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熊交替的原因错误定价在牛熊交替这种股市最基础的运行方式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实际上没有错误定价就没有牛熊交替,牛熊交替规律性发现根本原因是错误定价,这是本专题的根本中心思想小王:“你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认知偏差产生过程,详细把这个过程描述一下吗。
”“可以,在市场整体估值与基本面价值虽有偏差,但大体差不多。
此时,没有严重的错误定价,由于某个突发或者某种潜在的基本面变化的消息出现了,平静就会被打破。
比如,2005年年初中国股市处于相对正常的估值水平之中,但不久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要解决中国股市成立以来所存在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互相割裂和分置的问题,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其重大性表现在股权分制改革前,流通股可以交易,创业股东和大股东不能进行二级市场的交易,这是中国股市的特有局面。
这种局面影响非常巨大,因为非流通股股东的规模是二级市场流通股东规模的十几倍,乃至于是几十倍。
而非流通股股东的获取成本,甚至不足二级市场流通股东获取成本的百分之一,如此巨大的流通规模,如此低廉的成本,在获得流通权之后,到底这些大股东们会怎么样处理他们的股份?这是股权分制改革信息发布后,所面临的最为现实和最为重要的问题。
对于二级市场的流通股股东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更为迫切,复杂之处在于非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流通权后,是大量的抛售,还是适当减持,还是不抛售。
这些问题在没有发生之前没有办法给予结论。
对于流通股股东,大股东们抛售不抛售是一个难解的迷,另一方面大股东抛售不抛售对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影响比天还大。
大股东们的获取成本只是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获取成本的百分之一,而他手中持有的股票数量又大幅度高于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
于是只要大股东们抛售手中的十分之一流通盘,二级市场的可流通的股票数量就有可能翻倍,这样供给大幅度的突然增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只能是价格下跌,价格下跌的必然结果是让流通股股东的资产市值大幅缩水,这是一个非常要命的结果,一旦这种结果发生,那么,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东真实的利益损失将立即出现。
”“投资人一方面无法准确地预测到获得流通权之后的大股东们会不会减持,怎样减持,减持多少股。
另一方面,一旦大股东减持,流通股股东手中的股票将立即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小王:“当然是暂避一时了,不敢买股票了。
”“对,真实的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情况正像你所说了,大量的投资人在股权分制改革这个消息诱发下,开始减持,开始看空,开始卖股票。
这种卖股票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一定程度的合理理性,因为对股权分制改革的不乐观认识,事后看是不正确的,但当时这一认识真的是按照基本逻辑对基本面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和思考之后的结论。
当时中国资本市场上很多理性的投资人,很多大型的研究机构都做出了应该减持股票来应对股权分制改革的系统性研究。
所以这个阶段的减持真的是对基本面思考之后下的结论,错误是错误,但是并不等于他没有进行理性分析。
这个事情真的太过复杂!你想一想当很多人都认为股权分制会导致自己利益受损,采取抛空的行动,整体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和指数会怎么样呢?”“当然是下跌”“下跌很快就发生了。
当指数和价格的下跌之后,又为投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复杂局面。
一方面股权分制改革带来的不确定和问题客观存在,令投资人无法产生积极乐观的心情,另一方面在先知先觉的投资人把不乐观预期转化为卖出行动,股价下跌的时候,投资人又必须面对股价下跌的压力和挑战。
股价下跌这种局面的出现,更直观,更真实,更强烈的摆在投资人面前。
股价下跌了,投资人的利益已经发生损失,下跌之后进一步会不会发生,下跌之后在下跌,自己的损失会不会更大。
当价格下跌出现的时候,更多的人被吸引到就股权分制改革这个事情会不会影响自身利益的思考之中来,当没有股价下跌的时候,往往是一些好思考的理性投资人对此进行思考并采取行动。
而当股价真实被压了下来的时候,一些不关注股市,或者不爱思考,没有思想的人也就因为股价下跌必然地,开始考虑股权分制改革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因为这种影响已经真实的发生了。
”在这种价格压力下,更多的人开始思考股权分制改革对自己的影响,自己该不该行动。
该怎么行动,思考的人大幅增加的时候,他们的局面是一方面价格下跌的压力下,另一方面市场的主流认识已经形成了“股权分制改革有害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在这个时候思考很难超越已经成为现实的不乐观预期。
因为这个时候思考者的思维能力明显是后知后觉者,理性本身不高,同时思维环境更加恶劣,大幅的下跌,广泛流行的不乐观预期,这些后期思考者,大部分会自然形成抛售的认知,当他们的决策是进一步的抛售的时候,价格会更进一步的下跌,而且会加速下跌。
于是乎,价格的下跌在这个时间段变成了主要的下跌推动力,其实当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哪怕基本面真的是不利的,但是他也就可以弥补基本面的不利。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价格下跌可以成为投资人的全部决策依据,在特定的环境下,价格的不断持续下跌之后,投资人的决策依据就变成了只依赖于价格变化,此时,基本面对价格的影响被至于一个次要地位,并不再受基本面的影响。
为什么价格可以脱离基本面,而且价格脱离基本面之后,还会持续延原有的方向继续运行,原因就在于此。
由基本面发动起来的错误认知,一旦产生,他形成的价格变化会吸引数以千万亿计的投资人持续跟进,而后续的投资人他们的决策依据只是基于价格的变化,价格把他们吸引进来,引起他们的关注,而他们价格变化之后形成的决策依据总是沿着原来的方向决策。
第二批人被第一批人吸引进来,采取了与第一波人一样的行为,而第三波人被第二波人吸引进来,采取了与第二波人一样的行为,而第四波人被第三波人吸引进来,采取了与第三波人一样的行为,到一千波人,被一千波人减一人吸引进来之后……什么时候价格引发价值原有方向变化停止呢?那就是市场上所有的投资人都被传染完了,没有新的投资人可供传染。
此时往往就会停止下跌,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错误的定价和认知偏差已经到了明显的严重到无以付加的程度,严重到离谱程度,以至于任何一个小孩都能看出来。
小王:“传染如此的猛烈,这是为什么呢?当传染展开的时候真的就是一直传染下去,直到所有的人都被传染吗?”“传染猛烈且快速的展开,直到所有人都被传染过一遍,中间不停止,最真实的是资本市场的现实,可以看一下自中国股市开张以来,所发生的熊市下跌都具有短期之内快速猛烈持续下跌的特点,全世界主要的投资分析理论都发生并指出,在上涨的过程中,整体比较缓慢,而熊市下跌时,时间短速度快,总是兵败如山倒,尤其是熊市末端的那波下跌更是如此。
这是因为人是一个群体性动物,很多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是一种社会群体性动物,比如某种时尚,某种潮流,某个商品、某个观念的流行,在根本上是因为人和人之间,具有互相攀比、互相影响互、相认同的本质特征,人在某些场合和复杂局面下,他的决策机制并不是基于理性思考,而是采取和大部分人一致的行为,随大流,跟着大多数走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群体性动物的根本行为特征。
所以看到价格下跌,投资人都习惯性卖出,这是有人的习性导致,是不能改变的!小王:“在传染过程中难道没有人会发现问题并回避问题,不接受传染吗?”“当然也绝对不会没有人拒绝传染,像巴菲特、索罗斯、格雷厄姆、林奇等投资大师就属于这类少数人。
但是,面对成千上万的人被本能和人性所驱动起来的巨大的群众力量,少数人根本无法遏制,更无法逆转。
群众的非理性力量,是一股全人类破坏力最大的力量,他可以摧毁一切,因此一旦这股力量生成,唯一的结果是让他彻底释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遏制他,这就是历史上在熊市底部包括政策干预都往往失败的原因”“传染如此猛烈的进行,时间压力也是重要原因。
市场的变化,基本面的变化往往是以排山倒海之势袭来,投资人需要在这种猛烈变化做出快速及时的决定。
因为慢了,局面会如何演化具有巨大不确定性。
投资人需要在一个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判断,这是投资实践的根本特征。
投资者的研究也罢,决策也罢,它是一个限时决策,这种限时决策使得投资人没有机会做出长期严密的求证和推导,因为时间是紧迫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者非常像参加命题作文考试的学生,考生拿到考卷的时候,考题是有意识不让考生事先知晓,以便考察学生的真实能力,另一方面,命题作文的考试是限时的,你必须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完成作文。
一篇作文,如果放到5天之后让学生完成和放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同一个学生,所写的文章质量是迥异的,这个道理和投资者在股市研究判断突发环境中的处境是完全一样的,变化是突然的且瞬息万变,必须快速果断做出决定,没有时间让你深入研究,必须在时间的压力下做出决策。
于是,在巨大的时间压力下,很多投资者的决策,就和高考作文在考生面前一样,只能仓促完成课题,于是质量自然下降。
时间压力是资本市场,是投资人投资决策特定条件,没有一个投资者不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做决策的,索罗斯对此说道:“参与者们必须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定,他们的决定肯定是临时性和有偏见的,这是价格扭曲的原因。
作为参与者我们常常在巨大时间压力下行动,无法收集到需要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会失控的原因。
”这种客观条件下的时间压力,使得市场变化排山倒海袭来,投资者往往会跟着感觉走,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于是传染快速发生并不断扩大!在股权分制改革消息推出几个月内,中国股市整体估值水平陷入了历史最低点,股指跌到了998点,与此同时,中国的基本面一切如常,没有变化。
“你觉得一个下跌的过程,一个有由基本面突然发生变化引发的下跌的过程是不是这样呢。
”“是这样的。
”“在这样一个过程,你发现没有发现有一些规律性特征呢。
”“我还没有明确发现有什么规律性特征,您能给介绍一下吗。
”“可以,在整个下跌过程中,他们是由二个轮子趋动的,所谓二个轮子就是下跌这个价格变化背后有二股趋动力,初始的原始趋动力或者推动他开始变化的力量是基本面的变化和动荡。
没有基本面的变化与动荡,股价的波动就没有动力,就没有推手,很类似于像大物理学家牛顿研究天体运行,他一直到晚年都困惑是什么推动这个天体在运动。
以至于他找不到天体运动的推动力,他接受了是上帝在推动。
我们这个股价的涨跌变化也存在着推动力的问题,并且我们已经找到他价格变化波动的初始推动力,而不需要把原因归到上帝头上。
这个推动力就是基本面的较大的较意外的较非常规的动荡,在基本面动荡推起价格变化之后,价格变化达到一定幅度你会发现,这个时候价格进一步变化的推动力,就由基本面这一个要素变成了基本面加已经形成的价格变化趋势,二者协力共同推动价格变化。
到了第三阶段,价格持续变化的推动力,又从基本面变化和价格趋势联合推动变成,单一主体推,这个主体就剩下了价格单一推动价格,基本面反而不再起作用了,基本面被迫退出了对价格的影响,规律性的事实是跌到价值中枢以下还要下跌,而且还要严重的过分下跌,这根本的原因就是在这个阶段推动价格下跌的原因是价格本身控制推动价格,基本面已经不再影响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