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
切 削
选择加工余量均匀的重要表面为粗基准(图7- 13);
加
选取与加工表面有位置精度要求的不加工表面为
工
粗基准(图7-14);
的
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尽量平整、光洁,不应有飞
工
边、浇口、冒口及其它缺陷;
艺 过
粗基准只允许使用一次。
程
11
第三节 定位基准和加工顺序
Baseline & Sequence
章
工艺图和装配图上作为依据的点、线、面。
切 基准的分类:
削
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设计图样上)所使用的
加 工
基准。
的
工艺基准-加工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工
– 定位基准
艺 过
– 测量基准
程
– 装配基准
8
第三节 定位基准和加工顺序
Baseline & Sequence
第 七 章
切
削 加
基准
的
欠定位
工
艺
过
合理: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
程
不合理:重复定位、欠定位
6
第二节 工件的装夹与定位
Clamping & Positioning
2.3 工件的夹紧
第 七
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
章
夹紧时不能破坏工件在夹具中占有的正确位置;
切 削
夹紧力要适当; 确定夹紧力作用点的原则
加
工 工步: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
的
续完成的那部分工作。
工 一个工序可能有一个安装,也可能有多次安装;
艺 过 程
一个工序可能有一个工位,也可能有多个工位; 一个工序可能有多个工步。
4
第二节 工件的装夹与定位
Clamping & Positioning
2.1工件的装夹
时采用的基准
在装配时用来确定零
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相
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9
第三节 定位基准和加工顺序
Baseline & Sequence
3.2 定位基准的选择 第 七 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的关系
章
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切
基准不重合时,前一加工的误差会影响到后一加
削 加
工的误差(图7-12);
艺 过
先定位、后夹紧程Leabharlann 同时定位+夹紧5
第二节 工件的装夹与定位
Clamping & Positioning
2.2 工件的定位
第 七 章
定位原理:“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相互独立的 定位元件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
定位方式:
切 削
完全定位
加
不完全定位
工
重复定位(过定位/超定位)
第 七
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章 (1) “基准重合”原则: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为定
位基准。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
切 削 加 工
(2) “基准统一”原则:应选择各加工表面都能共 同使用的定位基准作为精基准,以保证各加工表面间 的相互位置精度。
的 (3) “互为基准”原则:当两个表面相互位置精度
工
的
工 用于确定零件上
艺 其它点、线、面
过 位置所依据的那
程 些点、线、面。
设计图样上所采 用的基准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加工、测量、 装配过程中使 用的基准。
在加工时用于工 件定位的基准
定位基准 测量基准 装配基准
1、粗基准 2、精基准 3、辅助基准 4、主要基准 5、附加基准
在加工中或加工
后用来测量工件
工
基准重合时,不影响。
的 工
定位基准的选择
艺
粗基准:以未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过
精基准:以已加工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程
10
第三节 定位基准和加工顺序
Baseline & Sequence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第 七
① 保证各重要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章 ② 保证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第 七
定位---使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正确的加工位置,以保证
章
被加工表面的精度;
切 夹紧---使工件在承受切削力时,能保持正确位置而对
削
工件施加的力。
加 工 的
二者区别:定位使工件在夹具中获得正确的位置;夹 紧能保证定好的位置不因外力的作用而发生改变。
工 安装---工件的定位+夹紧过程。
第 七 章
切
削
加
工
的
工 艺 过 程
机床导轨面要 求加工余量均
匀--选作粗基准
12
第三节 定位基准和加工顺序
Baseline & Sequence
第 七 章
切
削
加
工
的
工
艺
过
不加工面作粗基准
程
使内外圆柱面同轴
13
第三节 定位基准和加工顺序
Baseline & Sequence
(2)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应正对支承元件或位于支承元件所形成的支承平
工
面内
的
应位于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
工 艺 过
应尽量靠近加工面,以减小切削力对夹紧点的力 矩,防止或减小工件的加工振动或弯曲变形
程
7
第三节 定位基准和加工顺序
Baseline & Sequence
3.1 基准及分类
第 七
基准: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在零件图、
2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1.1 生产工程与工艺过程
第 七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成产品的全过程。
章 工艺过程:用来改变坯料形状、尺寸、表面质量等,
切
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如铸造、锻造、焊接、冲
削
压,零件的机加工、热处理、装配等。
加
工
的 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
工
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
艺 过
机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程
机加工工序卡片
3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1.2 切削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第 七 章
工序:一个或一组操作者在一个工作地点完成的那部 分工作。
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所完成的那部分工作
切 削 加
工位:一次装夹后,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相对于刀具作 若干次位置的改变,每次工件所处的位置为一个工位。
金属工艺学
1
第七章 零件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件的装夹与定位 第三节 定位基准和加工顺序 第四节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和坯料的选择 第五节 典型零件切削成形工艺分析
重点内容 1. 了解工序、工步、工位等概念以及几种不同的定位方式 2. 切削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合理 or 不合理)
工
要求很高,可以采取互为精基准的原则,反复多次进
艺
行精加工。
过 (4)“自为基准”原则:精加工或光整加工时,选
程
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14
第三节 定位基准和加工顺序
Baseline & Sequence
3.3 加工顺序的安排 先精基准后其它,先重要表面后次要 第 七 机加工顺序:先基面后其它、先粗后精、先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