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猛。
作为其中重要配套设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呈现出交易规模不断放大、影响范围日趋广泛、潜在价值逐步显现的态势。
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2010年9月1日正式实施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更加明朗,但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获得业务许可证也设置了较高准入条件,目前市场上近一半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均面临增资达标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了分析及未来发展展望,提出投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业务许可发展投资展望1.第三方支付介绍1.1定义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
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支付网关位于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和传统金融专网之间,沟通互联网络的数据与金融系统内部的数据,完成通信、协议转换和数据加密功能,起到隔离和保护金融专网的作用。
第三方支付的支付网关连接了多家银行的内部网关,形成统一的支付接口向在线商家提供服务,使商家可以同时利用多家银行的支付功能。
而且,支付网关除了从技术上完成数据传输的功能外,也承担了一部分的资金转账功能及其它增值业务。
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支付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实施性更高,功能更丰富的各类支付功能模块;无论是时下流行的手机交易还是IP交易,支付平台都可以为其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1.2第三方支付特点第三方支付的整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完成,客户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账号,信用卡信息不用在互联网络多次传送,在网络传输的只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因而除了第三方代理之外,任何人,包括商家都看不见客户的信用卡信息,从而保障了信用卡信息的安全性。
从流程来看,采用第三方支付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2.1资源整合,降低成本,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接口程序,将多种银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一个界面上,负责交易结算中与银行的对接,使网上购物更加快捷、便利。
1.2.2操作简单,易于接受。
SSL、SET等支付协议,需要验证商家的身份或各方的身份程序复杂,手续繁多,速度慢且实现成本高。
有了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和客户之间的交涉由第三方来完成,使网上交易变得更加简单。
1.2.3信用有保障,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依附于大型的门户网站,且以与其合作的银行的信用作为信用依托,能够较好地突破网上交易中的信用问题,有利于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1.3第三方支付流程第三方支付模式使商家看不到客户的信用卡信息,同时又避免了信用卡信息在网络多次公开传输而导致的信用卡信息被窃事件,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流程如下:●客户和商家都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姓名、信用卡号等资料信息,并开设账号。
● 1.2.2客户在商家的网络商店进行购物,提交订单后,商家将客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号和支付信息传送给第三方平台请求支付。
●第三方支付平台向客户发出支付请求。
●客户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连接到开户银行进行支付。
●支付确认返回给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通知商家客户已经付款。
●商家向客户发货。
●客户收到货物并验证后通知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将货款转入商家的账号中。
注:在第四步中,客户从开户行将资金转入第三方支付平台中。
1.4第三方支付的收费方式和运营成本1.4.1收费方式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收费方式分为接入费用(商户首次接入支付系统的费用)、服务费(按年度向商户收取的费用)及交易佣金,由于各厂商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接入费和服务费的收费方式已很少使用。
第三方在线支付厂商除了正常的运营成本外,还需向相应银行支付交易佣金,而其利润来源大多为收取商户和付给银行之间交易佣金的差值。
1.4.2运营成本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成本主要来源于人员和市场开拓费用,其中维护系统安全(防黑客)的人员占相当部分,一个200人左右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维护系统安全的人员大概在70-80人,像600人左右规模的企业,维护系统安全人员预计在200人左右,由于技术要求较高,较一般企业人力成本较高,而第三方支付市场仍处于培育期,市场开拓费用成本也比较高。
1.5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类型根据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对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第三方支付服务主要分为网络支付、预付卡及银行卡收单三种类型,其中预付卡不包括社保卡、交通卡、电话卡,发卡单位与消费单位为同一法人的预付卡也不在管理范围内。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针对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了细分,主要类型分为:1.5.1互联网型支付企业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互联网型支付企业, 依托于大型电子商务C2C交易平台延伸而出的在线支付工具,捆绑大型电子商务网站。
1.5.2金融型支付企业以银联电子支付、快钱、汇付天下、易宝为首的独立的金融型支付企业,定位于独立的“行业支付”平台,它与支付宝的“C2C”、“B2C”的经营模式显著不同,主要是“B2B”的商业模式,侧重于为企业提供电子支付清算平台、供应链融资等整体解决方案。
1.5.3预付卡企业由第三方机构发行,与众多商家签订协议,布放受理POS终端,发行一张跨行业消费的预付卡,可到众多联盟商户刷卡消费,北京主要以资和信卡、商联通卡为代表,上海以联华OK卡、斯玛特卡为代表。
1.5.4线下便利支付型企业以拉卡拉为首的线下便利支付型企业,在商业区、住宅区的便利店、药店等实体网点植入智能POS终端,为银联持卡人提供自助式的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公共事业缴费、网上账单支付、飞机票订购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同时,借助独创的电子账单运营平台,拉卡拉为签约出账商户提供专业的电子账单汇聚、生成、展现和支付服务。
2.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历史及现状2.1发展历史第三方支付产业早在银联网关之前就已建立,如北京地区的首信,属于早期的互联网支付网关企业,主要业务在北京地区,其二级结算模式为中国在线支付的首创。
网上银行功能是第三方支付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
2002 年3月,中国银联的成立解决了多银行接口继承的问题,地方银联有条件向商家提供多银行卡在线支付接口,使异地跨行的网上支付成为可能,消费者的PC作为虚拟终端,通过Web页面输入银行卡帐号与ATM 密码即可实现网上支付。
2005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规模达到了152 亿元人民币。
政策的日益完善和计算机的普及是中国第三支付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5 年中国网民突破1.1亿,宽带普及率超过了44.5%,接入计算机终端超过4000 万台,中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条件相应成熟,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电子签名法》的实施使得支付活动有法可依。
之后,随着支付宝、易宝、财付通等多家实力强劲的第三方支付厂商的逐步加入,首信、银联电子支付和上海环迅三家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中的先进入者面临了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
2.2发展现状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电子支付领域的巨大变革,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迅速壮大,其服务已覆盖B2B、B2C、C2C以及跨行转账、信用卡还款、网络融资和公共事业缴费等众多领域。
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仅成为电子商务产业的重要配套设施,而且自身也形成了一个发展前景广阔、潜在价值巨大的分支产业。
2.2.1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高速发展2007~2009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额分别为900亿元、2800亿元和5850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55.0%。
2010年上半年,第三方支付市场实现交易额4500亿元,同比增长71.1%。
预计2010年全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8500亿元,2011年和2012年有望分别增至9800亿元和12500亿元,市场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见图1)。
9002800585085009800125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交易额(亿元)2007200820092010E2011E2012E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图1 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额的增长情况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数量达到320家,但市场集中度较高。
其中,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支付宝以48.5%的份额占据绝对领先优势,其日均交易笔数和日均交易额分别达到550万笔和14亿元;腾讯公司的财付通以22.5%的份额位列第二,中国银联电子支付、快钱、环讯支付和易宝支付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7.0%、5.3%、3.7%和3.0%(见图2)。
支付宝 48.5%财付通 22.5%中国银联电子支付 7.0%其他 7.8%快钱 5.3%环讯支付3.7%易宝支付3.0%网银在线1.0%首信易支付1.2%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图2 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份额分布(2010年6月末)2.2.2在社会支付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在线交易和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应用渗透率不断提高,在全社会支付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2009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在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中的占比达16.5%,较2007年和2008年分别提高了12.5个和6.9个百分点;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也由2007年的1.0%,逐步提高到2008年的2.6%和2009年的4.4%(见表1)。
数据表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做大支付市场“蛋糕”的同时,在“蛋糕”中的比重也不断扩大。
金额(万亿元)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在各项中的占比2007年2008年2009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额0.09 0.28 0.59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 2.25 2.93 3.54 4.0% 9.6% 1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 10.85 13.27 1.0% 2.6% 4.4% 银行卡消费额 2.99 3.95 6.86 3.0% 7.1% 8.6%工行银行卡消费额0.62 0.80 1.50 14.5%35.0%39.3%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中国统计年鉴、工商银行年报表1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社会支付体系中的作用2.2.3第三方支付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第三方支付平台拥有庞大的客户数量,且一旦建立关系,便会产生较强的客户黏性。
截至2010年6月末,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个人客户数已分别达3.5亿、1亿和0.7亿,企业客户数也分别达到46万、40万和5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