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非关税的理解与看法

对非关税的理解与看法

对非关税措施的理解与看法商学6班马雨薇41006010606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中国的对外贸易加强,这无可避免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由于各国所面临的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发展,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并频繁的对中国实行非关税措施。

这势必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非关税措施是极其必要的。

它可以给进出口企业提供应对非关税措施的策略,也为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我国本土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出口。

同时,也更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非关税措施着手,重点研究非关税措施不断发展的趋势、原因,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并由此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非关税措施的概念与特点:关税以外的一切干预进出口贸易的各种措施统称为非关税措施。

相应地,除关税以外一切用来限制商品进口的各种贸易措施统称为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 ,NTBS)关税措施是通过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提高其价格,降低其竞争力,从而间接的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

非关税措施则是直接限制进口,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的特点如下:1、非关税措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关税税率的制定往往需要一个立法程序,一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且受到最惠国待遇条款的约束,进口国往往难以做到有针对性的调整。

非关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则通常采用行政手段,进口国可根据不同的国家做出调整,因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非关税措施更易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关税措施是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来削弱其竞争力。

若出口国政府对出口商品予以出口补贴或采取倾销的措施销售,则关税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非关税措施则能更直接的限制进口。

3、非关税措施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一国的关税一旦确定下来之后,往往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公布于世,进口国只能依法行事。

而非关税措施往往不公开,或者规定为烦琐复杂的标准或程序,且经常变化,使出口商难以适应。

而且,有些非关税措施就是针对某些国家的某些产品设置的。

4、非关税措施有时具有合理性。

除一些传统的非关税措施得到WTO 的规范和限制,一些新兴的非关税措施以保护环境、保护人民健康等为由限制一些国外的产品进入本国,这些措施通过国际条约合理合法化,往往容易被人接受。

非关税措施根据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显性非关税措施和隐性非关税措施。

显性非关税措施包括: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外汇管制等;隐性非关税措施包括:技术性壁垒、原产地规则、苛刻的卫生检验标准、政府采购政策等。

非关税措施不断发展的原因:(1)关税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下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后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与推动下,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大地降低,关税的保护作用逐渐削弱,相对于关税而言,非关税措施的保护方式更多样,适用范围更广泛,保护作用更直接、强烈。

所以非关税措施就取代关税逐渐成为保护国内市场的工具。

(2)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国经济、贸易出现失衡。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产业产品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也使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国际贸易摩擦此起彼伏,而非关税措施灵活、效果显著的特点使得非关税措施成为国家贸易战的得力手段。

发展中国家劳动成本低,所以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涌入发达国家,此时关税已起不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品不得不采用非关税措施进行产业保护。

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发达国家在其中获利的目的也越来越难达到,采取贸易限制手段达到获取经济利益、减轻来自发展中国家竞争压力的做法越来越普遍。

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工业化的需求,也不得不采取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以维护本国产业产品。

(3)非关税措施具有隐蔽性。

许多国家的非关税措施混杂在行政措施当中,并且有些是不公开的,各国利用这种隐蔽性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使之更具“合理性”,反而不易招致直接的报复。

(4)WTO并没有禁止所有非关税措施的使用。

由于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这使得发达国家利用此法律依据制定了多种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等用以限制其它国家的进口。

实际上,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最惠国待遇、关税减让和国民待遇三项重要条款的确定后,WT0已经进入了一个在进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同时却要拥有诸多例外条款和规则,尤其是通过非关税措施进行保护的时代。

在1994年达成的乌拉圭回合协议中,针对各成员经常使用的十几种非关税措施进行了规范性的限制,允许各成员采取一些合理措施保护本国市场。

比如,出于保护人类生命健康与动植物的健康而实施的必要和合理的技术性措施在WTO的规则中得到肯定和反映,但前提是不妨碍正常国际贸易或对其他成员造成歧视,这实际上赋予各成员实施某些非关税措施的权利。

(5)科学技术日益发达,检验手段、标准随之提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使技术标准在提高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各国在技术标准、法规、认证制度、检验检疫措施及环境保护上的要求增多。

而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在世界贸易额中的比重上升,国际贸易中涉及的各种技术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

另一方面,科技水平的提高为一些国家设置新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及物质条件和保障,比如各种高灵敏和高技术的检测仪器的发展,使检测精度大大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对进口商品的检验能力。

发达国家不仅在生产和出口具备先进性、适用性、竞争性的产品上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专利的占有上也居于领先地位,它们采取的贸易措施对各国非关税措施的实施起着重要的示范效应。

(6)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使消费者对产品不断提出严格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整体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日益提高,促使人们更注重生活的安全健康,也对各种产品质量、环境、检疫等提高了要求。

要求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加强对进口商品的检验检疫,要求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加工过程不要以破坏环境或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

这一切促使了国际贸易中的某些非关税措施如环境要求、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检验检疫制度等日益合理合法的存在。

近年来,国际上不时发生的家畜传染病、残留农药、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苏丹红、转基因商品安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迫使各国政府通过强化检验检疫措施来保障消费安全。

(7)时有贸易保护主义呼声。

贸易保护主义思潮不时蔓延或抬头不是偶然的,它具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背景。

近年来,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乏力、出现巨额贸易赤字、失业增多、要素成本上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下降等,这一切使国内相关产业和民众很容易迁怒于进入本国市场的外国产品。

于是与进口商品直接竞争的产业,不断增加对政府的压力,迫使政府对外采取强硬立场,并利用WT0相关协议和本国的法规和贸易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国内弱势产业、就业及经济利益,维护政治的稳定。

在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遭遇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社会壁垒和特保措施是最主要的形式,它们表现出以下发展特点:首先,这些措施以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工权益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出现,成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社会心理的一种延伸;其次,这些措施都是以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进而加深了这些措施运用的合理性;再者,这些措施往往易于被一国贸易管理当局滥用,形成贸易壁垒,从而限制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

由此可见,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频频遭遇关税壁垒阻碍的今天,以设置非关税壁垒的方式获得国际贸易中应有的贸易得益是值得我国借鉴的。

通过探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发现,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出口市场相对集中,长期的贸易顺差,我国欠缺对外贸条款认识的熟悉程度,纺织品服装企业生产技术以及设备的落后,产品品牌附加值不高,缺乏生产创新能力等等,都从不同程度加大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风险。

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大国国家利益的驱使,则成为本文探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国际原因。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出口贸易中频频遭到非关税壁垒的攻击,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这其中存在着多种客观必然性,本章将就其原因做出分析。

1从国内原因检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

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在出口贸易中遭遇非关税壁垒的阻碍受到国内各方面原因的影响。

(1)宏观方面《1》经济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粗放型地增长是我国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使得我国某些产业结构发展得不合理,纺织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我国,纺织产业发展水平低,产业增长方式秉承了我国经济增长粗放型的特点,以数量取胜,技术投入不足,自主品牌少,产品多以加工为主。

在现代产业价值链中,我国纺织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即在整个纺织品服装产业链利润中,我国纺织业仅赚取了最少的那一部分加工费。

因此,体现在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身上的便是价廉低档的产品。

长期以来,我国进行出口贸易的对象也多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的构成中占有不小的比例,使得我国出口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而在该种情况下增量不增效的特征十分明显。

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处于国际贸易的低端,绝大多数出121产品的附加值很低,纺织品服装产品就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典型,因此,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尤其是在纺织品服装产品市场上,我国产品非常容易遭遇进口国家以非关税壁垒名义制造的障碍。

《2》、出口市场集中。

美国、欧盟和日本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我国在向全世界出口纺织品服装产品的总额中超过一半的份额进入了欧美日市场,而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在日本纺织品服装市场上的份额也差不多达到70%,虽然新兴的出口市场在非洲和东欧有所发展,但其所占比重仍然十分低,可见,我国已经成为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市场的最大纺织品服装进口产品来源国。

同时,美国、欧盟和日本也是同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发生贸易摩擦最频繁的国家。

足以见得,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出口迅速增长,让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风险也集中隐藏于某几个出口市场上。

进口国家为了防止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挤占了本国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这些国家就难免会以各种借口,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来引发贸易摩擦。

《3》、长期的贸易顺差。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外贸易长足发展,我国出口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逐年上升。

由于我国长期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和外贸依存度,导致我国一直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额,而正是因为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使得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在出口市场上更加容易遭遇贸易摩擦,受到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