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改良土施工工艺总结

路基改良土施工工艺总结

路拌法石灰改良土施工工艺总结1 工程概况1.1工程范围京沪高速铁路北起北京南站,南至上海虹桥站南端,全线为新建双线,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共设置21个客运车站;其中JHTJ-6标段位于江苏常州、苏州、无锡和上海市境内,全长153.74公里。

作为京沪高速铁路上海枢纽配套工程的虹桥站动车运用所,包含预留城际线8条,存车线42条,总占地面积56.4万m,位于上海市嘉定区。

东侧红线与嘉定区封浜河交叉,2西侧红线毗邻既有沪杭铁路线,基本呈南北走向。

1.2工程概述虹桥站动车运用所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管段长度3.05公里,其中沪杭铁路起讫里程K18+930~K19+505.5,全长575.5m;虹桥动车所起讫里程HQGDK0+000~HQGDK2+000,全长2000m;高速动车进段线起讫里程GDJK3+460.829~+931.62,全长470.8m。

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虹桥站动车运用所工程范围内的桥涵、路基、相关站场工程及配套的改移封浜河、望浪河工程。

该工程场地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处于海积平原,平坦开阔,地面标高一般为1.5~3.5m,相对高差约2m;多辟为耕地,河沟水塘众多,工业与民用建筑密布其间。

地层为粉质粘土;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埋。

各种水塘、房舍、道路、码头密布其间,湖澡洼塘众~1.4m深0.3 。

万m 处,水塘占地面积达多,大小水塘14152 1.3主要技术标准: 120km/h; 动车组走行线(1) 。

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2): 100km/h图2 地质剖面图1.4地质、水文特征根据地质钻孔、静力触探原位标准贯入试验的结果揭示,场区属滨海平原地区,区内地层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系江河、湖泊、海相沉积形成,以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海积、冲海积粉质粘土、粉土及淤泥质粉粘土为主。

原地面以下2~3m为杂填土层,以黄色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地段含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3~12m为褐灰色粉砂粉土层,渗透系数大,易透水,δ0=120KPa;12m以下为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δ0=80KPa;地层土质基本呈现“上硬下软”状态,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勘探情况见图1、表1。

表1 地质勘探分析1.5工程措施本段工程站场路基及站场道路路基填筑为低填方路基,平均填筑厚度小于4m,全段施工里程为K18+930~K19+505.5及HQGDK0+000~HQGDK1+160。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虹桥动车所站场路基基床以下路堤、站场道路、场坪及非股道部分填筑采用路拌法改良土施工,为低填方路基,平均填筑厚度小于3m,原土料采用京沪高速铁路虹桥枢纽工程范围内弃土进行化学改良后使用。

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路堤填筑时,两侧各加宽30~50cm,预留沉落量5cm。

本工程由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苏州分指挥部负责建设,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北京中铁诚业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联合体监理,中交集团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工。

于2008年4月12日开工,于2009年7月27日累计完成约59万米。

改良土施工工艺2.2.1 工艺概述本区段改良土施工采用路拌法改良,即采用人工撒布、拌和设备在路基上直接掺拌的方法进行施工,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成型,按层厚≯30cm 并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厚度控制摊铺,以保证施工质量。

路拌改良土采用层铺法流水作业进行施工,现场一般按照“三阶段、五区段、十流程”组织作业施工,详见图2.1-1 。

每个区段的长度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及现场施工条件来确定。

图2.1-1 改良土填筑路拌法施工作业组织图2.2 作业内容养护及检测。

碾压;改良土摊铺;填料拌制;基底(下承层)处理;1.2.3.4.5.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2.3表2.3-1 基床以下路堤改良土填筑压实标准及检验要求表2.3-2 基床以下路堤改良土填筑其他项目允许偏差及检验标准2.4 施工机械、人员及工艺装备路拌法施工单一作业面需要的主要机械设备和检测仪器见表2.4-1、表2.4-2,在具体配备施工机械时,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以需要的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拌制机械为龙头,协调配备挖、装、运、摊铺、碾压机械。

2.4.1施工机械施工采用工程机械:ZX200-HHE挖掘机2台、ZL50C装载机1台、自卸车5台、PD140S推土机1台、PY160平地机1台、XS202J振动压路机1台、旋耕犁1台、YWB210稳定土路拌机1台、PWB-1800C稳定土路拌机1台。

表2.4-1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2.4.2检测仪器表2.4-2 主要检测仪器和设备配备表2.4.3人员配置一个作业面施工劳力配置见下表。

表2.4-3 一个作业面施工劳力配置表原材料2.4.4站场路基基床以下路堤填料要采用石灰改良土,原土料按设计要求选用虹桥枢纽工程,、土料中硫酸盐含量小于范围内弃土,0.8%;最大粒径不大于15mm10%有机质含量小于无生活垃圾等杂质。

和石灰颗粒细度。

)消石灰要在块灰消解后进行检测石灰要检验有效钙、氧化镁检验(个不同部位等量取样,总计取5查验每批产品的生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并在料场的样不少于,按有关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12kg石灰消解:石灰运输、贮存时,采用塑料布覆盖,不得日晒雨淋,受潮变质。

根据地势、风向、水源情况合理布置石灰场地,集中堆放,石灰加盖彩条布防止扬尘。

消解后的石灰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免过干飞扬,但也不能过湿成团。

遵循“先消解先使用”原则,现场生石灰经过充分消解后,不得夹杂生石灰块。

2.5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改良土填筑路拌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见图2.5-1。

图2.5-1 改良土填筑路拌法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图3. 工艺步序说明3.1 施工准备⑴石灰、土的备料场地应平整、压实,应采取防风、防潮、防雨措施,不同品种、规格的材料应分仓存放。

⑵改良土填筑前应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配合比除保证混合料的压实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外,其无侧限抗压强度也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⑶改良土正式施工前,必须进行试验段填筑,通过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并取得各项技术参数,所取得的各项技术参数必须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⑷机具及人员已进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设计及工序质量控制设计已编制。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已做好施工场地的临时排水和防雨措施。

3.2 生石灰消解⑴石灰粉粒径控制在1mm以内。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生石灰应提前进行水化、消解、过筛。

消化后沉伏7d,过10mm筛后尽快使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消解时应保持一定的湿度。

每吨石灰消解需用水量一般为500~800kg,消解时含水率应控制在20%以内,以免过干飞扬,但也不能过湿成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放置时间超过1个月的石灰,应检测有效钙镁含量后再使用或根据实际有效钙镁含量相应增加石灰用量。

3.3 土块破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检测素土的含水量,当含水量大时,可将土运至晾晒场地或站场路基填筑处摊开晾晒,并用旋耕犁将尺寸大的土块破碎,破碎前清除土中石块、树根及垃圾等杂物。

当含水量小时,可将土运至晾晒场地或站场路基填筑处采用加水措施处理。

当含水适合时(一般含水率控制在15%~25%),将土破碎成粒径小于10mm的细粒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粉碎后的土应及时拌制,不能及时拌制时应覆盖,防止雨淋或受潮再次硬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土料改良拌合后的含水率高于最佳含水率的2%时,则将填料进行晾晒,再进行粉碎。

粉碎好的土料要进行覆盖,防止雨淋或水分损失。

3.4 基底(下承层)处理、验收基底已经按设计要求进行了处理并经检验合格。

.下承面处理:上料前先用压路机对下承层表面进行碾压,如表层过干、表土松散,进行适当洒水碾压;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用开挖晾晒、换土、掺石灰等措施进行处理,下承层表面平整、坚实,横向排水坡不小于2%,合格后再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3.5 测量放样在验收合格后,施工摊铺前,首先恢复中桩,并用经纬仪加密每10m一点。

根据中桩及摊铺宽度每边加宽50cm定出边桩指示桩,把层厚或高程在指示桩上标出来作为施工控制标准。

3.6 填料的运输、摊铺及整平初压摊铺素土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35cm,最小不小低15cm,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在摊铺前,先在下承层上用石灰打出方格网,在同一作业面,选用载重量相同的自卸汽车。

通过松铺厚度、汽车每车所载方量,计算出每格内被改良填料应卸车数,指定专人指挥卸车。

然后使用推土机摊铺整平,摊铺时,注意每侧的加宽部分,目测层面大体平整、有路拱。

振动压路机快速稳压1遍,以暴露其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整平至平整度良好。

然后用中、边桩挂线检测填筑层的松铺厚度,测定其含水率及松散干容重,及时整修。

采用路拌法拌和,填料的天然含水量不宜太高。

在气温较高,水分蒸发较快的夏、秋两季,填料拌和前的含水量可适当提高1~2个百分点。

在素土摊铺完成后,应及时检测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应采图3-1 摊铺素土取铧犁翻晒或加水等措施进行处理,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

翻晒后达到含水量标准的素土应用推土机整平。

3.7 按剂量摊铺石灰配合比计算石灰单7%按石灰掺入量为将石灰均匀摊铺在已经位面积的摊铺数量,初平初压的原土料表面上。

首先在采用人工布灰,当使用袋装灰,每方格按整袋灰的平整后的土体上打方格,整数倍布设,人工按方格均匀布灰。

石灰掺量计算:G=S*h*γ*ρ*7%*(1+W%) /a 图3-2 人工布灰h其中:S-网格面积h-松铺厚度γ-最大干密度a-松铺系数ρ-压实度(按试验段最大取)7%-石灰掺量W-石灰含水量撒布改良剂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作业方法,使用平地机,人工填补找平。

施工时,严格控制含灰量,考虑到施工时剂量的损失,为保证改良剂剂量达到设计要求,改良剂掺入量大于设计量的0.5%~1%。

改良剂与土的混合料厚度均采用稍高勿低的原则摊铺,以免再次补料困难,稍高时使用平地机刮平,易于达到设计要求,以免出现补料后结合不紧密,碾压时痕迹、起皮等现象。

3.8 混合料拌制改良剂均匀撒布完成后,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粉碎与拌和。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采用稳定土路拌机应检查混合料的含在拌和一遍后,进行拌制,水率。

含水率过大时应晾晒;含水率过小时应用喷管式洒水车洒水。

洒水车不应在正在进行拌和以及当天计划拌和的路段上调头和停留。

在洒水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合%左料的含水率,其值宜大于最佳含水率1 右。

稳定土路拌机拌制!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以防石灰下沉集中在底部翻拌不上来;第3cm2改良土,第一遍不宜翻拌到底,应留~3-3 路拌机拌合图二遍翻拌到底,并左右。

粉碎与拌和时路拌机从两边往路基中间方向进行,拌对下层略有破坏,宜1cm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