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记录
2009年05月18日16时00分
患者钱潺,女,80岁,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5天,伴右手不自主抖动半天" 于2009年05月18日09时54分门诊入院。
一、病例特点:
主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5天,伴右手不自主抖动半天
入院症见: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右手抬起时不自主抖动,静置时不明显,精神尚可,纳眠可,大便干1次/日,小便调,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纳眠可,大便干1次/日,小便调。
既往史及其它:有10+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达150/80mmHg,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qd控制血压,否认"冠心病""糖尿病",49+年前因支气管扩张行右下肺叶切出术,否认有肝炎、疟疾、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出生于江西,未到过疫区。
工作生活居住环境尚可,无不良嗜好,适龄结婚,育有一女,配偶及女儿均体健,家族中母亲死于脑出血。
体格检查: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步入病房,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
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d=3mm,对光反射存在,咽部不红,扁桃体不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
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叩清,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HR: 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
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右侧肩胛下有一弧形疤痕,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神清语利,颈软,伸舌居中,颅神经(-),右上肢远端肌力4+级,右下肢近端肌力5-级,左侧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不高。
腱反射对称(++),右上肢针刺觉减退,双下肢振动觉减退,掌颌反射右侧(+),双侧查多克征可疑。
辅助检查:待回
二、中医辨证:
患者以"右侧肢体麻木无力5天伴右手不自主抖动半天"为主症,无意识障碍,故属中医"
中风"范畴,患者因年事已高,肝肾不足加上平素急躁易怒,以致肝阳化风,夹痰横窜经络,致半身不遂,舌暗苔薄白脉弦均为风痰瘀阻之征。
综观舌脉症本病当辨为风痰瘀阻之中风,病位在脑,涉及右侧肢体,病性虚实夹杂。
中医鉴别诊断:患者无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口吐涎沫及四肢抽搐等症,故可与"厥证"及"痫证"相鉴别。
三、西医诊断:
1、定位诊断:患者右侧肢体偏瘫、右侧偏身感觉障碍、右侧掌颏反射(+),双侧查多克征可疑,故定位于左侧面神经核以上锥体束及皮质脑干束。
2、定性诊断:患者中老年女性,有高血压病史,此次起病较急,结合头颅CT可定性诊断为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性可能性大。
2、鉴别诊断:本病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可明确与"脑出血"鉴别。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风痰瘀阻)
西医诊断:1.脑梗塞
2.颈椎病(神经根型)
3.原发性高血压2级(极高危组)
4.右下肺叶切除术后
四、诊疗方案:
1. 按神针科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自动体位
2.主任医师查房1次/周;主治医师查房2次/周
3.穴位注射治疗2穴/次,5次/每周(VitbB1 0.1g+VitB12 1.5mg双曲池,足三里穴位注射).
4.针刺运动疗法20穴/次,5次/周(双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太冲,太溪).
5."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血栓通"以活血化瘀,"脑蛋白"改善脑循环,阿托伐他汀钙稳定斑块。
6。
中药治疗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方用通窍化栓汤加减:
大血藤30g 当归20g 水蛭10g 见血飞15g
威灵仙30g 狗脊15g 制胆南星10g 天麻15g
水煎服,日一剂,日3次,待主治医师后再考虑予应用。
7、积极完善各项入院检查。
住院医师签名: 吴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