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认识不等式
数学组肖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得到生活中不等量的关系。
2.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道不等式是用来刻画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
3.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模型的过程,经历探究不等式的解的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不等式、不等式的解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难点:不等号的准确应用;不等式的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
1.你还记得小孩玩的翘翘板吗?你想过它的工作原理吗?其实,翘翘板就是靠不断改变两端的重量来工作的。
2.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了翘翘板的工作原理,并且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出了一些简单机械,并把它们用到了生活实践当中。
从上面的图片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由此可见,“不相等”处处可见。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类新的数学知识:不等式。
二、探究新知
1.下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等式表示吗?若不能,应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1)小聪与小明玩跷跷板,大家都不用力时,跷跷板左低、右高,小聪的身体质量为p(kg),书包的质量为2kg,小明的身体质量为q(kg),怎样表示p,q之间的关系?
(2) 如图,天平左盘放3个乒乓球,右盘放5g砝码,天平倾斜,设每个乒乓球的质量为x(g),怎样表示x与5之间的关系?
(3)如图,是公路上对汽车的限速标志,表示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用v(km/h)表示汽车的速度,怎样表示v与40之间的关系?
(4)据科学家测定,太阳表面的温度不低于6 0000c,设太阳表面的温度为t(0c),怎样表示t 与6 000之间的关系?
(5)要使代数式有意义,x的值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解答。
2.议一议:观察由上述问题得到的关系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q<p+2,(2)3x>5,(3)v≤40,(4)t≥6000,(5)x≠3
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常用的不等号有:>、<、≥、≤、≠
3.自学检测:
1)、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不等式,哪些不是。
⑴x+1=2 ⑵5x-3>1 ⑶x-6 ⑷11x-4≤6 ⑸7>4 ⑹2x-y≥0 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关系:
(1)x的一半小于-1 ;
(2)y与4的和大于0.5;
(3)a是负数;
(4)b是非负数。
注: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是研究不等式的基础,在表示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弄清不等关系。
4.补救强化:
1)、用“<”、“>”或“=”号填空:
(1) -7____-5;(2) (-3)4____34;(3) (-4)2____(-3)2;(4) |-0.5|____|-1000| (5) 3+4____1+4;(6) 5+3____12-5;(7) 6×3____4×3;(8) 6×(-3)____4×(-3) 2)、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 a是负数;(2) a是非负数;(3) a与b的和小于5;(4) x与2的差大于-1;
(5) x的4倍不大于7;(6) y的一半不小于3。
三、探索合作
1.问题: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
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公园进行活动。
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纪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
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
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2.探索:
问题一:27人每人付5元门票划算呢,还是按30人(多算3人)每人付4元(优惠1元)划算呢?
问题二:10个人每张票5元好呢,还是按30个人每张票4元划算呢?
问题三:少于30人时,至少有多少人去公园,买30张票反而合算呢?
学生交流讨论解答问题一、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三。
设有x人要去世纪公园。
若x30,则按实际人数买票x张,要付款5x(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
请同学完成下表:
由上表可见,当x=_______时,不等式120<5x成立。
也就是说,少于30人时,至少要有____人进公园,买30张票反而合算。
3.概括: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如上例120<5x中,x=25,26,27,…等都是120<5x的解,而x=24,23,22,21则都不是不等式的解。
4.相信你会做:
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不等式x+2>4的解。
⑴-1;⑵-3;⑶-2.5;⑷0;⑸1;⑹2;⑺3;⑻3.5;⑼4;方法: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不等式的解,应代入不等式中检验。
注:不等式的解是不确定的,一般不等式的解有无数个,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四、课堂小结
1、生活中处处存在不等关系,我们可以用不等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不等式的解,应代入不等式中检验。
3、注意:不等式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有区别的。
不等式的解是不确定的,是一个范围,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是一个具体的数值。
4、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负数”、“非负数”、“大于”、“小于”、“不小于”等关键性词语,只有真正理解其含义,才能正确列出不等式。
五、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册》P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