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大学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天津大学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7.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大题中可能涉及)
8. 行为科学:探索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积极性的目的。
9. 霍桑试验发现:(p53)
工作条件于工作环境不是引起生产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工作中职工除了考虑金钱因素外还考虑很多其他因素,如领导的重视与周围人的关系等。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的利益群体。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10.个体行为的影响因素(P54)(前三个内因,后两个外因)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环境(可能是选择,填空,大题论述)
计算题:30(基本上就是这三类大题,近几年都是如此,掌握好即可)
1. 决策树必考题:画图和相应的基本计算,重点是画图的规范性。 2. 根据下列工序关系画网络图并求关键路径(要求计算工序的时间参数)。 3. 现 金 流 量 图 , 作 图 是 占 一 半 分 数 , 另 外 的 一 部 分 是 是 需 要 计 算 的 公 式 是
理分布越是分散,协调人员及其活动也就越 困难 。
3. 企业的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4.X 理论(恶),Y 理论(善)
5. 管理学名人和其称呼: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吉尔布雷斯(动作研究之父),亚当.斯密(《国富论》),欧文(空
想社会主义者)
6. 控制的类型:预先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
A=P(A/P,I,n)=P(1+i)n*i/((1+i)n-1);资本回收公式,注意计算利率问题。动态投资回收期和 净现值指标(ic=10%)。除此以外,其他相关的概念也是要考察的。
简答题和概念题:20 1. 激励 (p55)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 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 成员的个人目标的过程。 2. 权责对等原则 (p87) 权责对等原则是指一定的职权应当与一定的职责相一致。一个人被授予一定的职权,他也就 承担相应的职责。只授予职权而不授予职责,或职权大于职责会造成职权的滥用,而不考虑 或很少考虑职权运作的绩效;职责重大,而职权过小也会导致指挥失灵,无法开展工作。
所有人:青玄,需要 word 联系我 yuexiaoyao91@
3. 计划(p65) 计划指根据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情况,在科学分析与预测的前提下提出的,并通常用文 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未来一定时期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和途径。 4. 预先控制(p142) 预先控制以未来为导向,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采取防 患措施,以便在实际偏差产生之前,管理者就能运用各种手段对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 消除工作中的偏差于未产生之前。 5. 管理的侠义定义: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
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p5) 包含意义: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 目标;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想关联的活动构成的;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者是实施 管理职能的主体;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6. 简述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p85) 劳动分工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权责对等原则 层幅适当原则 部门化原则。 在实际的简答过程中,需要具体的给予解释和说明。 7.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p56)
所有人:青玄,需要 word 联系我 yuexiaoyao91@
组织结构的第二层基础:组织控制。控制的主要来源是文化。 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控制要有明确,完整的计划;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控制要依据有效的信息。 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统计方法;工程方法;经验估算法。 衡量实际成效: 直接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书面报告。 14. 控制的类型:(p140) 控制活动的类型:预防性控制;更正性控制。 控制点的位置:预先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 控制源: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自我控制。 控制信息的性质: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反馈控制为事后控制,系统存在时滞,当偏差产生 后再采取措施,造成的损失已成为事实,无可挽回。 控制的手段:直接控制;间接控制。 15. 有效控制的特征:(p148) 适时控制; 适度控制: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处理好全面控制与终点控制的关系,使花费一定的费 用控制能得到足够的控制效益;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原因分析,弹性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弹性控制欲控制系统的设计有关。 16. 有效控制的原则:(p151) 控制要反映计划要求;控制要与组织结构相适应;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控制应具有 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灵活性;经济性。 17. 控制的方法: 预算控制:优点和缺点分析; 生产控制:供应商,库存,质量控制; 管理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审计控制法:财务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 18. 生产管理的进化及发展——精益生产 基本理念:在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以及零部件库存等各个环节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核心思想: 以消除浪费为核心思想; 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企业库存问题; 精益生产的基本原则: 正确地确定价值; 识别价值流; 流动; 拉动; 尽善尽美 19. 标准化作业: 指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进行最佳组合,按照时代化生产的要求制定出相适应的作业标 准。 20. 决策的特点: 目标性;可行性(实施条件的限制);选择性(决策的关键在选择);动态性(决策是不断循
论述题:10
所有人:青玄,需要 word 联系我 yuexiaoyao91@
这题较为活跃,自由度很大,难以具体说明考点。同时,也为后面自我发挥提供了很大空间, 考场灵活发挥即可。 补充:下面的考察可能性不大,看一看即可。 1. 马斯洛理论缺陷:(p57)(4 点) 层次分析过于简单机械; 以人本主义为其理论基础,认为人的需求都是与身俱来的,体现的更多是利己的本能; 诞生在私有制的社会里; 没有反应社会的意识和环境对人的需求模式的巨大影响。 2. 双因素理论:(可能出填空,也可能选择题中选择具体的体现内容)(p58) 赫茨伯格; 保健因素:对应于生理,安全,社交需求。 激励因素:尊重,自我实现。 3. 群体:(p60) 含义:两人以上,共同目标,心理相互依附,行为相互作用,有群体意识和归属感的一群人。 作用: 对组织:保证目标实现;推动组织发展;职能部门联系桥梁;促进成员社会化或培训的媒介; 推动复杂决策完成;社会组织形象的传播。 对个体:有归属感;减轻不安焦虑等情绪;更好的解决问题;内部凝聚力提升成员信心;个 体实现兴趣,表达心情等的地方;获得保障个人利益;导致从众行为。 群体压力:一个人于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发生分歧是,会感到一种压力,成为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也称为从众行为或随大流,指群体的共同思想,行为规范对个人行为产生的影响。 4. 沟通(p62) 含义:信息交流过程,常伴有激励或影响行为的意图。 组成(4):信息,信息发送者,信息接受者,沟通渠道。 沟通渠道分类:(可以考选择题) 正式(明文规定渠道,如命令,文件等);非正式(以社会关系为基础,如议论) 沟通的方式: 口头;书面;非语言沟通(如身体语言);电子媒介沟通。 沟通作用: 提高个人影响力;获得信任和信赖;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励下属,增强凝聚力;提高生产效 率。 5. 计划: 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纲领;组织协调的前提;领导实施的准则;控制活动的依据。 计划分类: 时间跨度: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表现形式: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方案;预算。 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p78) 先进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点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6. 目标管理:(p72) 提出人:彼得.德鲁克。 要素(4):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反馈绩效。 7. 战术性计划和战略性计划对比(p71):理解即可 8. SWOT(p71) 态势分析法,是组织或企业制定计划,尤其是中长期计划或战略性计划的重要工具。
所有人:青玄,需要 word 联系我 yuexiaoyao91@
填空题(20=2*10)选择题:20 由于两类题目的出题内容往往交织在一起,这里便汇总整理了。 1. 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起 检验 作用,另一方面起
调节
作用。
2. 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是指组织内部结构的 分化程度 。组织的部门越多,组织单位的地
所有人:青玄,需要 word 联系我 yuexiaoyao91@
步骤:分析环境因素;构造 SWOT 矩阵;制定相应计划。 9. 组织:(p81) 含义: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 集合。具体含义: 组织必须具有目标;组织有分工和合作;组织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组织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提供资源和机会;给予限制。 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可能结合具体事例出选择题) 组织变革的基本力量:(p99) 外部环境因素:科技进步;价值观转变;激烈竞争; 内部力量因素: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或时常做出错误的决策;组织内部沟通不良;组织缺少 创新,停滞不前;组织的主要功能或无效率或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组织变革的类型: 战略性变革;结构性变革;流程主导性变革;以人为中心变革。 组织变革内容: 对人员变革;对结构变革;对技术和任务的变革。 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 扁平化趋势;无边界趋势;网络组织;市场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特点: 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善于不断学习(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 习);自主学习。 10. 领导 领导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必要的手段,方法,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 行为过程。 领导的有效性: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领导类型的划分: 集权型剥削;集权型仁慈;民主协商型;民主参与型。 11. 人性论假设: X 理论:人性丑恶。人们工作的基本目的就是为获得经济收入。人生来意自我为中心,安于 现状。管理对策:要强制和监督管理,靠金钱奖罚懒刺激工作。 社会人:人除了物质利益等生理需求外,还有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需求有 Y 理论:人本善论。人天生勤奋。自我满足,自我实现是人们最重要,最有意义的需要。管 理策略:激励员工。 复杂人:人性本身是复杂的,由所处的环境,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生活层次决定的。 12. 领导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道德高尚,有独特的领导魅力; 有较好的智力因素; 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 有市场观念; 有雄心,有创新能力,勇于承担风险; 有较好的组织,指挥和激励能力。 13. 控制:(p134) 概念: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以 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