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证券权益类收益互换业务方案业务要素表

长江证券权益类收益互换业务方案业务要素表

2
风 险 控 制
的风险额度,以控制风险。 交易中的风险限额指标包括:资产组合或单一产品头寸的限额、单笔交易最大亏损 限额、总亏损限额等。 (2)异常情况处理 在交易过程中,如市场发生涨跌停板、成交量不足、临时停牌、长期停牌等可能导 致对冲效果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 公司将根据协议中约定的方式, 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3)日常对冲头寸管理 在日常对冲管理中, 对冲交易人员需确保风险中性, 防止超出操作权限的对冲操作, 并完成每日盈亏分析报告和账目记录。 交易部门和风险管理部进行日常的风险监控,检查是否超限,并核对盈亏账目。当 发现对冲损益达到止损限额时,公司按照产品提前退出流程,向交易对手发送《提前终 止申请书》 ,提前终止全部或部分超限额头寸。 (4)对冲到期操作 产品到期交割或产品临近到期交割前,业务部门与交易部门讨论产品到期时的标的 证券处置策略。确定处理策略后,交易部门负责执行具体操作。产品结束后,业务部门 与交易部门计算交易损益情况,并对避险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四)履约担保管理 公司根据权益类收益互换业务的风险特点,对于有需要的产品,制定一系列的履约 保障机制,以充分控制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 1、合格履约保障品 (1)合格履约保障品的形式 合格履约保障品的形式主要包括现金、债券、股票、基金等。 (2)履约保障品价值的计算 若采用现金作为合格履约保障品,则合格履约保障品价值即为现金价值。 若采用证券作为合格履约保障品,则合格履约保障品价值=证券市值×折算率。 2、逐日盯市制度 (1)逐日盯市制度原则 逐日盯市制度是指在每个交易日的收盘后,公司根据当日结算价对客户所有合约的 浮动盈亏、履约保障品价值等进行清算,通过适时发出追加履约保障品通知,使履约保 障品余额维持在一定水平上,防止负债现象发生的结算制度。 (2)结算价格 结算价格是逐日盯市制度的核心,为了防止市场可能出现的价格操纵行为以及避免 结算价与现货收盘价、现货次日开盘价的偏差太大,通常采用收盘前某一段时间内的市 场价格或成交价格的加权平均值来表示。 具体结算价格的计算方式将由交易双方在协议中约定。 (一)市场风险管理 1、风险说明: 市场风险指由于挂钩标的的价格、波动率或相关性等因素的变化,导致公司面临未 能有效进行风险对冲而发生亏损的风险。 2、风险控制措施 (1)建立并管理标的证券池。 (2)规模限制。对标的证券波动率,流动性等性质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对交易总 规模以及单一标的证券规模的合适的规模限制指标; (3)压力测试。通过历史极值法或 VaR 对单一标的证券或证券组合进行压力测试
业 务 要 素
如上图所示,公司在与交易对手进行互换交易的同时,通过在市场上寻找反向交易 对手进行静态对冲,或者在二级市场上交易标的证券等金融工具进行动态对冲的方式对 冲自身的市场风险。 公司开展权益类收益互换业务原则上采取市场中性的立场,即不判断标的证券价格 变动方向,不以标的证券涨跌的趋势性收益为目的,而是获取产品收入与对冲成本、资 金成本的差额收益。 (二)业务特点 1、权限清晰。开展权益类收益互换交易时,公司与客户互为直接交易对手,并不 存在财务顾问或受托人的关系。 2、场外协议。交易双方并非依照交易所标准化合约,而是通过场外协议交易的方 式开展权益类收益互换交易。 3、个性定制。协议交易的内容由交易双方在权益类收益互换业务的框架下自行协 商确定,包括名义本金、交易时间、挂钩收益、固定收益在内的诸多交易细节均可根据 不同客户的需求定制。 4、净额交收。交易到期结算时采用净额交收的方式,交易双方按照互换收益轧差 后的净额进行支付,并不发生名义本金的交换。 (三)风险对冲管理 1、对冲策略 公司根据与交易对手约定支付的特定挂钩收益,采取静态或动态的方式进行风险对 冲。 (1)静态对冲 通过寻找反向交易对手,将手中持有的风险头寸以除交易方向外完全相同的条款卖 给交易对手,保持权益类收益互换业务总体的风险中性。静态对冲具有交易成本较低, 交易风险更加可控的优点。 (2)动态对冲 公司通过实时动态对冲策略,即根据与客户交易中的约定价格、约定数量,实时调 整标的证券或组合的头寸,以动态保持风险中性。 2、对冲交易程序 具体对冲管理程序包括下面的内容: (1)风险限额设定 在实际交易中,由于交易费用、交易时间、交易延迟等影响对冲效果的情况存在,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对对冲模式、时间、效用、规模等进行充分的评估,设定相应
3
和情景分析,评估各标的证券或组合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最大风险暴露; (4)对冲策略管理。对于具体收益互换产品,可根据双方约定的价格,采取静态 对冲或动态对冲的策略,保持风险中性。 (5)设置风险限额指标。设置以风险价值、止损或风险敏感度为基础的市场风险 限额标准。 (二)信用风险 1、风险说明 信用风险是指在产品交易和结算过程中,因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协议承诺而导 致损失的风险。 2.风险控制措施 (1)客户资质管理。制定《场外期权业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 ,建立客户资质 审查制度,根据客户风险等级进行分类,进行分级管理。 (2)客户授信管理。根据公司风险偏好,确定公司层面该业务最大信用风险限额。并根据 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对单一客户、单笔交易、单个标的证券等不同层面上的最高交易限额 加以限制,事前控制客户违约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 (3)客户资质监控。在交易存续期,公司根据客户资质变化,对客户重新进行风 险评级,设定产品限额。 (4)逐日盯市。对于提供合格履约保障品的客户,采用逐日盯市制度来管理风险 敞口。 (5)评估报告。公司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报告,对违约客户的违约行为进行记录, 并调整该客户的评级;对于恶意违约的客户,可以直接取缔客户的业务资格。 (三)流动性风险 1、风险说明 流动性风险主要指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公司产生流动性危机,或者因公司标的证券持 仓量较大而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在成交、对冲管理过程中出现损失的风险。 2、风险控制措施 (1)标的选择。选择流动性指标好的标的作为标的证券。 (2)置入提前终止条款。挂钩标的在存续期可能存在流动性问题,在业务设计时 设置回购(或提前终止)条款,以便及时回购(或终止)本产品。 (3)资金容量测算。在设计阶段需依据市场流动性指标测算资金容量,了解产品 合适的资金规模及对冲风险所需资金量。 (4)整体流动性管理。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控指标体系和动态预警机制,对 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场外期权业务总规模应控制在公司批准的范围之内。 (5)设置风险限额。对场外期权业务的持仓头寸与市场成交量的比例以及持仓集 中度设置风险限额。 (6)提前退出应对。若产品有在存续期内可提前退出的条款,需要根据提前退出 情况测算流动性风险指标,提前对对冲头寸进行平仓。 (7)业务规模适时调整。根据产品实际运行状况和客户实际需求,在公司批准的 产品规模之内调整产品开展规模,产品发展初期拟确定一个较低规模,待产品发展相对 稳定后再逐步扩大。 (四)操作风险 1、风险说明 操作风险指由不完善或有缺陷的内部流程、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在运作过程中所 造成场外期权业务损失的风险。
1
业 务 市 场 定 位
根据《证券公司金融衍生产品柜台交易业务规范》的要求,目前公司权益类收益互 换业务的目标客户限定为机构客户(分类标准详见客户适当性管理部分) ,未来若监管 放宽客户准入标准,公司将把符合条件的高净值个人客户纳入目标客户范围。 根据其投资需求,可将目标机构客户划分为利用保证金的杠杆效应的“以小博大 型” 、。此外还有 其他大量可开发的机构客户,包括中介类和投资类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基金等具 有投资、融资需求的金融机构。 (一)业务模式
4
客 户 适 当 性 管 理
2、风险控制措施 (1)明确岗位职责。 (2)建立复核机制。 (3)完善系统建设。 (4)加强产品培训。 (5)定期稽核检查。 (一)交易对手管理 1、交易对手准入 根据交易对手的专业能力,公司按照以下标准将其分为专业机构交易对手和非专业 机构交易对手: (1)专业机构交易对手 (A)金融机构或其他经认可的专业投资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包括商业银行、证券 期货经营机构、基金管理公司、保险机构、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政府投资机构及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 (B) 由金融机构或其他经认可的专业投资机构担任管理人的社保基金、 养老基金、 投资者保护基金、企业年金、信托计划、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证券投资基金、商业银行 及保险理财产品等。 (2)非专业机构交易对手 符合以下全部条件的其他机构: (A)最近一年的净资产不低于 2000 万元人民币; (B) 金融类资产不低于 1000 万元人民币; (C)具有 2 年及以上从事证券、期货、黄金、外汇等相关市场投资交易的经历。 公司与交易对手开展衍生品交易时,将以清晰易懂的文字向其揭示衍生品的收益与 风险特征,并充分说明交易的最大可能损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 风险等。 2、交易对手的风险分类管理 公司根据机构交易对手的性质、财务状况、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目标、风险 偏好等对交易对手进行风险评估。 交易对手须填写《长江证券权益类收益互换业务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调查问卷》 ,公 司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交易对手以上信息,并根据《长江证券权益类收益互换业务客户风 险承受能力调查问卷使用说明及客户分类》计算得分将交易对手分为保守型、稳健型、 激进型三个类别。 3、交易对手的持续评估 公司将持续评估交易对手,并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公司每年 将定期进行不少于一次的交易对手风险分类的复核,同时在特殊情况下还将对特定交易 对手的风险分类进行专项复核,例如交易对手资产出现重大变化等。 (二)产品管理 1、产品的风险分类管理 公司根据《长江证券权益类收益互换业务风险评分与风险分类标准》 ,依据产品的 最大损失程度、收益不确定程度、产品流动性、产品复杂度等因素,通过加权评分将产 品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2、产品分类的持续性管理 公司对产品进行持续性管理,每年对已有产品结合交易情况进行不少于一次的产品 分析,同时复核产品的风险分类。当有新的产品时,在产品销售之前,将首先利用《长
权益类收益互换业务方案 业务要素表
申 报 公 司 业 务 方 案 名 称 业 务 定 义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