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前言...................................(1)、设计目的....................................(1)、任务和要求..................................(1)、实习区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1)第二章地质特征...............................(3)、地层......................................(3)、构造.....................................(9)2.2.1、褶皱.............................(9)2.2.2、断层..............................(13)2.2.3、节理..............................(16)、岩浆岩..................................(16)第三章构造发展史.............................(18)第四章矿产资源...............................(20)第五章个人小结...............................(21)附图:巢湖北部地区构造纲要图、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剖面图第一章前言、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1至2幅地质剖面图,对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进行文字概述。
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锻炼学生运用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
学习编绘、编写某些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基础。
、任务和要求:根据构造地质学课程特点,本课程设计采取综合阅读地质图、绘制巢湖构造地质图(或构造纲要图)、编写读图报告三个环节来完成。
在全面分析、解读巢湖北部地区地质图的基础上,要求:1、绘制反映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的1/5万构造纲要图1幅。
2、绘制反映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的地质剖面图1幅。
3、编写巢湖北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报告1份。
4、掌握构造课程设计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
、实习区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实习区位于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区,东以炬嶂山为界,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抵园山-试刀山附近,大致位于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5′-31°42′,面积约50平方公里。
(2)、交通:淮南铁路从实习区南部穿过,高速公路在实习区东半汤接口,可抵南京、芜湖、蚌埠、淮南、合肥、安庆,另有省干线可至无为,和县,庐江,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抵合肥,南下经裕溪河可达长江。
市内公交可直达驻地巢湖铸造厂,交通十分便利。
(见图1—1)图1—1 巢湖市交通位置图(3)、地形:实习区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东北西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400米之间,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6米,一般山峰在200米左右。
山脉走向为NE 向展布。
南部为我省最大淡水湖,面积753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0米,湖水容量18亿立方米。
(4)、气候:本区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但明显带有季风及大陆性特色。
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
雨季多集中在夏季,秋季较为干燥,无霜期230天。
最高气温可达39℃,8月份气温仍较高,最低气温在一月份,可至-13℃,年平均气温15℃。
(5)、物产: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
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产品有鲜鱼、银鱼、毛刀鱼、虾米、湖蟹等。
矿产有煤、白云石、化工石灰岩、熔剂石灰岩、水泥石灰岩、硅石、萤石、耐火粘土、陶用粘土和驰名省内外的半汤矿泉水等。
工业较发达,主要为水泥、化工、机械及轻工业等,规模较大的工厂有巢湖水泥厂、安徽维尼纶厂、柴油机厂、铸造厂、坦克修配厂等。
第二章地质特征地层一、概述:巢湖市北部郊山区的地层,以发育古生界为特点。
其中尤以中、晚古生代地层(延入中、下三叠统)研究较详(表2—1)。
虽然与巢湖市城南一带同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之内,但在地层发育上尚有某些差异。
现以巢北地层的发育特征阐明如下:(一)上元古界震旦系:区内震旦系出露在青苔山及半汤两地(背斜核部),仅有上震旦系灯影组(Zdn),由于受断裂影响或掩盖,该组未见底。
在青苔山一带可见震旦系灯2影组直接压在高家边组、断层角砾岩及错片,可推知该处存在一逆冲断层。
如本区北部之青苔山,灯影组可分为上、下两段,厚度360.06米。
下段厚约291.49米,以浅灰色白云岩为主,上段为灰白、灰紫、灰黄色薄层微晶白云岩、条纹状白云岩及细晶鲕粒白云岩,底部为厚层钙质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层,顶部掩盖,产微古植物化石原始光面球藻等,厚68.57米。
本区灯影组上段顶部直接为下寒武统冷泉王组假整合超覆,缺失西南地区及南京、巢县前湾灯影组顶部的一套厚层硅质岩。
上统:d上段:深灰、灰黑色微晶白云岩,含燧石条带、沥青质。
下段:灯影组Z2浅灰色微晶白云岩、微晶灰岩,夹泥质灰岩。
(二)下古生界1、寒武系:l)下统冷泉王组(€1以深灰色中层粉晶白云岩为主,厚104.9米。
中上部层内含2-10厘米厚之硅质条带,底部有一层厚约1米的含砾砂岩。
2、志留系:志留系在巢南与巢北都比较发育,常组成背斜核部地层。
但巢南、巢北的志留系沉积有明显差异,表现在巢北地区缺乏上统茅山组,而以中统坟头组直接与泥盆系五通组相接触。
1)下统:高家边组(Sg)2以狮子口及旗山出露较好。
由黄绿色薄层泥质细砂岩组成。
上部6.07米, 呈黄绿色薄层片状粉砂质泥岩夹黄绿色薄层泥质细砂岩石。
与下伏奥陶系上统五峰组整合接触。
2)中统:坟头组(Sf)2区内都较发育,其中以下朱田村与旗山两地剖面化石丰富。
可以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总厚89米。
下部:黄绿色局部呈浅紫色中薄-中厚层石英细砂岩及含泥质砾石石英砂岩。
砂岩中具交错层理,厚148米左右。
含磷。
中部:黄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石英砂岩呈互层。
层内波痕、交错层系都较发育,厚38.31米。
上部:以紫红、灰紫红、灰绿等杂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组成,厚2.63米。
该段地层在巢湖南部地区缺失,巢湖北部地区时有断续可见,如万家山较发育而狮子口处则不见。
从本组化石分析,可与四川中志留秀山阶相对比,归属中志留统。
本组为浅海陆棚碎屑沉积。
岩层中丘状交错层理发育。
与下伏高家边组整合接触。
(三)上古生界1、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w)3区内泥盆系分布广泛,但仅有上统五通组。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明显分为上、下两段。
巢湖市北狮子口处剖面最为良好,其岩性可分上、下两段。
w 1)石英砂岩段。
厚73.18米。
下部的灰白色厚层或中厚层砾岩、砂下段(D3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
砾石成分以石英、燧石为主也含有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成分。
w 2)砂、页岩层段。
厚103.48米。
该段岩性以灰黄、灰紫、灰白上段(D3等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中厚-中薄层石英细砂岩呈明显的韵律性互层。
自上而下至少可划出六个韵律层,近上部夹有两层灰色粘土矿层。
在粘土矿顶底板附近含大量植物化石及叶肢介层。
反映晚泥盆世河湖-湖积相特征,近顶部这一海相层表明本段应为近滨岸之湖相环境。
本组在巢北假整合于坟头组之上,在巢南则假整合于茅山组上。
2、石炭系:本区石炭系厚度不大,但发育齐全。
分上、下二统。
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巢北缺失,仅在巢南发育。
上统包括黄龙组、船山组。
除高骊山组为碎屑岩外,其余皆为碳酸盐沉积。
1)下统:(1)金陵组(Cj)1岩性为灰黄色薄层含泥细砂岩或含铁砂岩,厚10厘米至1厘米左右,深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粉晶、微晶灰岩,含方解石小晶。
内含丰富的化石,属正常浅海沉积。
金陵组与下状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Cg)1巢湖北部地区高骊山组比巢湖南部地区(28米)薄,而且相变明显。
如凤凰山剖面本组可分上、中、下三部分,厚12.15米。
下部:为灰、灰黄薄层粘土岩,底部夹褐铁矿(-0.3米)层,含植物化石碎片,厚3.36米。
中部:灰黄、紫红薄层,含生物碎屑,含钙、铁质泥岩夹姜块状灰岩和中薄层含生物碎屑灰岩。
厚5.03米。
上部:灰黄、黄褐色含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及灰白色石英砂岩。
以往认为高骊山组是陆相-海陆交互相沉积,近年来由于海生古物不断发现,因此除底部为海陆交互相外,往上已渐为汪海-滨岸环境。
与下伏金陵组假整合接触。
h)(3)和州组(C1巢湖北部地区的和州组以歫嶂山剖面较为完整,按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部分,厚26.81米。
下部:深灰、灰黑色中薄至厚层生物碎屑白云质灰岩、泥质类岩。
厚22.53米。
上部:灰、微带肉红色中厚层至厚层亮晶及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粗结晶灰岩,顶部为炉渣状灰岩。
厚4.28米。
本组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
与下伏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
2)上统:h)(1)黄龙组(C2下部:灰、深灰、肉红色中厚至厚层生物碎屑泥晶与微晶灰岩。
上部:灰、紫红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砂屑灰岩。
厚16.74m。
下二叠统栖霞组底部煤线:本组岩性、厚度较为稳定,各处大体相近。
在东风石料矿处黄龙组灰岩可见某些特殊组构:如底部呈韵律层状,中部见交错层,含泥晶灰岩,上部藻席灰岩与生物砾块灰岩互层等特征,表明黄龙组沉积时受过较强的水动力作用,属淡水台地环境。
与下伏和州组假整合接触。
ch)(2)船山组(C2本组岩性以含球藻灰岩为特征,厚8.26米。
在巢湖北部岠嶂山一带可分为两部分:下部: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底部有一层灰黄色含碣铁矿团块泥岩,厚1米多。
上部:灰、深灰色中厚至厚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球藻灰岩,夹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岩。
本组系浅海高能环境下的产物,实习区仅6.73米厚。
与下伏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
3、二叠系: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分布在马家山及俞府大村一带由下统:栖霞组、孤峰组、银屏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组成。
总厚-487.84米。
1)下统:q)(1)栖霞组(P1栖霞组臭灰岩一段:厚101.04米。
为碎屑岩夹劣质煤,平顶山剖面碎屑岩风化为土黄色风化物。
该部分岩性变化较大,在岠嶂一带为深灰色、灰黄色钙质透镜体泥岩,厚0.25米,向西到东风石矿为灰黑色页岩及黑色劣质煤层,厚0.75米,与下伏船山组呈凹凸不平之假整合面。
(臭灰岩层):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层含沥青质臭灰岩及含生物碎屑泥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