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蜜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塑制法制备蜜丸的方法和操作要点。
2.熟悉蜂蜜的选择、炼制与使用。
药料的处理原则。
二、实验指导
1.蜜丸系药物细粉以炼制过的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
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中药丸剂之一。
2.塑制法适用于制备蜜丸、浓缩丸、糊丸、蜡丸等。
其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与处理→制丸块(合药)→搓丸条→分粒、搓圆→干燥→质检→包装。
3.用塑制法制备蜜丸,应选用优质蜂蜜,根据处方中药物的性质将蜂蜜炼成适宜程度的嫩蜜、中蜜和老蜜备用。
合药时注意药粉与炼蜜的用量比例与蜜温,丸块应软硬适宜、滋润、不散不粘为宜。
3.搓丸条与分丸粒操作速度应适宜。
丸条粗细均匀,表面光滑无裂缝,内部充实无裂隙,以便分粒和搓圆。
4.制丸时应在上下搓板沟槽中均匀涂布少量润滑剂,以防粘连,并使丸粒表面光滑。
成丸后立即分装,不须干燥。
5.蜜丸极易染菌应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防止微生物污染。
根据药物的性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设备器皿:制丸机、瓷盆、方盘、铝锅、烧杯、药筛、温度计、电炉、天平等。
药品与材料:山楂、六神曲、麦芽、蜂蜜、包装纸、塑料袋等
四、实验内容
(一)大山楂丸
【处方】山楂500g 六神曲(麸炒)75g 麦芽(炒)75g
【制法】 1.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混匀(每组细粉 35 g);
2.炼蜜:取生蜂蜜 50 g,加热炼制,至蜜表面起黄色气泡(稍变颜色)。
手拭之有一定粘性。
但两手指离开时无长丝出现(此时蜜温约为116℃)即可。
3.制丸块:将药粉置于搪瓷盘中,加
入凉至 70 ℃左右的炼蜜,混合揉搓制成均匀滋润的丸块。
4.搓条、制丸:在搓条机上制条,再置于搓丸机的沟槽底板上(需预先涂少量润滑剂,以防粘附),至丸条被切断,且搓圆成丸。
【功能与主治】开胃消食。
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丸,—日1~3次,小儿酌减。
【注】 1.炼蜜时应不断搅拌,以免溢锅。
炼蜜程度应根据方中药物的性质控制加热的时间、温度、颜色、水分等适当程度。
过嫩含水量高,使药粉粘合不好,成丸易霉坏;过老丸块发硬。
难以搓丸,成丸后不易崩解。
2.合药(制丸块)时药粉与炼蜜应充分混合均匀,制成软硬适度、可塑性佳的丸块,以保证搓条、制丸的顺利进行。
3.为了便于制丸操作,避免丸块、丸条与工具粘连,并使制得的丸粒表面光滑。
操作前可在搓丸、搓条工具上涂擦少量润滑
剂。
润滑剂可用麻油1000g加蜂蜡200g~300g熔融制成。
五、思考题
1.如何炼制蜂蜜?为什么要炼蜜?
2.嫩、中、老蜜的程度如何?各适用什么药粉制丸?
附丸剂的质量检查
一、外观检查
丸剂外观应圆整均匀、色泽一致。
大蜜丸和小蜜丸应细腻滋润,软硬适中。
滴丸应大小均匀,色泽一致,表面的冷凝液应除去。
二、重量差异
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 A)。
按丸数服用的丸剂照第一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按重量服用的丸剂,照第二法检查。
应符合规定。
第一法:
以一次服用量最高丸数为1份(丸重1.5g 以上的丸剂以1丸为1份),取供试品10份,分别称定重量,再与标示总量(一次服用最高丸数×每丸标示量)或标示重量比较,应符合下表规定。
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
于2份,并不得有1份超出限度一倍。
按丸服用的重量差异限度
单剂量分装的的丸剂,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 A),应符合规定。
多剂量分装的的丸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附录ⅫC)检查,应符合规定
丸剂需包糖衣者应在包衣前检查丸心的重量差异,包糖衣后不再检查。
四、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大蜜丸、小蜜丸、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超过15.0%;水蜜丸、浓缩水蜜丸不得超过12.0%;水丸、糊丸和浓缩丸不得超过9.0%;微丸按其所属丸剂类型的规定判定。
蜡丸不检查水分。
五、溶散时限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6丸,选择适当孔径筛网的吊篮(丸剂孔径2.5mm以下的用孔径约0.42mm的筛网,在2.5~3.5mm 之间的用孔径1.0mm的筛网,在3.5mm以上的用孔径约2.0mm的筛网),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ⅫA)崩解时限检查法片剂项下的方法加挡板进行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小蜜丸、水蜜丸、和水丸应在1h 内全部溶散;糊丸和浓缩丸应在2h内全部溶散;微丸的溶散时限按所属丸剂类型的规定判定。
滴丸除另有规定外应在30min内全部溶散,包衣滴丸应在1h溶散,以明胶为基质的滴丸可改在人工胃液中进行检查。
如有操作过程中供试品粘附挡板妨碍检查时,应另取供试品6丸,不加挡板进行检查,应符合规定。
上述检查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通过筛网。
如有细小颗粒状物未通过筛网,但已软化无硬心者可作合格论。
大蜜丸不检查溶散时限。
六、检查结果
将检查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丸剂质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