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位阶

法律位阶

法律位阶一、法律位阶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在一国之内同一法域[1]之中,法律体系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特征。

在单一制的国家结构中,为了维持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不但各种法律部门在横向上要相互衔接,而且各种法律渊源在纵向上要保持协调。

从法的效力上看,一切法律渊源都具有法的形式效力,该效力本身并不存在差异;但是,不同渊源的法律规范却存在等级。

所谓法律位阶,是指每一部规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体系中的纵向来指称法律位阶现象,认为法律的效力层次或等级就是法律位阶。

这力,而法律效力又是指法律规范的普遍约束力,那么在逻辑上它们的学术争议的原因在于对法律渊源等级划分标准的确定。

视法律位阶为法律的效力等级的观点主张以法律效力的强弱为划分标准。

由于法律效力的强弱在事实上很难区分。

比如,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它们都是有法律效力的,无论是对公民的行为,还是对政府的行政行为和法院的审判行为均有普遍约束力,二者的区别不在于约束力强弱,法律位阶的划分标准有三个层次。

第一,创制主体的等级性,各种法律渊源的规范性法律文本创制主体存在等级性(即法律位阶的高;第二,调整事项的包容性,不同等级的创制主体所创制的各种法律渊源的规范性法律文本调整事项之间存在包容性(即法律位阶关系以立法事项的包容性为标准,由此形成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1]第三,作为法律规范构成构成法律规范的概念就象是一个金字塔。

最抽象的法律概念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它的内涵被抽象到极致,因而外延至为广大,以至于它可以俯视其他一切法律概念;而抽象程度最弱的概念位于金字塔的底层,每一个概念内涵丰富,所指称的事物相当具体,得以构成金字塔较大的底面积。

根据法律概念在这个金字塔中所处的位置可知,“底面积愈小,位阶愈高,鸟瞰度愈佳;反之,底面积愈大,位阶愈低,鸟瞰度愈差。

底面积相当于一个抽象概念之内容,位阶之高度相当于其适用范围”。

[2]按照这三个标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如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多数代表)最具抽象性的法律规范(如宪法)位阶最高,较低层次的国家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分之一以上多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为高范(依次为基本法律、普通法律和行政法规)则位阶较低,而具有创制权的最低层次的国家机关(如国务院的部委)二、我国的法律位阶在我国,按照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1、根本法律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阶,处于该位阶的法律是国家的根本法。

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项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利益关系,即国家权力的归属及其纵向和横向的分工配置(国家权力的组织规范)、公民人权的尊重与保障(公民人权规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配置国家权力、保障公民人权的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持宪法的最高权威性和稳定性,宪法的修改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并由全国人民大会的人民代表在数量上近3000人)。

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阶,其他任何法律渊源均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2、基本法律成,这是基本法律区别于宪法(根本法律)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前所述宪法的创制或者修改须经全国人大体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才能通过)基本法律的修改、基本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主体是国家司法机关和法律授予权力的行政机关。

基本法律的调整事项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利益归属和配置。

一方面,基本法律的创制对宪法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如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其基本原则、刑事司法体制、司法权力与诉讼权利的关系等问题的根本解决,反之,作为根本法的宪法的重大变动也会带动作为基本法律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刑罚是国家对国民自由的侵害方式中最为严峻的一项,也因此其被视为最受争议的一项;该项刑罚之执行亦正意谓着,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团体与个人之利益绝无仅见地只有在刑事诉讼上才有如此重大的冲突,般公共事务中考量国家与个人间的关系时,刑事诉讼法就成了国家基”[4]另一方面,我国刑事诉讼法的适用主体主要是检法两院,[5]虽然立法法规定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但是根据司法原理,欲正确理解,便需要澄清模糊认识以消除歧见,尽管政府的公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律授权参与刑事诉讼并肩负部分诉讼职能,但是,因行政权不具有司法权的终局性[6],故其无司法解释权力。

由此看来,在刑事诉讼法的立法、解释和适用上,应当并重刑事诉讼法作为基本法律仅低于根本法律的较高位阶,不能随意对刑事诉讼法的法律规范做出与其规范意旨相左的解释或者变通。

冲突,基层司法机关的操作和所谓的“改革措施”也往往在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进行。

在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中,32条规定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可以委托一至两人为辩护人”,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5条却规定“一名被告人委托辩护人不得超过两人”。

从规范分“不得”则显然属于强制性规定(效力规定),违反则必然无效。

法律规范与司法解释两者之反差明显存在。

司法解释的宗旨在于阐明业已存在的法律规范,效力关系上,法律文本优于法律解释,法律解释不能与法律规范相抵触。

若解释的结果与法律规范本身冲突,则法律的地位便已受到破坏。

3、普通法律在根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位阶之下的法律是普通法律。

普通法律由。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普通法律所调整的事项包容于基本法律调整事项之下,其内容为普通的社会关系中的利益问题。

撤销同宪法、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立法法规4、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的创制主体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二是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诉讼和仲裁制度,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前述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

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

5、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应当对性法规不抵触的,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所谓较大的市是指省、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二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

规定本行政区在国家制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6、行政规章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部门规章应当经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

部门规章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国务院公报或者部门公报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行政法规、地方性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或者自治区主席或者市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

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及时在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三、位阶冲突解决规则由于立法技术等原因,不同位阶的法律渊源之间可能发生冲突现象。

以便公民遵守和行政执法及法院适用,1、在不同位阶之间的法律不一致时,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阶,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法律的位阶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位阶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的位阶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位阶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2、在相同位阶之间的法律不一致时,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位阶,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四、位阶冲突预防规则:备案与审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常务委员会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地方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较大的市的备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