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

哲学与人生第十一课


车尔尼雪夫 斯基:16 岁学会7种 外国语。
普希金
泰戈尔
普希金:11岁
泰戈尔:15岁 开始写剧本, 20岁出版第一
写成长篇叙事 诗《普斯兰和 柳德米拉》
毕加索
本诗集。
车尔尼雪夫斯基
虽然更多的事业成功者的年龄不在十六七岁,但是细究
他们成就事业的背景,大都是发端于这个金色的年华。
B
6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 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 为新的现实。
B
15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 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现实的矛盾:
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 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B
16
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必须认识 清楚同时兼顾以下这些问题: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身实际,资本主义经济、科 技发展的现实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及反复与社会主义制 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困 难和差距与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身的特长及优势。
B
20
二、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
1.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是社会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是有多种因素构 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定社会对未来社会发展图景的 总体设计,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B
21
案例三 80后的阳光“小黄牛”——牛雷
这个“80后”站长可不简单,担任供热站站长已有 7个年头了,他对站里所负责的2540户热用户家的供热 情况了如指掌,热用户有事也都爱找他,所以大家都亲切 地叫他:阳光小牛。
现实 社会存在
主观的、未来的,理想来源于现实 客观的、当下的,现实中孕着理想
理想
决定 反作用
社会意识
B
12
名人名言
人有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雨果
什么是生存?什么是生活?他们有什么区别?
生存是动物的本能,仅仅是生命的延续。 生活是人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是人对未 来的一种追求。
B
13
明 志
为日本侵华服务。


成立伪国民政府的汪精卫


梅兰芳蓄胡明志, 坚决不给日本人唱 戏;
B
27
案例六
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 保护学生而牺牲的谭千秋老师
只顾自己逃生的“范跑跑”
……从这些事实中,我们看到任何人的个人理想都是在一定 社会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
B
28
案例七 飞天之梦
——爱因斯坦
B
23
我国现阶段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这种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符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要求,符合我国社会主 义上层建筑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客观 要求和必经阶段。
案例二 展示图表
作者 马克思 司马迁 达尔文 谈迁 曹雪芹
著作 《资本论》 《史记》 《物种起源》 《国榷》 《红楼梦》
所用时间 40年 30年 27年 20年 10年
一般情况下,理想越远大,实现的时间就越长。我 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B
14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 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 实是当下的。
缺失了右臂的 丁晓兵
启示:理想是人生的精神追求,支撑着人生活动的 展开,丰富着人生活的意义。
B
36
案例十三
3.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
李桂林 陆建芬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 燃知识的火把,在最 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 子们求学的小手, 19年的清贫、坚守 和操劳,沉淀为精神 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B
37
名人名言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
向往和追求
理想
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 实条件,经过奋斗最 终是可以实现的。
空想
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 条件根本无法实现。
幻想
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 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B
7
小故事 眼睛盯在目标上
一个男人邀请三个小男孩在雪地上玩一个游戏:
“我呆会儿站在雪地的那一边,等我发出信号后,你 们就开始跑。谁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最直,谁就是这场 比赛的胜利者,可以拿到奖品。”
美国西点军校高材生、著名军事家麦 克阿瑟一生战绩显赫,为世人所崇拜,他 临终前重复着西点军校的校训:责任、荣 誉、国家。小牛用行动,践行着自己心中 的目标:责任、荣誉、阳光,他在心里默 默地说:“阳光在我心中”。
启示:社会理想是社会成员的共同追求,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B
22
名人名言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 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小男孩从迈出的第一步开始,
眼光就紧紧地盯着自己的双脚,以确保自己的脚印更 直。第二个小男孩一直在左顾右盼,观察着同伴是如 何做的。第三个小男孩最终赢得了这场比赛,他的眼 睛一直盯着站在对面的那个男人,更确切地说,是一 直盯着他手中拿着的奖品。
启示:只有将眼光坚定不移地聚焦在人生目标上的人, 才会少走弯路,与成功的距离也会大大缩短。
B
2
第四第单十元 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B
3
第第四单十元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爱因斯坦
警察妈妈
雷锋
白求恩
B
39
2.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的要求
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认识世 界的思想武器。
第二,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第三,要客观分析自身条件,确立适合自己发
展的人生理想。 第四,理想的确立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不
应随意改变。
B
40
3.在社会发展中确立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
B
30
名人名言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
(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问你能为国家 做些什么。)
B
31
三、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B
9
案例一
袁世凯的理想是:实 行帝制,独裁统治
启示:理想源 于现实,又高 于现实。特别 是科学的社会 理想,达到了 对客观世界规 律性的认识, 从而成为引导 现实的旗帜、 把握现实的力 量。
B
孙中山的理想是: 推翻帝制,建立
民主共和国
10
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 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从我们的飞天之梦的实现,可以看到是 许许多多的航天人经过漫长的探索和实践, 最终圆梦的。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 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理想是以个 人理想为基础的。要靠社会成员当中每个个 体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B
29
案例八
新中国的建立
在新中国建立前28年间的艰 苦岁月里,中华民族共同的社 会理想就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 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的 解放和国家的独立。成千上万 的志士仁人、革命先辈都以此 作为个人理想,抛头颅、洒热 血,前仆后继,历经考验而矢 志不渝。最后建立了新中国。
张启示: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生 不仅需要物质基础,更需要有精神支柱。
B
35
案例十二 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丁晓兵同志入伍20多年来,牢记使命, 献身国防,以伤残之躯续写人生辉煌 篇章,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 “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部队 评为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 士”,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 党员”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 三等功2次。
启示: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他告诉人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 什么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B
33
案例十
从农民到影帝
从王宝强的“从农民到影帝”的 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理想指引着人 生前进的方向。一个人有了远大理想, 不论怎样的波折都不会迷失方向。
B
34
案例十一
2.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张张海迪1955年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 学硕士。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全国政协常 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 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0年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 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 学的学习,并学习针灸,在当地行医。
第中等四职单业元教育德育课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B
1
第四第单元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
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 人生问题。 2.情感: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 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名人名言
1.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领我们走到黎明。
——流沙河
B
32
案例九
体操王子——李小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