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张建升

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张建升

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张 建 升(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404000)摘 要:利用1998—2007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贡献。

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物流发展差异在不断扩大;物流网络密度、人力资本存量、市场开放度、区域物流政策等因素对区域物流发展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结果则进一步表明,对区域物流发展差异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省际地域固有因素、人力资本存量、物流网络密度、市场开放度、区域物流政策。

关键词: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夏普里值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11)03-0048-06On the Disparity and Its Affective Factors on RegionalLogistics DevelopmentZHANG Jian-sheng(School of Econo mics and M anagement,Chongqing T hree G orges U niversity,Chongqing404000,China)A 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gional logistics disparity and its affective facto rs with the panel data of30different provinces in China from1998to2007,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parity in the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As is revealed in the study,the g aps betw een the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are expanding continuously,and such factors of hu-man capital storage,netwo rk density of logistics,m arket openness and regional logistics policies have remarkable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gional logistics development.In the light of the Shapley Value,the paper co ncludes that w ha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disparity of regional log istics development can be ranked decreasing ly as,firstly,the local provincial factors,then the human resources storage,the net-w ork density of logistics,the openness of market,and finally,the relevant local logistics policies. Key words:regional logistics;development disparity;the Shapley Value一、引 言区域物流是指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物资流动,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用突出,被喻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已被国内外大量学者所证实。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表示的人均物流业产值由1980年的25.77元上升为2007年的1283.48元,但与此同时,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也在不断扩大,表1数据显示了我国三大区域人均物流业产值、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以及中部与西部的人均物流业产值差和产值比。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三大区域人均物流业产值都在不断增加,但是,区域间的差距却是在不断扩大:东部与中部地区的人均物流业产值差由1980年的9.39 第10卷第3期2011年7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10 No.3 Jul.2011表1 我国东、中、西部①地区物流业发展差距测度(1980—2007年)年份东部人均物流业产值中部人均物流业产值西部人均物流业产值东、中部物流业产值差东、西部物流业产值差中、西部物流业产值差东、中部物流业产值比东、西部物流业产值比中、西部物流业产值比198026.0716.6812.409.3913.674.281.562.101.35198231.5419.1114.7412.4416.804.371.652.141.30198445.3427.5921.3217.7524.026.271.642.131.29198668.2041.5429.8726.6738.3311.661.642.281.391988105.1058.8646.9846.2458.1211.881.792.241.251990139.2070.7466.0668.4673.144.681.972.111.071992213.52102.2393.00111.29120.529.232.092.301.101994362.82160.67128.23202.15234.5832.432.262.831.251996560.63257.55197.94303.08362.6959.612.182.831.301998735.55342.62241.13392.93494.42101.492.153.051.422000893.29435.18331.46458.11561.84103.722.052.701.3120021144.59523.21413.18621.38731.41110.032.192.771.2720041458.94677.57515.22781.37943.72162.352.152.831.3220061448.64832.23566.26616.41882.38265.971.742.561.47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版)整理所得;限于篇幅,这里仅给出1980—2007年中偶数年份的数据。

元上升到2006年的616.41元,最大值为2004年的781.37元,人均物流业产值比则由1980年的1.56倍上升为1994年的2.26倍,之后又缩小为2006年的1.74倍;东部与西部地区的人均物流业产值差由1980年的13.67扩大到2006年的882.38元,人均物流业产值比则由1980年的2.10倍上升为1998年的3.05倍,之后又缩小为2006年的2.56倍;中部与西部地区的人均物流业产值差由1980年的4.28扩大为2006年的265.97元,人均物流业产值比变化幅度不大,仅由1980年的1.35倍下降为1.07,之后又不断上升到1.47倍。

总体来看,区域间物流业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各地区物流发展差异正在不断扩大,而对其扩大形成的原因研究相对较少,只有少数文献从经济与物流之间的关系角度进行定性分析,认为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带来物流发展的差异。

诚然,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区域经济对于区域物流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但经济发展水平本身是一个内生变量,用经济发展水平来解释物流发展水平显得过于笼统。

基于此,本文试图找出导致物流发展地区差异扩大的更为外生的因素,从而从这些外生因素入手,通过宏观调控,加快落后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以缩小区域物流发展的差异。

二、基于面板数据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型估计(一)区域物流发展指标的选择及数据说明由于目前没有专门的统计数据,因此,参考已有相关文献,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生产总值来表示。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因此本文采用人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生产总值来表示物流业的发展。

考察范围为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由于西藏数据缺失严重,因此,统计分析中未包括西藏),它们都是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可以较好的揭示我国物流发展的区域差异;考察年份选定为1998—2007年,数据来源于对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二)区域物流发展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指标的说明对于区域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选择物流网络密度、物流政策、人力资本、城市化率和市场开放度5个指标:1.物流网络密度(net)物流最主要的功能是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物资的空间转移,而这一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优良的49第3期 张建升:区域物流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这一指标,采用物流网络密度来表示,物流网络密度是对物流网络的量化,反映一个区域物质实体的通路状况,鉴于目前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管道五种方式,而空运、水运和管道三种运输方式的统计资料不全,因此,以各省区的铁路和公路里程之和与该省区的国土面积之比来表示物流网络密度(net)。

2.区域物流政策(pol)近年来,随着物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广东、上海、天津等省市都相继发布了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并将物流业列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这必将促进本地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物流政策可以看作影响地区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变量。

对于这一指标,以各个省市自治区出台相关物流发展规划的时间表示区域物流政策这一虚拟变量,出台相关物流发展规划的年份及以后的年份设定为“1”,未出台的年份设定为“0”。

3.人力资本存量(lab)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根据服务功能的分工和物流市场的细分要求,需要大量的初级操作运营人员和中高级管理人才,物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会显著的促进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但由于没有专门的统计资料,本文采用Barro(Barro and Lee,2000)[1]的方法,以各省市自治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乘以物流业从业人员数来衡量,人均受教育年限较高的地方,其物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相对较高,越有利于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