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

2018年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

2018年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册子 / 报告标题|章节标题356 2.1 6 2.2 6 2.37 2.4 78 3.1 9 3.2 12 3.3 12 3.4 15 3.5 1619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前言前言德勤中国物流与交通团队对国内外领先企业在智慧物流领域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智慧物流对物流行业发展的影响。

•智慧物流市场快速发展,预计2025年规模超万亿元,行业正由自动化、无人化向数据化、智能化发展。

•主要技术中,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快递柜、可穿戴设备、3D打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已经逐步开始商用;无人卡车、人工智能正处于研发测试阶段,未来前景大。

•行业内领先企业积极布局智慧物流,抢占先机。

–以亚马逊、京东、阿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注重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物流效率,依托自身互联网科技基因,在智慧物流各领域积极布局,力图实现弯道超车。

–以UPS、DHL、顺丰等为代表的领先快递物流企业:通过组建研发团队,设立研发机构,或与第三方合作等方式,在应用前景明确,与自身需求紧密相关的智慧物流技术上,如无人机、仓内AGV机器人,进行积极布局。

–以G7汇通天下为代表的智慧物流物联网企业:独立于物流公司和电商平台,专注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开发和服务,具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优势。

在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专业团队和资本的助力下,发展前景巨大。

•未来,领先物流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性、洞察所在领域的客户、市场变化,做好智慧物流的提前布局,追赶者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科技,拥抱智慧物流,实现转型升级。

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一、智慧物流的定义物流业是国家经济支撑性产业,2009-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由18.1%下降至15.5%,但与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约10%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为政府、物流企业与其客户力争实现的目标。

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交通运输部也规划从基础设施建设等四方面着手帮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智慧物流是指通过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化技术与手段,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智能执行的能力,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智慧物流集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体现了现代经济运作特点的需求,即强调信息流与物质流快速、高效、通畅地运转,从而实现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整合社会资源的目的。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当前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的需求主要包括物流数据、物流云、物流设备三大领域,2016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

•智慧物流数据服务市场(形成层):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占比较大的是电商物流大数据,随数据量积累以及物流企业对数据的逐渐重视,未来物流行业对大数据的需求前景广阔。

•智慧物流云服务市场(运转层):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的物流平台服务在云平台上,所有的物流公司、行业协会等都集中整合成资源池,各个资源相互展示和互动,按需交流,达成意向,从而降本增效,阿里、亚马逊等纷纷布局。

•智慧物流设备市场(执行层):是智慧物流市场的重要细分领域,包括自动化分拣线、物流无人机、冷链车、二维码标签等各类智慧物流产品。

一、智慧物流的定义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二、智慧物流发展驱动因素2.1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物流业自2015年以来,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出台了鼓励物流行业向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的政策,并积极鼓励企业进行物流模式的创新,主要方向包括:•大力推进“互联网+”物流发展,发挥互联网平台实时、高效、精准的优势,对线下运输车辆、仓储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整合利用,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实现运输工具和货物的实时跟踪和在线化、可视化管理。

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发展分享经济新模式,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鼓励包容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社会闲置资源配置,扩大社会灵活就业。

•鼓励物流模式创新,重点发展多式联运、共同配送、无车承运人等高效现代化物流模式。

商务部《2015年流通业发展工作要点》中提出,深入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总结推广试点地区经验,完善城市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点三级配送网络合理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整合资源功能的城市配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柜等新型配送模式。

•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数据化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中提出,鼓励运用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推进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运用北斗导航、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物流通道网络,建设智能化仓储体系、配送系统。

2.2新商业模式涌现,对智慧物流提出要求近10年来,电子商务、新零售、C2M等各种新型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同时消费者需求也从单一化、标准化,向差异化、个性化转变,这些变化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商快速发展,电商带动快递业从07年开始连续9年保持50%左右高速增长,2016年业务量突破300亿件大关,达313.5亿件。

行业爆发式增长的业务量对物流行业更高的包裹处理效率以及更低的配送成本提出了要求。

–未来电商将持续高速发展,阿里研究院预计2020年网络零售额将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2017年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更是提出“一天10亿包裹数量,不会超过八年,估计在六、七年左右就能实现”。

–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将保持年均增长20%,2020跨境电商贸易进出口占整体对外贸易的比例将由19.5%上升37.6%。

•新零售兴起,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这一模式下,企业将产生如利用消费者数据合理优化库存布局,实现零库存,利用高效网络妥善解决可能产生的逆向物流等诸多智慧物流需求。

•C2M兴起,由用户需求驱动生产制造,去除所有中间流通加价环节,连接设计师、制造商,为用户提供顶级品质,平民价格,个性且专属的商品。

这一模式下,消费者诉求将直达制造商,个性化定制成为潮流,对物流的及时响应、定制化匹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智慧物流发展驱动因素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二、智慧物流发展驱动因素2.3物流运作模式革新,推动智慧物流需求提升互联网时代下,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结合,改变了物流行业原有的市场环境与业务流程,推动出现了一批新的物流模式和业态如车货匹配、众包运力等。

基础运输条件的完善以及信息化的进一步提升激发了多式联运模式的快速发展。

新的运输运作模式正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智慧物流快速增长。

•车货匹配,可分为两类:同城货运匹配、城际货运匹配。

货主发布运输需求,平台根据货物属性、距离等智能匹配平台注册运力,并提供SOP等各类增值服务。

对物流的数据处理、车辆状态与货物的精确匹配度能力要求极高。

•运力众包,主要服务于同城配市场,兴起于O2O时代,由平台整合各类闲散个人资源,为客户提供即时的同城配送服务。

平台的智慧物流挑战包括如何管理运力资源,如何通过距离、配送价格、周边配送员数量等数据分析进行精确订单分配,以期望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客户体验。

•多式联运:包括海铁、公铁、铁公机等多类型多式联运方式,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集约高效的现代化运输组织模式,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布局实施过程中,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由于运输过程中涉及多种运输工具,为实现全程可追溯和系统之间的贯通,信息化的运作十分重要。

同时新型技术如无线射频、物联网等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多式联运换装转运的自动化作业水平。

2.4大数据,无人技术等智慧物流相关技术日趋成熟无人机、机器人与自动化、大数据等已相对成熟,即将商用;可穿戴设备、3D打印、无人卡车、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未来10年左右逐步成熟,将广泛应用于仓储、运输、配送、末端等各物流环节。

较为成熟,将要或已经实现商用的物流相关技术:•仓内技术:主要是机器人技术,包括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无人叉车、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等,主要用于仓内搬运、上架、分拣操作,可有效提升仓内的操作效率,降低物本,如亚马逊在13个分拣中心布局超3万个KIVA机器人。

•最后一公里配送:无人机技术,包括干线无人机与配送无人机两类,其中配送无人机研发已较为成熟,主要应用于末端最后一公里配送,如京东在2017年618期间,已采用无人机在多省市进行农村小件商品配送,完成1,000余单配送。

•智慧数据底盘: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商流、物流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主要应用于需求预测、仓储网络、路由优化、设备维修预警等方面,如京东采用数据预测方式,提前洞察消费者需求,并进行预先分仓备货。

相对不成熟,距商用仍有一定时间的物流相关技术:•仓内技术中可穿戴设备技术,最后一公里中3D打印,干线技术中的无人卡车,以及数据底盘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多处于研发测试阶段,可分别用于仓内智能分拣、末端产品配送、干线货物运输、产品溯源、决策支持等方面,如在DHL荷兰仓内,员工可根据智能眼镜的图像提示如包裹体积、目的地信息,进行高效分拣。

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三、智慧物流技术发展趋势与行业应用实践三、智慧物流技术发展趋势与行业应用实践本章节,我们将通过介绍各主要技术的基本情况,同时结合国内外电商平台(如亚马逊、京东)、领先物流企业(如顺丰、DHL),在各技术上的开发历程、应用场景与未来规划,全方位展示智慧物流在行业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智慧物流技术全景图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三、智慧物流技术发展趋势与行业应用实践3.1仓内技术主要有机器人与自动化分拣、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叉车、货物识别四类技术,当前机器人与自动化分拣技术已相对成熟,得到广泛应用,可穿戴设备目前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其中智能眼镜技术进展较快。

机器人与自动化技术仓内机器人包括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无人叉车、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等,主要用在搬运、上架、分拣等环节。

国外领先企业应用较早,并且已经开始商业化,各企业将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深入推进。

国外企业如亚马逊、DHL,国内企业京东、菜鸟、申通已经开始布局。

领先实践1-亚马逊:通过收购KIVA,构筑技术壁垒,是目前全球市场上物流仓储机器人应用最广泛、最领先的企业2012年,亚马逊为应对自身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收购全球领先的仓内机器人初创企业KIVA Robotics进入仓内机器人领域,主要用于仓内货架搬运、分拣。

2013-2014年底,亚马逊首先在美国的10个亚马逊物流中心布局1.5万个机器人,随后亚马逊将KIVA部署向其全球各地转运中心拓展,截止2016年,亚马逊已在其全球13个物流中心部署了超过3万个Kiva 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亚马逊每笔订单的处理都能节省1个小时,捡货到发货时间从要1个半小时缩减为15分钟,每年可以节省约9亿美元的人力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