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法2

知识产权法2


二、著作权法的概念
著作权法是指调整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归属、利用、交换 (转让)、传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著作权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上的著作权法:以著作权命名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 国著作权法》(形式上的著作权法)。
广义上的著作权法:调整因著作权(归属、利用、交换(转 让)、传播)而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实质上的著作
3.可复制性
作品应当能够以某种有形形式进行复制。
著作权保护的是作品的() A.思想内容 B.创作构思 C.创作题材 D.表达形式
以下关于作品的表述,错误的有(BE)
A.作品必须是作者智力创作的精神产品 B.只要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以一定形式体现 的智力产品就是作品
C.工业、农业、商业或技术领域的其他智力创造成 果也可能属于著作权的保护范围
不仅有使中国著作权保护制度进入真正有法可依阶 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 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 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修正后的《著作权 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
案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牛某某为美籍华裔著名生物学家。1993年 10月间,经人介绍与中国食用菌技术开发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中菌公司)法定代表人潘某某相 识。10月28日,牛某某为中菌公司用于治疗癌 症的产品灵芝孢籽粉题词两幅,并将题词面交 潘某某,其中一幅为“贺自航灵芝孢籽粉赴美 展览,育天下灵丹,除人间绝症”。中菌公司 获得上述题词后,委托他人印制了带有该题词 内容“育天下灵丹,除人间绝症”的包装袋 500个。
案例
A酒厂是生产白酒的老厂,有着多年的生产经验。该厂生产 的系列白酒自改革开放以来多次在国际和国内的评比活动中获奖, 市场销路很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为此,A酒厂还专门委托别人 设计了商品装潢,双方没有约定该商品装潢的著作权归属。然而 由于假冒、仿冒行为猖獗,A酒厂的商品装演也被人家仿冒。一 些不法厂家仿冒A酒厂白酒的商品装潢,然后将A酒厂的商标去掉, 使大量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被欺骗,也使A酒厂的销售量下降,蒙 受了巨大损失。为此,A酒厂起诉到法院,认为这些不法厂商的 行为侵犯了其商品装潢的著作权。
1.基本同作者权时期; 2.国际化趋势、并有全球化趋势。
二、我国的著作权立法概况
著作权保护制度的建立是知识产权法 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于1986年4月12日颁布的民法通 则中第94条就规定:“公民、法人享有 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 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1994年,我国又把侵害著作权犯罪上 升到刑事制裁范围,1997年又写入刑法。
还有配套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
例》(1991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 法实施条例》也于2002年8月2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 自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和为与国际著作权保护接 轨而发布的《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1992 年)。
随后,我国于1997年2月1日起施行《著作权行政 处罚实施办法》(2003年9月1日起我国施行了新修订 的《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以及一系列的稿 酬管理规定和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 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
(1)商品装潢能否成为著作权的客体?为什么? (2)如果商品装潢能够享有著作权,则著作权人应当是谁?为 什么?
答案
(1).商品装潢可以成为著作权的客体。根 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作品是文学、艺术和 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 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而商品装潢是由文字、 线条、色彩等构成的,这种装潢只要是由作者 独立创作完成,应当认定其具有独创性,属于 《著作权法》第3条第4项规定的美术作品的范 畴,可以作为美术作品受到法律保护。因此, 作为著作权人有权追究其他人侵犯其著作权的 法律责任。
权法)。
第二节 著作权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一、 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著作权制度的起因——特许 出版权时期 重要特点: 1.是国家授予的特权,性质上属于公 权利。 2.利益收取人是出版商,所保护行为 是出版发行,作者是局外人。
(二)、1709年著作财产权时期 ( 《安娜女王法》 )
重要特点:
(2).本案中,牛某某将题词交给中菌公司,只是意味 着该题词的原件的所有权移转于中菌公司,并不意味 着著作权的转移。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中菌公司只享有题词手
迹的物权及展览权。中菌公司将题词删去了“贺自航 灵芝孢籽粉赴美展览”这一定语,违背了原告题词的 初衷,使作品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侵犯了著作权人的 保持作品完整权。再者,被告擅自将题词用于产品外 包装上,借原告的声望推销产品,侵犯了原告对作品 的复制发行权和获得报酬权,应承担相应的侵权民事 责任。
根据著作权的理论,作品载体所有权与知识产权是分离的, 作品原件的移转,不意味着知识产权的移转。因此在大多数情况 下,载体移转与知识产权的移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在特 殊情况下,作品原件所有权的移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其著 作权中某些权利的归属。如《著作权法》第18条规定,美术等作 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 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3条规 定,“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除署名权 以外的著作权。”
(6).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 现思想情感的作品;
(7).杂技艺术作品,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 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
(8).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 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有 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 品;
例子
下列作品属于美术作品的有( CD )。 A.摄影作品 B.建筑作品 C.书法作品 D.雕塑作品
2005年3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著作权集 体管理条例》。
该条例明确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著作 权人、著作权使用者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并对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成立和管理做出了严格 而详尽的规范,同时还明确了国务院著作权管 理部门、国务院民政部门、著作权人等对著作 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责任。
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用户侵犯著作权人
D.作品是作品形式与内容相结合的产物
E.自然界的美丽风景是大自然的作品,可以 为著作法所保护
下列选项中,属于作品构成要件的是 ( )。
A.新颖性 B.创造性 C.独创性 D.可欣赏性
三、作品的类型
(一)受法律保护的作品 1. 从法律上依作品存在的法定状态划
分P54-58 依<<著作权法>>第三条的规定,作品
为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调整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传播和使用中发生的利益 关系,鼓励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流通,促进计 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我国于2002年1月1日正 式实施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为了加强音像制品的管理,促进音像事业
的健康发展和繁荣,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 于2002年2月1日起施行《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知识产权法
第二篇 著作权法――著作权与邻接权
第一章 著作权法概述
第一节 著作权的涵义和特征
一、著作权的涵义 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
享有的专有权利,又被称为版权。 问题:为什么著作权(Author’s Right)又
称为版权(Copyright,直译为复制权)? 著作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是指各类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权
牛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中菌公司在得到
题词后,未得到本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利 用本人作为知名学者的声望影响,在其宣传品 上刊发并大肆宣扬原告题词,同时在外包装上 将题词手迹删去抬头“贺自航灵芝孢籽粉赴美 展览”,借此误导消费者,扩大产品的销售量, 获取大量非法收人。被告的上述行为严重侵犯 了本人的著作权,损害了原告声誉。
二、作品的法律特征(作为著作权客体的 作品应具备的条件)
1.独创性
又称创造性或者原创性(Originality),它 是指作者运用自己的方法和习惯将思想或者其 情感通过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形式表达出 来的个性。
2.可感知性 它是指作者必须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以 各种人们可感知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人们通过 其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感受、欣赏作品的内 容。
文字作品的条件 D.文字本身的艺术如书法不属于文字
作品
(2).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 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
(3).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 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 作品;
(4).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
的作品;
(5).曲艺作品,是指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 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
1.承认作者是著作权保护的本源;
2.对已出版的著作采取有期限的保护;
3.权利性质属于私权 ;
4.目的:鼓励知识分子创作。
历史地位: 标志着以保护作者的利益 为宗旨的著作权制度的诞生.现代著作法的 基石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
(三)、作者权时期(是第二阶段的 延伸,与第二阶段密不可分)
欧洲大陆:强调著作权中的人格权是 着重的,财产权次之。
随着历史的发展,著作权法发展成为
两大法系:
一是版权法体系(英美):把著作权 主要作为财产权,而不强调人格权内容。
二是作者权法系(法德):人格权, 财产权
(四)、国与国之间的著作权保护时期 (注意这个时期不是单独的著作法存在的方式)
1886年《伯尔尼公约》; 1952年《世界版权公约》; 1993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简称TRIPS) 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