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情简介酒泉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南连青海,西邻新疆,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与张掖市连接,是甘、新、青、蒙四省的交通要冲。
酒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设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酒泉地域辽阔,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2%。
全市辖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7个县(市、区),有汉、蒙、哈萨克、回等40个民族,总人口109万人。
酒泉以敦煌文化遗产和航天科技而闻名于世,基本市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好。
酒泉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3033-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3.9-9.3℃,黑河、疏勒河、哈尔腾河三大水系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相配套,是传统的灌溉农业区,己培育形成现代制种、特色林果、蔬菜、啤酒原料、棉花、草畜等6大农业特色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和最具优势的瓜菜制种、花卉外贸制种基地和啤酒原料基地。
二是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已探明矿产地487处,矿种48类。
石棉、钨,铬、菱镁、黄金等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已建成石油化工、建筑建材、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轻工制造、矿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风力发电等工业体系,是全国和甘肃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矿产品采选冶炼基地。
三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全市境内已查明的文物景点1153个,其中国家级文物景点14处,省级208处,目前已开发利用98处.莫高窟、月牙泉、榆林窟、西汉胜迹、梦柯冰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景点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是西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四是新能源建设前景广阔。
酒泉风能光热资源充足,境内的瓜州、玉门素有“世界风库”和“世界风口”之称。
全市年平均风速在每秒5.7米以上,年有效风速达6300小时以上,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储量的85%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2009年酒泉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太阳能资源丰富,光电理论储量近20亿千瓦,年平均日照时数3300小时以上,太阳能辐射量仅次于西藏自治区,是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光伏发电基地。
与风电基地相配套的火电、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装备制造业已经全面起步。
规划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火电、光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920万千瓦和2000兆瓦,总发电量将达到640亿度。
五是基础条件较好。
境内有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口岸-马鬃山口岸,玉门油田、青海石油基地、核工业404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一批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和国防科研基地分布境内;敦煌机场等3个机场可通达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兰新铁路、敦煌铁路和连霍高速、国道215线横贯全境,西气东输管道贯穿东西,酒泉海关建成运营,程控交换、移动通讯、信息网络覆盖全市。
六是自然生态环境脆弱。
酒泉地处巴丹吉林和毛乌素沙漠边缘,风沙灾害频繁,沙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68%,森林覆盖率仅为1.87%;年均降水量36-17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多毫米,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近年来,酒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和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着力推进以新能源为主的工业发展,不断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整体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了“酒泉速度”和“酒泉奇迹”,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1 年,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480亿元,增长16%;财政收人60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068元和8030元,增长13%,增长11%,综合经济指标位于全省前列。
酒泉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丝绸之路咽喉位置东连张掖,西邻新疆,南临青海,北与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
辖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有汉、蒙古、哈萨克、回、裕固等26个民族,总人口近100万人。
2002年酒泉撤地设市。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195亿元,同比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17.2亿元,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4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05元,分别增加912元和361元,增长9%和7.6%,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酒泉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酒泉原名金泉,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边塞文化、敦煌文化和航天科技享誉海内外。
境内遗存大量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胜迹,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的文化艺术石窟-敦煌莫高窟,有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奇特壮观、内涵极为丰富的沙海自然奇观-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还有西汉胜迹、鸣沙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榆林窟、万里长城遗址、梦柯冰川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
酒泉是一个农牧业发达、充满生机的绿洲酒泉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土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牧业,是传统的灌溉农业区,已培育形成棉花、制种、草畜乳、蔬菜、葡萄、啤酒原料等6大农业特色产业,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全市已建成全国、全省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和畜牧业基地。
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种子繁育基地和最具优势的对外瓜菜制种、花卉制种基地之一。
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玉米繁种基地,成为全国三大对外瓜菜制种基地中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制种,具有良好的国际信誉。
目前已种植粮食、棉、油500个品种,林果、蔬菜300品种多个,养殖农畜、家禽20多种。
其中锦丰梨、早酥梨、鸣山大枣、李广杏等瓜果品种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
酒泉是一个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的宝地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
金属矿藏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锰、钨、铬等,其中位于肃北县塔尔沟的钨矿储量居亚洲第一,大道尔吉铬矿储量居全国第三,黄金开采量居甘肃省首位。
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石油、石棉、菱镁、萤石、芒硝、煤炭、大理石、花岗岩等。
其中石棉储量居全国第三,菱镁储量居甘肃省第一。
青西和酒东两个油田正在勘测,前景良好,是全国和甘肃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矿产品采选冶炼基地。
酒泉是一个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的基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1400万千瓦,具有建设大型风电场的良好资源条件,目前规划了12个风电场,已建成16万千瓦,正在建设25万千瓦,国家已审待招20万千瓦,风电装机总容量在全国位居前6名。
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仅次于西藏地区,是全国最具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基地。
酒泉是一片区位独特、交通发达、开发前景广阔的热土酒泉处在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有甘肃省唯一的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和口岸,玉门油田、青海石油基地、核工业部四○四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一批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和国防科研基地分布境内;敦煌机场等4个机场可通达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兰新铁路、敦煌铁路和312国道、215国道纵横全境,西气东输管道贯穿东西,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纵横交错,程控交换、移动通讯、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网络覆盖全市。
酒泉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原名“金泉”,后因西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时大败匈奴,汉武帝赐酒犒赏,将军倾酒入泉而得名,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设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酒泉辖肃州区和敦煌、玉门两市及金塔、瓜州、肃北、阿克塞四县,东连张掖市,西邻新疆,南接青海,北通内蒙古和蒙古国。
东西长680公里,南北宽550公里,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的42%,有汉、蒙、哈萨克等40多个民族,总人口110万,是敦煌艺术的故乡、现代航天科技的摇篮、中国石油工业和核工业的发祥地,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首个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
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农牧业生产条件较好。
酒泉光、热、土资源丰富,是传统的灌溉农业区,已培育形成棉花、制种、草畜乳、蔬菜、葡萄、啤酒原料等6大农业特色产业,是全国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和外贸制种基地。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已探明有5个较大的成矿带,共有矿产地487处,矿种48类,石棉、钨、铬、菱镁、黄金等储量居全国或全省前列,已建成石油化工、建筑建材、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轻工制造、矿产品加工6大工业产业体系。
青西和酒东两个油田正在勘探开发,前景良好,是全国和甘肃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矿产品采选冶炼基地。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境内已查明的文物景点1153个,其中国家级文物景点14处、省级208处,目前已开发利用98处,建成国家4A级景区4处。
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月牙泉、榆林窟、西汉胜迹、梦柯冰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景点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酒泉曾被评为“最具人气的西部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新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全市风能资源总储量达2亿千瓦,可开发利用8000万千瓦以上。
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落户酒泉,风电一期516万千瓦装机任务提前完成,风电二期800万千瓦首批300万千瓦项目启动建设,截止8月底,共建成风电场35个,全市风电装机规模达到550万千瓦(其中并网541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的比例已超过10%,力争到2015年风电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
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仅次于西藏地区,截止8月底,已初步形成敦煌七里镇、金塔红柳洼以及肃州东洞滩等3个百万千瓦级光电产业园区,全市建成光电装机达到226兆瓦(并网189兆瓦),在建和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1376兆瓦,预计到年底,我市光电装机将达到1000兆瓦以上,力争2015年达到200万千瓦,2020年达到1000万千瓦。
电网工程建设步伐加快,750千伏电网联网工程已建成投运,实现了西北电网与新疆电网互联互通,敦煌—鱼卡—格尔木750千伏送电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建设,酒泉—株洲±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经完成了项目选址、选线和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正在积极争取国家能源局批准实施。
装备制造业前景广阔。
抢抓风光电产业快速发展机遇,规划建设了“甘肃酒泉风光电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布局建设风力发电机组装、风力发电机叶片制造、风力发电机塔架塔筒制造、锻铸件及法兰制造、电器及控制设备制造、研发及高科技服务等六大类项目。
2009年以来,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吸引了包括国内风机总装前三名、相应世界排名二、四、七的企业和国内风叶制造前三甲在内的18家上市公司共32家风电、光电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完成了永磁直驱、异步双馈、电磁直驱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制造,形成了包括1.5兆瓦、2兆瓦、2.5 MW、3 MW、5MW等多种型号风机2000台(套)共300万千瓦以上的风机整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