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良土专项施工方案

改良土专项施工方案

改良土专项施工方案中交一公局兰渝铁路LYS-12标段项目经理部改良土专项施工方案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二O一O年一月改良土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兰渝铁路北起甘肃省兰州市枢纽兰州东站,经榆中县、渭源县、岷县、宕昌县、陇南市(武都区),然后向东经四川省的广元市、苍溪县、南充阆中市、南部县到南充市(顺庆区),在南充分线(高坪区),一条经武胜县到重庆市,另一条经广安市、三汇坝到重庆市。

LYS-12标起讫里程:DIK754+000~DIK792+474.137,DK811+500~DK881+500,全长108.342公里,南充地区相关联络线长度28.991公里。

第三分部施工范围:DK815+350~DK851+047正线里程35.697公里,线路经过南充市嘉陵区、广安市武胜县。

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图到位情况以及征地拆迁、取土场、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

工作内容:路基土石方,软基处理,边坡防护,绿化工程。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拆迁及征地、临建、路基施工等。

二、编制依据(1) 兰渝铁路公司相关文件;(2) 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LYS-12施工图、通用图(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 有关合同文件;(4) 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路基设计图;(5) 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线路平面图和线路详细纵断面图(LYS-12);(6) 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广元至重庆段LYS-12标工程现场踏勘调查(7) 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验标及施工指南等。

(8) 中交一局LYS-12标项目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三、编制原则(1)符合性原则遵守合同文件要求,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

(2)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

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3)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的优势,综合管理,合理调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整个工程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运用网络施工管理技术,组织连续、均衡、紧凑有序地施工。

四、施工方法一、作业准备1、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3.1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改良土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3.2在大面积填筑前,根据初选的摊铺、拌和、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改良土填料,在选取长度不小于100m的地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基床底层改良土采用厂拌法施工,基床以下路堤采用路拌法施工。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施工程序每个施工单元为一个完整的作业区,包含四个区段:填土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

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填筑试验段→确定工艺→验收下承层→测量放样→集中拌和→运输→填土→摊铺整平→碾压→养生→检验验收改良土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拌和机安土场选择改良土土组土工试验机械试运转改良土拌和 碎土机粉配合比报水泥(石配合比试(消解土场集料N下层检测试验段施工 报监理单Y 改良土摊碾压夯实 压实度检改良土运测量放样 接逢处理 养生 检查验收 连续不连边桩测设 施工准备 修建便道 场地清理地基处理及层厚、分层填筑沉降观测填料检验厂拌改良不施工前,做好土石方的调配方案。

取土场根据设计要求和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任意挖取。

施工前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施工前对需改良土的土料种类应进行核实,路堤填料种类、改良土外掺料(化学改良掺石灰或水泥,物理掺改良砂卵砾石土、碎石土等)的种类及技术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填筑前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

5.1.1路基填筑试验段路基全面开工前,根据工程土类性质、填料性质和压实机械条件,选择不小于100m的试验区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

选定与路基填筑、压实、检测有关的工艺参数,改良土配合比等施工工艺参数,将以上试验资料整理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用以指导此项工程的路基施工。

5.1.2改良土配合比基床以下路堤本体及基床底层为改良土填筑。

路堤本体根据原土指标采用化学与物理改良两种方案,通过试验从每种改良方案里确定最优配比方案。

基床底层为厚度2.3m的水泥改良土。

改良土的具体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和取土场土料的塑性指数及液限、塑限等指标通过试验室进行试验确定。

5.2施工工艺5.2.1验收下承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底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进行相关工序的检测与验收),不符合标准的基底应进行处理,使其达到验收标准。

5.2.2测量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

作业时,严格控制标高,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在方格网内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以此控制每层的摊铺厚度。

5.2.3拌和⑴厂拌法改良土混合料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在拌和场集中进行拌和,同时配备碎土设备消除土壤的土块。

标定计量设备,调整好出料口单位时间出料量,使进入拌和设备内的各种料符合配比要求;并且要特别关注正式拌和时,能否作到出料口单位时间出料量与标定时基本一致,有无出料口堵塞等不正常情况。

在拌和设备内拌制改良土混合料时,应拌和均匀,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0mm的土块和未消解石灰颗粒;并应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率(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拌和时的含水率与碾压时最佳含水率的关系)达到规定的要求。

在正式拌制改良土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并通过试验段的试拌、试铺总结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和确定厂拌工艺参数。

改良土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控制方案是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不大时,在厂拌设备拌和时将水成雾状均匀地喷入改良土中拌和均匀;如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较大时考虑在取土场分块灌水焖土。

如土料的天然含水量过大,事先进行适度的晾晒或加入适量的磨细生石灰对降低含水量效果较好。

⑵改良土路拌采用层铺法施工,按填筑宽度及松铺厚度,计算所需被改良填料和改良剂的数量、堆放位置。

按计算被改良填料的数量,在已检验合格的底层上首先摊铺被改良填料,初平静压一遍后,检查其填筑层的厚度,测定其含水率及松散干容重。

按配合比计算改良剂的单位面积摊铺数量,将改良剂均匀摊铺在已经初平初压的被改良填料表面上。

在路拌机拌和一遍后,应检查混合料的含水率。

含水率过大时应晾晒;含水率过小时,应用喷管式洒水车洒水。

撒水车不应在正在进行拌和的以及当天计划拌和的路段上调头和停留。

在洒水拌和过程中,应及时检查混合料的含水率,其值宜大于最佳含水率1%左右。

拌和深度应深入下层承的表面1cm左右。

应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夹层。

拌和完成的混合料应均匀。

5.2.4运输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

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

混合料在运送过程中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5.2.5摊铺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

在填筑场地按照每车土方的数量及摊铺厚度,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同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l~2遍。

对于出现的坑洼应进行平整。

混合料应先初平,后精平,设专人及时铲除离析混合料,补以新混合料。

分层填筑压实厚度根据压实机具和试验段确定的方法进行,一般宜控制在20~28cm。

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

当因故中断超过2h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

整型应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

在整型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

初步整型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

5.2.6碾压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碾压完成后表面应无明显的碾压轮痕迹。

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纵向搭接拌和长度不小于2.0m。

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

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

5.2.7养生改良土碾压完成后,如不能连续施工应进行养生,使改良土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7天。

养生期间勿使改良土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期。

5.3施工要点5.3.1对地面纵坡与线路纵坡不平行的段落,应由地面最低处逐段进行调整,但每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应为经路基填筑试验段确定的最大松铺厚度,最薄处的松铺厚度不得少于15cm, 纵坡调整应在基床下部的路堤顶层填筑前完成。

5.3.2要注意石灰改良土和水泥改良土对土的塑性指数及液限、塑限要求是不一样的,水泥改良土适合掺入塑性指数较小的土质。

因此在取土场内设置拌和站时,应对土的性质、改良土外掺料的种类、剂量、运距等综合考虑。

5.3.3要特别注意对水泥改良土从拌和站的拌和开始至碾压完成的时间控制。

一般不宜大于4个小时。

五. 管理机构、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男05 总工科铁道工程男1968.06副经理本科铁道工程男1962.04副经理专科公路与桥梁男1968.07调度本科路桥工程男1968.10工程部部长专科公路工程与管理男1974.03工程师本科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男1981.08安质部部长本科安全工程男1976.06安质部本科土木工程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正式职工担任,并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人员。

六.材料要求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石灰应选用消解石灰或钙质生石灰,其指标应达到合格标准,石灰在使用前4~7天充分消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