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概论复习考试以汽车构造部分为主, 主要填空/选择/简答/名词解释/
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曲轴带动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进气门打开,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被吸入气缸,至活塞到达下止点,进气冲程结束。
曲轴带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进气门和排气门均关闭,混合气被压缩,压力和温度升高,至活塞到达上止点,压缩冲程结束。
压缩冲程即将结束,活塞到达上止点前的某一刻,点火系统提供的高压电作用于火花塞,火花塞跳火,点燃气缸的混合气,因为活塞的运行速度极快而迅速的越过上止点,同时混合气迅速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下行,带动曲轴输出动力,到达下止点,作功冲程结束。
曲轴带动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经排气门排出。
排气结束
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
曲轴飞轮组,活塞连杆组,机体组
配气相位;
气门从开始打开到完全关闭所经历的曲轴转角叫做配气相位
发动机的点火顺序;
凸轮轴的传递方式;
影响点火提前角的因素;
柴油机三大偶件;
柱塞、出油阀、油嘴
曲轴箱通风的目的;
延长机油的使用期限,减少摩擦零件的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
排出漏入曲轴箱内的可燃混合气与废气
发动机的排量;
活塞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所通过的空间容积称为气缸排量
压缩比;
活塞由下止点运动到上止点时,气缸内气体被压缩的程度过量空气系数;
过量空气系数λ=燃烧1kg燃料实际所供给的空气质量/完全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
充气效率;
发动机各个机构的作用与组成;
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飞溅润滑、润滑脂润滑
底盘部分:
四大总成的功用,组成以及分类;
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
车轮定位参数;
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
差速器的功用;
满足汽车转弯和在不平道路上行驶的需要,使两侧车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
变速器的功用;
改变行驶速度、中断动力传递、实现倒行;
万向传动装置;
动力传递路线;
动力传递路线为:发动机动力经离合器传给变速器,然后经万向传动装置传给驱动桥内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最后传给驱动车轮
车桥的分类;
悬架的分类与组成;
转向系统;
操纵装置,转向器,传动装置
第四章底盘部分重要知识点
1.汽车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组成。
2.汽车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上坡阻力、加速阻力和空气阻力四个部分。
3.传动系的布置形式包括:发动机前置前驱(FF)、前置后驱(FR)、后置后
驱(RR)、中置后驱(MR)、全轮驱动(nWD)
4. 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
离合器 -> 变速箱 -> 万向传动装置 -> 主减速器 -> 差速器 -> 半轴
5.离合器:功用,组成(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操纵机构)
膜片弹簧起到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
膜片弹簧与螺旋弹簧相比的优缺点
1.变速器
(1)功能:改变行驶速度、中断动力传递、实现倒行;
(2)变速器的三个锁止装置:自锁装置、互锁装置、倒档锁、各自作用2.万向传动装置
(1)功能
(2)分类:不等速万向节(十字轴式)、
准等速万向节(对联式)、
等速万向节(球笼式球叉式)
3.车桥
(1)包括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
(2)主减速器的功能:减速增矩、改变传动方向;
(3)差速器的功能:同一车桥相连的两侧车轮以不同的转速转动;
(4)差速器的结构: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半轴齿轮等;
(5)汽车直线行驶时:行星齿轮绕半轴轴线公转;
汽车转弯行驶时:行星齿轮既绕半轴轴线公转,也绕行星齿轮轴自
传;
(6)半轴为一根实心轴,一端与半轴齿轮相连,另一端与驱动车轮相连。
4.行驶系统包括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四个部分。
5.车桥
(1)按功能分类: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支撑桥。
(2)前轮定位: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前轮前束;
6.悬架
(1)功能
(2)组成: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机构
(3)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7.转向系统
(1)功能
(2)组成:操纵装置、转向器、传动装置;
(3)转向传动装置为梯形机构;
(4)转向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
(5)看图识结构。
8.制动系统
(1)功能
(2)制动系统的组成
(3)制动器的类型
(4)盘式制动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5)液压制动系统图
第六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与新能源汽车
1、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三部分组成?(传感器、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元件)
2、汽车发动机有哪些电子控制技术? MPI、GDI、FSI等缩写的含义?
3、汽车自动变速技术有哪些?理解AT、CVT、AMT的含义及特点?
4、汽车悬架电控技术?(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对悬架阻尼、刚度和车体高度调节。
)
5、 EPS, SBW名称缩写?
6、ABS是什么?其作用及组成?ASR、EBD、ESP名称缩写?
7、SRS名称缩写?
8、电动汽车包括哪些?(EV、HEV、FCEV)注意概念和组成的区别?
9、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包括: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
10、探讨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第八章汽车标准法规与汽车性能
1. 标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调一致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2. 技术法规: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可以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实施规程”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是为政府法制化的行政管理活动服务的。
3. 标准和法规的区别:
1)目的:标准是保障行业、协作单位之间的协调关系,不管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克服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法规是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3个方面来维护全社会的公共利益。
2)制定批准管理机构:标准:不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有关机构或组织;技术法规:政府颁布,政府或授权机构执行、监督、管理。
3)内容:标准:一般为纯技术内容;技术法规:设计技术内容,并包括管理需要而制定的行政规则。
4)适用范围:标准:可跨区域,非强制性;技术法规:国家主权范围内,强制性。
4. 标准分类:按层次分为国际标准、国际区域型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按约束性分为强制性标准和非强制性标准。
按性质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5. 汽车技术法规主要包括:汽车安全性、汽车污染控制、汽车节约能源三个方面的内容。
6. 认证:有第三方通过检验评定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样品型式试验来确认企业的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特定要求,是否具备持续稳定的生产符合标准要求产品的能力,并给于书面证明的程序。
7. 美国认证可归纳为“自我认证,强制召回”;日本对大量生产的车进行形式认证,对形式多样数量不多的车和进口车还有一些特殊条款,是独特的形式认证制度;欧洲采用形式认证,自愿召回。
8. E标志是推荐性的,e标志是强制执行的。
E标志不涉及整车,e标志涉及整车、零部件、系统等。
9. 中国认证:《公告》、《CCC认证》、《国家环保目录》、《地方环保目录》4种认证形式并存。
10. 3C认证:中国强制认证。
11. 召回和三包的区别:一些在设计或制造时造成的缺陷只有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发现后可以用召回的方式来消除这些可能造成人身、财产安全的缺陷。
三包针对的是个别的、偶然的问题,召回解决的是某一批次中的同一性的不合理危险。
这三种制度相互支持、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