山东省2016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6《语文》必修一、二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袅.娜niǎo 敛裾.jū解剖.pō雏.菊花chúB.房椽.chuáng 拘泥.nì槌.床chuí潜.意识qiǎnC.公姥.mǔ处.理chǔ形骸.hái 水门汀.tīngD.骋.怀chěng 长篙.hāo 漫溯.shuò被八创.chuā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扭怩忤视鲰生万事俱备B.造诣厮打愆期义奋填膺C.象弭陨落杂揉所向披糜D.磐石谄媚颓圮绿草如茵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惭愧,内疚B.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好修:爱美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D.其孰能讥之乎其:难道,反问语气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D.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伶俜萦苦辛..也 B.昼夜勤作息C.外面好像有动静..如天地.. D.否泰6.各句中加点词全都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①且贰于楚②无能为也已③亡去不义④失其所与,不知⑤距关,毋内诸侯。
⑥引以为流觞曲水⑦秦伯说,与郑人盟⑧有怠而欲出者⑨卒起不意⑩今日往而不反者A.①②④⑥⑧B.①③⑤⑦⑧C.②⑤⑦⑨⑩D.②④⑥⑦⑨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得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省绍兴市,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二、文言文阅读。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长,辩赡赡:丰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待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④⑥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三、12.阅读《归田园居》(其一),完成(1)~(2)题。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这首诗的前六句,诗人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是如何描述的?四、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②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④暧暧远人村,。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⑤是日也,天朗气清,。
(王羲之《兰亭集序》)⑥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前赤壁赋》)⑦,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⑧,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五、语言运用题。
14.请仿照划线句子再写两句,要求中心意思及句式与例句基本保持一致,语意明确,形象生动。
例句: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天,百花争艳才能展现万紫千红的世界;;15.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5个字)本报北京3月22日电3月15日至17日、3月20日至22日北京出现了两次沙尘天气。
沙尘暴项目组专家透露,3月15日的沙尘天气过程,每平方米降尘量为25克,按北京地区面积约为1040平方公里计算,北京总降尘量为2.6万吨;3月20日的沙尘暴过程每平方米降尘量达到29克,该次沙尘暴北京总降尘量高达3万吨。
两次沙尘天气,北京总降尘5.6万吨,相当于每个北京人“分得”10斤尘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把下列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我国于11月1日成功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将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升空32天后与之实现空间交会对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现代文阅读。
1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
《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
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利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才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
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
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
”“荀卿,赵人。
”书老、庄亦不名,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庄子者,蒙人也。
”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孙子武者,齐人也。
”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
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
《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
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
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评二世曰:“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
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
”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
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讥讽武帝惑鬼神,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
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
他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
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
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其是非颇缪于圣人。
”而刘向、扬雄等皆称“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摘编白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1)下列关于司马迁历史批判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司马迁在《史记》中指斥君王,大胆贬抑权贵,敢于歌颂“叛逆”,同情贫困弱小,其历史批判态度鲜明,思想深刻。
B.司马迁以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进行历史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揭发了中国历史的黑暗,抨击了统治者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