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时。
二、教材分析:
求商的近似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商的近似值,一般是采取“四舍五入”法截取,前面已学过积的近似值截取,对商的近似值截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时,通过结合实例教学,要求学生明确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
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能够了。
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这里仅仅通过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准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
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
(1)观察主题图
李阿姨去卖白菜时,应付2.21元,但是李阿姨和老板都没有分币,那么你认为老师应该得付多少钱给老板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四舍五入”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实行复习。
】
学生讨论得出:
精确到角,应付2.2元,即保留一位小数或精确到十分位,需要看第二位小数(百分位)的数字。
(2)回忆“四舍五入”
用“四舍五入”法取小数的近似数。
2、新课
(1)情景中教学例7.
师:(显示例7以及羽毛球图片)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有12个,标价是19.4元,1个大约多少钱?
师:王鹏用计算器算出结果是1.616666667,你认为每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生结合前面学习过的小数的近似数给出1.62元或1.6元。
分别说说不同的近似数在生活中表示精确到哪一位。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对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取不同的近似数说表示的意义,很直观的让学生知道精确到十分位与精确到百分位的联系和区别。
】
师:那么如果不用计算器计算,而用笔算应该注意什么?保留到分,应该精确到哪一位?试计算。
生: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师问:如果只计算到“角”,又应该等于多少呢?
(2)师生小结归纳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来求商的近似值呢?
学生:(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
(3)让学生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师问:同学们,请大家比较一下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他们有什么相同
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能够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
从而加深学生对商的近似数的理解。
】
3.练习
(1)P23做一做练习,先给出计算出四位小数的结果,让学生通过题目中不同要求去填空。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
(2)做P26第10题部分题目。
学生动手计算,并说说在求商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些什么。
全班评讲。
4、联系实际,巩固知识
(1)珠穆朗玛峰(Jo-mo glang-ma),简称珠峰,又意译作圣母
峰,是亚洲和世界第一高峰,经精确测量,珠峰高度为
8844.43米,而我们住的楼房每层的高度约3米,那么珠峰
大约有几层楼高?(结果保留整数)
【设计意图:此题可让学生认知自然,增长见识】
(2)、在我国的大坝里,三峡大坝最高:高185米;八盘峡坝最低:高33米;三峡大坝的高度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
(2)、师:有些应用题取近似值时,要想一项实际情况。
下面两题的答案应取多少才合适?(保留整数)
每套童装用布 2.2米, 50米能够做多少套?
50÷2.2=22.727272……(舍去小数部分)
每个油桶最多装油 4.5千克,要装 60千克油,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油桶?
60÷4.5=13.3333……(向整数部分进1)
【设计意图:初步探究进“1”法与去尾法,为后面的课程埋下伏笔。
】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6、当堂检测。
家校导学材料。
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
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能够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这里仅仅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因为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能够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
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
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这个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1、在读题中理解题意,渗透思想教育。
例题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的开放问题,引导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提出问题的水平,提升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
2、在试算中发现问题,联系旧知思考。
教师有意制造“除不尽”的矛盾冲突,把学生推到自主探究的前台。
学生联系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个旧知,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取近似数;把握题目中的一个“元”字,结合已有的关于人民币的处理经验,获得了保留两位小数的信息,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探寻取值方法。
除到小数位数的哪一位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关键,教师以同一问题“要除到哪一位?”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现有资源,增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对比中探寻取值方法,把教学建立在更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4、在小结中对比沟通,形成整体理解。
充分利用课堂,致力于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把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让每一位学生站在元认知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更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反思,对知识、情感、水平、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反思,这无论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课后的练习中来看,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算法是清楚的,但是在笔算的错误率还比较高,还需要对计算技能实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