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

文言文趣味学习(整理)

【文言原文】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

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

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

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

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吏遂缚诣县。

选自《笑林》,作者:邯郸淳。

【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篇讽刺性的寓言,作者用寥寥数笔,生动地塑造了一个丑角一样的形象,他的一言一行,无不让我们发笑,引起我们思索。

楚人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还是一个贪婪,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的人。

【读后必练】(共24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楚人贫居.()②遂.于树下仰取叶()③螳螂执叶伺.蝉()④不能复.分别()⑤扫取数斗归.()⑥妻始时恒.答言“见”()⑦乃厌倦不堪.()⑧嘿然.大喜()⑨吏遂缚诣.县()⑩汝.见我不()2.翻译。

(10分)①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②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③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④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⑤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3. 这则寓言故事告送我们什么道理?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分)【参考答案】1. ①居:处于。

都。

②于是,就。

③等待,侦候。

④又,再。

⑤回家。

⑥经常,常常。

⑦能忍受。

⑧……的样子。

⑨到……去。

⑩你。

3. 道理:不要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的人。

启示:略。

【文言原文】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其他味不及也。

”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以鱼肉中加些豆腐。

其人择鱼肉大啖。

客问曰:“兄尝云:豆腐是性命。

今日如何不吃?”答曰:“见了鱼肉,性命都不要了。

”【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篇文章讽刺了小气而言行不一的人。

作者用寥寥数笔,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吝啬,口是心非,见好饭菜贪吃如命的人。

【读后必练】(共15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①其他味不及.也()②异日至.客家()③乃.以鱼肉中加些豆腐。

()④其人择鱼肉大啖.()⑤兄尝.云:豆腐是性命()⑥今日如何..不吃()2.翻译。

(6分)①豆腐是我性命,其他味不及也。

②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

③兄尝云:豆腐是性命。

今日如何不吃?。

3. 文中的主人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参考答案】1. ①赶得上,比得上。

②到。

③于是,就。

④吃。

⑤曾经。

⑥为什么,为何。

3. 特点:口是心非,吝啬,贪吃的人。

启示:略。

【文言原文】秀才年将七十,忽生一子。

因有年纪而生,即名年纪。

未几,又生一子,似可读书,命名学问。

次年,又生一子。

笑曰:“如此老年,还要生儿,真笑话也。

”因名曰:“笑话。

”三人年长无事,俱命入山打柴。

及归,夫问曰:“三子之柴孰多?”妻曰:“年纪有了一把,学问一点也无,笑话倒有一担。

”【对照注译】【作品赏析】本文语言简洁,风趣幽默,可读性很强,不愧为古代笑话的精品。

【读后必练】(共14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①未几..,又生一子()②如此..老年()③俱.命入山打柴()④及.归()⑤及归.()⑥三子之柴孰.多()2.翻译。

(8分)①未几,又生一子,似可读书,命名学问。

②如此老年,还要生儿,真笑话也。

③三人年长无事,俱命入山打柴。

④及归,夫问曰:“三子之柴孰多?”。

【参考答案】1. ①不久。

②像这样。

③都。

④等到。

⑤回来,回家。

⑥谁。

【文言原文】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居吾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解与诸君相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南宋·罗烨【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则寓言小品,借眉、眼、口、鼻四者争地位、比高下的故事,辛辣地嘲讽了那些只顾为自己争夺地位而不顾全局、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唯己主义者。

作品虽然只有一百来字,却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它的思想性,并且趣味无穷、令人捧腹。

当代马季先生的著名相声《五官争功》,便脱胎于此。

【读后必练】(共18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①然.后子方可食()②故.吾居吾上()③宜.居汝上也。

()④亦.居我上()⑤而位居.吾上()⑥宜居汝.上也()2.翻译。

(8分)①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②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居吾上。

③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④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3. 本文阐明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参考答案】3. 道理:本文辛辣地嘲讽了那些只顾为自己争夺地位而不顾全局、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唯己主义者。

启示:略。

【文言原文】有客到人家久住不去,主人厌之。

一日,引客至门前闲望,忽见树上有一鸟大如鸡。

主人云:“且待取斧斫倒树,捉此鸟与吾丈下饭。

”客云:“只恐树倒时鸟已飞去了。

”主人云:“你不知这呆鸟往往树倒不知飞。

”【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篇笑话讽刺了那些不会看上下头的人。

寥寥数语,揭示出道理来,富有意味。

【读后必练】(共16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①有客到人家久住不去.()②引客至.门前闲望()③且待取斧斫.倒树()④捉此.鸟与吾丈下饭()2.翻译。

(8分)①有客到人家久住不去,主人厌之。

②一日,引客至门前闲望。

③主人云:“且待取斧斫倒树,捉此鸟与吾丈下饭。

”④客云:“只恐树倒时鸟已飞去了。

”3. 这则笑话什么讽刺意义?给我们什么启示?(4分)【参考答案】1. ①离开。

②到。

③砍。

④这。

3. 讽刺意义:这篇笑话讽刺了那些不会看上下头的人。

启示:略。

【文言原文】有酷信风水者,动辄问阴阳家。

一日,偶坐墙下,忽墙倒被压,亟呼救命。

家人辈曰:“且忍着,待我去问阴阳先生,今日可动得土否?”选自《笑林》【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个笑话,生动地嘲笑了迷信风水的人。

同时,也揭露了阴阳先生的欺骗实质,教育人们破除迷信,切莫相信风水先生的一套鬼把戏。

【读后必练】(共14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①动辄.问阴阳家()②亟.呼救命()③偶.坐墙下()④待.我去问阴阳先生()2.翻译。

(6分)①有酷信风水者,动辄问阴阳家。

②一日,偶坐墙下,忽墙倒被压,亟呼救命。

③且忍着,待我去问阴阳先生,今日可动得土否?3. 这则笑话讽刺了哪一类人?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参考答案】1. ①就。

②急迫,急忙。

③偶然,偶尔。

④等待。

3. 这个笑话,生动地嘲笑了迷信风水的人。

同时,也揭露了阴阳先生的欺骗实质,教育人们破除迷信,切莫相信风水先生的一套鬼把戏。

【文言原文】叶衡罢相后,一日病,问诸客曰:“我且死,但未知死后佳否?”一士人曰:“甚佳。

”叶惊问曰:“何以知之?”士人曰:“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归矣。

一死不归,以是知其佳也。

”满座皆笑。

选自浮白斋主人《雅谑》【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则笑话富有笑料,生动有趣。

问的人似乎很严肃,但回答的却很巧妙,一扫生病时的郁闷气氛。

回答的人不但巧妙的回答了病人的问题,而且把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化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读后必练】(共18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①我且.死,但未知死后佳否()②何以..知之()③死者皆逃归.矣()④以是..知其佳也()⑤使.死而不佳()⑥满座皆.笑()2.翻译。

(8分)①我且死,但未知死后佳否?②叶惊问曰:“何以知之?”③使死而不佳,死者皆逃归矣。

④一死不归,以是知其佳也。

3. 这则笑话的笑点在哪里?(4分)【参考答案】1. ①将,将要。

②凭什么。

③回来。

④因此。

⑤假使,假如。

⑥都。

3. 回答的人不但巧妙的回答了病人的问题,而且把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化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

【文言原文】卢公暮年丧妻,续弦祝氏某少女。

然祝以非偶,每日蹙眉。

卢见而问曰:“汝得非恨我年大耶?”曰:“非也。

”“抑或恨我官卑耶?”曰:“非也。

”卢曰:“然则为何?”祝曰:“不恨卢郎年纪大,不恨卢郎官职卑,只恨妾身生太晚,不见卢郎年少时。

”选自明•浮白斋主人《雅谑》【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篇笑话通过人物对话,寥寥数语就委婉、含蓄的道出了少妇的心声。

【读后必练】(共18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6分)①卢公暮.年丧妻()②汝.得非恨我年大耶()③然.祝以非偶()④抑或..恨我官卑耶()⑤然则..为何()⑥然则为何..()2.翻译。

(8分)①然祝以非偶,每日蹙眉。

②卢见而问曰:“汝得非恨我年大耶?”③抑或恨我官卑耶?④卢曰:“然则为何?”3. 这则笑话中的女主人公是如何说出自己的心声?(4分)【参考答案】1. ①晚。

②你。

③可是,但是。

④也许,大概。

⑤即然这样,那么。

⑥为什么。

3. 女主人公委婉、含蓄的通过一首诗道出了心声。

【文言原文】富家村子弟,诈为秀才,状诉追债。

官见其粗鄙可疑,乃问曰:“汝是秀才,且道‘桓公杀公子纠’一章如何说?”其人不知是书句,只恐是一件人命,便连声大叫曰:“小人实不知情。

”官命左右挞二十。

既出,谓其仆曰:“这县官真无道理,说我阿公打杀翁小九,将我打二十。

”其仆曰:“这是书句,汝便权应略知也罢。

”其人曰:“我连叫不知情,尚打二十下,若说得知,岂不拿我偿命。

”选自明•乐天大笑生《解愠编》【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篇笑话,作者用寥寥数笔,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假学道的形象。

他假称秀才,被县官识破,从而被打,但还不知道被打的原因。

【读后必练】(共2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8分)①诈.为秀才()②乃.问曰()③汝.是秀才()④官命左右挞.二十()⑤既.出()⑥谓.其仆曰()⑦且道.()⑧岂.不拿我偿命()2.翻译。

(8分)①富家村子弟,诈为秀才,状诉追债。

②汝是秀才,且道‘桓公杀公子纠’一章如何说?。

③既出,谓其仆曰。

④若说得知,岂不拿我偿命。

3. 这则笑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参考答案】1. ①假装。

②于是,就。

③你。

④打。

⑤已经。

⑥对……说。

⑦说说。

⑧难道。

3. 不要不懂装懂,不要硬称自己有学问,否则有时会吃亏的。

【文言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明代江盈科《缘箩山人集》)【对照注译】【作品赏析】这篇短文的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

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