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婚姻家庭法概述第一节婚姻家庭概述一、婚姻家庭的概念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共同生活互为配偶的结合。
家庭是指主要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包含一定范围的亲属在内的社会生活单位。
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和源泉。
二、婚姻家庭的属性(一)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二)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婚姻家庭的职能1、实现人口再生产的职能;2、组织经济生活的职能;家庭是社会分配和个人消费之间的中介。
3、文化教育的职能四、婚姻家庭形态的历史发展原始社会:杂乱性交关系、群婚制、对偶婚制;原始社会末期,进入了阶级社会,一夫一妻制成为主要的、典型的婚姻家庭形态。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群婚制和对偶婚制群婚制是指原始社会中一定范围内的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妻的婚姻形式,也被称为集团婚。
血缘群婚制是群婚制的低级阶段。
亚血缘群婚制是群婚制的高级阶段,又称为伙婚制或普那路亚家庭。
同辈旁系血亲间的通婚被禁止。
恩格斯认为,从最初的的杂乱性交关系到建立血缘群婚制,是人类婚姻史上的第一个进步,从血缘群婚制到亚血缘群婚制,则是人类婚姻史上的第二个进步。
(二)阶级社会时期的一夫一妻制原始社会末期,对偶婚制慢慢演化为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形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种家庭形式。
第二节婚姻家庭法的历史发展一、西方婚姻家庭法发展历程(一)古罗马亲属法《十二铜表法》肯认了“家父”所享有的权威和利益。
在罗马法上,只有家父才有主体资格。
婚姻家庭规范有:民众大会通过的法律、元老院的决议、皇帝的赦令、最高裁判官法以及长期固守的婚姻风俗习惯。
罗马社会中的婚姻有两种:市民法缔结的有夫权的婚姻,万民法缔结的无夫权的婚姻。
有夫权的婚姻:共食婚、买卖婚和时效婚。
共食婚是按照宗教仪式缔结的婚姻;买卖婚是按照要式契约的方式缔结的婚姻;时效婚姻则要求双方事实上以夫妻关系同居1年以上。
无夫权的婚姻:比较宽松,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依其合意即可成婚。
婚姻终止的原因:配偶死亡、自由权或市民权的丧失和离婚。
离婚的形式:简单的口头通知、书面通知或通过传信人通知。
(二)中世纪欧洲婚姻家庭法婚姻家庭法的渊源包括习惯法、寺院法、罗马法等。
中世界欧洲法律史上最为特别、最为突出的是寺院法的适用。
包括《新约全书》、《使徒教律》、《使徒约章》、宗教大会的决议、教皇颁发的教令,都是寺院法的组成部分。
(三)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婚姻家庭法法国是承认“婚姻是民事契约”的先锋。
《法国民法典》将有关亲属和婚姻家庭的主要规定纳入第一编人法的内容之中,同时在第三编“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中规定了继承、赠与、遗嘱和夫妻财产制等,形成完整的婚姻家庭法律体系,正式确立了资本主义婚姻家庭制度,对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婚姻家庭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的《德国民法典》第四遍为亲属法,集中调整婚姻家庭法律关系。
英国的婚姻家庭法离婚诉求的批准必须由英国国会以个别立法的形式颁布准许该特定人离婚的法案。
(四)社会主义国家婚姻家庭法二、我国婚姻家庭立法沿革(一)古代婚姻家庭立法始见于礼,后入于律。
“六礼”之制,“七出”“三不去”之规。
最早出现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文本应为汉朝的《九章律》。
(简答)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规范,始见于礼,后入于律。
在奴隶制时代,婚姻家庭关系是由礼制和为统治阶级认可的习惯调整的。
到了封建制时代,婚姻家庭法规范被载入诸法合体、内容庞杂的统一法典;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是礼、律并用的。
总的说来,以礼为主,以律为辅,婚姻家庭法规范详于礼而略于律,是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的一大特色。
(二)近现代婚姻家庭立法1911《大清民律草案》中有专门的亲属一遍,是中国婚姻家庭法近代化的最初尝试。
1930国民党《民法亲属编》,后在台湾地区施行。
1930共产党《闽西婚姻法令》《鄂豫皖婚姻问题决议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1939年《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1942《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1943年《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
(三)新中国婚姻家庭立法1、1950年婚姻法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5月1日起公布实施。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或立法宗旨: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1953年3月为全国贯彻婚姻法运动月。
(简答)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我国婚姻家庭立法发展表现的几个方面答:一、坚持1950年婚姻法所规定的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原则,将原有的保护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原则修正为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增加计划生育原则,并增加禁止买卖婚姻、禁止家庭成员的虐待和遗弃的规定。
二、对结婚条件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法定婚龄从原来的男20岁、女18岁,变更为男22岁、女20周岁。
三、增加规定,登记结婚后,根据男女双方约定,可互为对方的家庭成员。
四、加强对家庭关系的调整,在特定情形下增加了调整祖孙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的规定。
五、对离婚制度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
对离婚程序、离婚条件、离婚中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修改和完善。
1980年《婚姻法》的不足:一是立法上的空白较多,欠缺某些应有的制度;二是面对新的变化,有些规定已经滞后于现实。
2001年《婚姻法》修法的重点:第一,总则中增加了保障婚姻法诸原则实施的禁止性条款,通过有关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强化了对婚姻家庭主体人身权利的保护。
第二,在结婚制度中,增设了关于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规定,其内容包括婚姻无效和撤销的原因,撤销请求权人和请求权行使时间以及婚姻无效和撤销的法律后果等,从而为防治违法婚姻制定了必要的法律对策。
第三,在家庭关系中改进了原有的法定夫妻财产制,界定了夫妻双方共有财产和一方所有财产的范围,同时还规范了夫妻财产约定。
第四,在离婚制度中,对准予离婚的法定理由增设了若干烈驹行、例示性的规定,从而增加了法律在适用中的可操作性,有利于保障婚姻自由,防止轻率离婚。
第五,以专章规定救助措施和法律责任。
第三节婚姻家庭法的概念、特征及渊源婚姻家庭制度是指由包括道德、宗教、法律等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规范体系。
一、婚姻家庭法的概念婚姻家庭法是指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由此产生的特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力义务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形式意义上的婚姻家庭法是指将有关的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予以体系化,并以制定法的形式纳入法律文件的婚姻家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质意义的婚姻家庭法则是一国法律体系中所有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总称,不仅体现为直接以上述名称来命名的法律文件,还包括其他法律文件甚至有约束力的判例中所蕴含的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二、婚姻家庭法的特征1、婚姻家庭法的调整范围具有明晰的边界,同时又极其广泛和普遍。
婚姻家庭法调整对象的范围:纵的方面而言,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其他近亲属关系发生和终止的全过程。
横的方面而言,包括婚姻家庭主体间、其他近亲属间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我国列入婚姻家庭法调整范围的主体有夫、妻、父、母、子、女、祖、孙和兄弟姐妹等。
2、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具有很强的身份性和伦理性,但同时财产关系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中,人身关系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婚姻家庭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是身份法,而不是财产法,它调整的是婚姻家庭主体间、其他近亲属间的人身关系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财产关系。
婚姻家庭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亲属身份关系。
3、婚姻家庭法的调整手段具有多样性,既有大量的强制性规范也有非强制性规范,还有一些倡导性规范。
三、婚姻家庭法的法律渊源(一)宪法宪法中的婚姻家庭法是婚姻家庭法的立法依据。
《婚姻法》目前骑着婚姻家庭基本法的作用。
(二)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所属部门制定的规章。
(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是变通规定。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五)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第四节婚姻家庭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一、婚姻家庭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婚姻家庭法是民法的分支,附属于民法。
婚姻家庭法和宪法的关系,宪法中调整婚姻家庭法律关系的法律条文在婚姻家庭法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整个婚姻家庭法的制定实施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婚姻家庭法与其他民事法律的关系《民法通则》中若干一般性的规定,同样是适用于婚姻家庭法的。
婚姻家庭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婚姻家庭法是民事实体法的组成部分,该领域的民事纠纷理应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寻求法律裁决和法律救济。
按照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有关规定寻求司法救济。
二、婚姻家庭法的法律效力(一)婚姻家庭法对人的效力我国婚姻家庭法适用于所有公民,即凡我国公民之间的结婚、离婚、收养等婚姻家庭事宜,都必须适用我国婚姻家庭法。
华侨与国内公民之间、港澳同胞与内地公民之间在我国境内办理结婚、离婚和收养等事宜,也应当适用我国婚姻家庭法。
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原则上亦适用我国相关涉外法律法规。
(二)婚姻家庭法的空间效力全国性的婚姻家庭立法文件都适用于国家主权领域的一切地区,包括领陆、领水及其底土和上空,还包括延伸意义上的领土,即驻外使馆和领域外的本国交通工具。
地方性的婚姻家庭立法文件则只具有地域性空间效力。
(三)婚姻家庭法的时间效力婚姻家庭法的时间效力,是指婚姻家庭法律文件何时生效、何时失效以及对其颁布实施前的时间和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
两种方式来确定:一是法律文件中已明确规定了一个不同于发布时间的生效时间;二是法律文件中未作明确规定,此种情形下,一般自其公布之日其生效。
我国婚姻家庭领域两大基本法即婚姻法和收养法都不溯及既往。
第五节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婚姻法》第2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实行计划生育。
”《婚姻法》第3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
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这两条从正反两个方面共同构建了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一、婚姻自由原则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根据法律的规定,自主自愿地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收任何人的强制和非法干涉。
(1)正确理解婚姻自由的内涵所谓结婚自由,是指当事人有依法缔结婚姻关系的自由,此种自由以为着当事人关于结婚的相关意愿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都应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