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7
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
1、分工 2、等级原则 3、规章制度 4、非人格化 5、量才用人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8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三节 人际关系理论
一、人际关系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人口区位学模式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15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八节 组织经济理论
一、康芒斯的交易概念
康芒斯(J·R·Commons)认为生产活动是人对自然的活动,交易活动是人与人之间 的活动。两种活动构成了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意义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6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二节 科层组织理论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韦伯论权威的基本类型 三、韦伯科层制的基本观点
三、古德纳对科层制与现实关系的研究 阿尔文·W·古德纳(Alvin W,Gouldner)是美国社会学 家。古德纳通过分析,得出科层制有三种行为方式:虚幻 式、代表式和惩罚为主式。 四、科层组织理论的影响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2Fra bibliotek泰罗的分析
1、工人观念的错误 2、体制上的“磨洋工” 3、劳动方法不科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3
泰罗管理原则
1、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 2、科学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 3、将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劳动过程相结合 4、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和经久的合作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4
2、法约尔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是法国管理学家. 他把工业企业所从事的活动分为六类: [1]技术活动:指企业所从事的生产、制造和加工活动 [2]商业活动:指企业所从事的采购、销售和交换活动 [3]财务活动:指企业从事的资本筹集活动,以及有效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科学管理理论 第二节 科层组织理论 第三节 人际关系理论 第四节 组织协作理论 第五节 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 第六节 制度学派理论 第七节 组织环境理论 第八节 组织经济理论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1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试图创造出一种理性技术,以便建构那些 能使组织各分支之间关系协调的结构和过程。这一理论认 为如果找到确定的理性技术和方法,组织就能够更好地实 现它的目标。劳动分工、等级过程与职能过程、组织结构 和管理跨度。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弗里德里克·泰罗(Taylor, Frederick W.1856—1917)、
二、组织的权变理论
权变,通俗地讲就是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具体分析。权变学派的基本命题 是: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关系,以及与总环境的关系,依赖于具体情境。 权变学派观点认为组织系统是由各分系统构成,他要研究的是组织与其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分系统内与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强调组织的多 变量性,并试图了解组织在变化的条件下和在特殊环境中运行的情况。权变 学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出最适宜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动。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13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六节 制度学派理论
一、自然与有机系统 二、揭示内幕的传统 三、制度学派的新发展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14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16
使用资本的活动。 [4]安全活动:指保护企业资产、保障企业人身安全的
种种活动 [5]会计活动:指企业的存贷盘点,资产负债表的制作
、成本核算、统计等。 [6]管理活动:指企业的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5
法约尔的管理原则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权化或非集权化 [9]等级制度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12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五节 系统理论与权变理论
一、组织的系统理论
肯尼斯·保尔丁、罗斯·艾什比和路德维希·贝塔朗菲等人在他们对组织的研 究中把复杂的数学技巧和一般系统论结合起来,使当今组织理论学家能在健 全的组织理论中进行建设。这一学派的基础是数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 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
第七节 组织环境理论
一、组织与环境
组织变项包括:结构、部门化、操作行为、相互关系等。 环境变项的分为七个方面: 1.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环境里各要素的流动率。 2.同质性与异质性:组织所面对的个人或组织所彼此相似的程度。 3.集中与分散:组织所面对的环境中的个人或组织集中与分散的程度。 4.环境容量:指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能容纳多少组织生存。 5.范围协议:指组织活动的目标、范围、功能及所需资源为其他组织共同认可的程度。 6.动乱与平静:指环境受外界活动影响的程度。 7.易变性:指组织对外界环境变迁的接纳程度。
二、科斯的交易费用概念
科斯(R. Coase)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认为成立企业的原因是,利用价格机
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 工作。随着出卖这类信息的专门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就可能减少,但却不能消除。
三、威廉森的交易费用理论
威廉姆森(O.E.Wilianmson)分析了影响交易费用的两种因素,一是产品市场的 环境特点——“交易要素”,包括不确定性和潜在交易对手数量。二是人性具有的两 个特点,它导致交易双方常常在利益的讨价还价中争执不下以致谈判难以进行,这种 “人的要素”包括有限理性和投机取巧。
10
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第四节 组织协作理论 一、巴纳德的组织协作理论
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1961)曾多年担任美国 新泽西州比尔电话公司总经理,并两次调任新泽西州救济 管理局局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纳德建立了“联合 服务组织”,并管理这一机构。
巴纳德的组织定义: 组织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力量和活动加以有意识的 协调的系统”。经理人员从事的工作包括三方面: [1]维持组织的内部沟通 [2]为组织成员提供服务 [3]确定组织的目的和目标
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所谓人际关系理论就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 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提高生产率。它研 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 关系(包括领导与工人的关系)等。其观点如下:
1.梅约和霍桑实验;2.需要与激励理论;3.群体关系模式:包括麦克 雷 戈 ( Douglas McGregor)X 理 论 与 Y 理 论 ; 阿 吉 里 斯 ( Chris Argyris)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利克特(Rensis Likert)的 雇员中心论;4.领导类型模式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11
二、弗利特的伙伴关系理论
玛丽·帕克·弗利特(Mary Parker Follett,1868-1933)出生于美国波士顿城, 曾是一位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
弗利特的组织原则: [1]通过直接接触达成协调 [2]协调应在早期阶段进行 [3]协调是一种“交互联系” [4]协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三、人际关系理论的地位与影响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
9
需要理论 美国的阿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H.Maslow,1908-1970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自尊需要
友谊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Yu xian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