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衬方案

二衬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设计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工程各断面二衬支护及防水层铺 (2)三、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要求 (2)1、防水层施工 (6)2、注浆管施工 (8)3、排水管施工 (10)4、施工缝和变形缝施工 (10)5、整体钢模衬砌台车安装 (12)6、衬砌及钢筋 (14)四、二次衬砌常见通病及解决措施 (15)1、混凝土连接错台解决措施 (15)2、反弧段气泡解决措施 (16)3、施工“冷缝”的防止 (16)五、二衬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16)1、混凝土塌落度控制 (16)2、混凝土灌注 (17)3、定人定位捣固 (17)4、钢筋保护层 (17)5、输送泵管路布置 (17)6、混凝土对称灌注时间控制 (17)六、施工质量要求标准 (18)1、衬砌钢筋 (18)2、混凝土衬砌 (18)七、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 (18)八、质量、安全、环保和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19)1、质量保证措施 (19)2、施工控制中的技术保证 (20)3、安全保证措施 (20)4、安全教育和培训 (20)5、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21)6、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21)7、环保和职业健康保证措施 (22)1一、编制依据本方案主要参考如下规范、标准编制:1、武汉市轨道交通纸坊线(7号线南延线)工程施工设计图;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4、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5、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6、我公司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长大隧道工程施工经验;7、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本方案的编制范围如下:适用于武汉轨道交通纸坊线27号线出入线隧道暗挖段CDK0+074.200~CDK1+348.310、RDK0+074.200~RDK1+366.500段施工范围内的矿山法暗挖段二次衬砌及防水的施工。

二、设计概况1、工程概况武汉轨道交通纸坊线27号线出入线隧道暗挖段,下穿纸坊大街和江夏实验中学,过实验中学体育场下方后向南偏东方向进入青龙山下方,于青龙山上K0+653.030处设置一处施工临时竖井,出竖井后设置一段长约830m的半径600m的平曲线,出曲线后线路转而向东进入停车场内。

暗挖隧道于K1+035处600m半径的平曲线内截止,后由转为明挖和U槽施工过渡到地面入停车场,标段里程为CDK0+074.200~CDK1+348.310、RDK0+074.200~RDK1+366.500,单洞双线由8个断面组成分别是E4、E3、E2、E1、C、D、D1、B,出入线由4个断面组成分别是A、A1、F、G。

2、工程各断面二衬结构及防水层设计参数表21)工程各断面二衬结构参数3三、施工方案及相关技术要求本次二衬采用整体钢模衬砌台车配合混凝土运输车、输送泵等机械化设备施工。

浇筑墙体、拱顶前,先进行仰拱浇筑然后铺设道木安装轨道利用整体钢模衬砌台车对墙体、拱顶整体浇筑。

单洞双线隧道衬砌台车长6m,单洞单线隧道衬砌台车长9m,整体钢模衬砌台车与模板各成独立系统,钢面板厚度10mm,隧道衬砌台车在两侧底部设活动面板,活动面板尺寸将根据需要拆卸调整。

如下图:45单洞双线整体钢模衬砌台车示意图单洞单线整体钢模衬砌台车示意图可拆卸活动模板竖向调节装置横向调节装置工作窗工作台i铺地砼注浆口第二步浇筑二衬及防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6隧道结构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只有在漏水量小于设计要求、疏排水不会引起周围地层下降的前提下,才允许对进入主体结构内部的极少量渗水疏排。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采取措施控制结构混凝土裂隙的开展,增加混凝土抗渗性能;施工缝、变形缝等接缝为防水重点,同时在结构迎水面设置柔性全包防水层。

结构防水材料,宜选用耐老化、耐腐蚀,易操作且焊接时无毒,适宜在潮湿基面上施工的材料。

基层处理1)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无明水流,否则应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或表面刚性封堵处理,待表面上无明水流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2)铺设防水板的基面应平整,铺设防水板前应对基面进行找平处理,处理方法可采用喷射混凝土或砂浆抹面的方法,处理后的基面应满足下列条件:D/L≤1/10D:相邻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深度;L:相邻两凸面间最短距离。

3)基面上不得有尖锐的毛刺部位,特别是喷射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较大的尖锐石子等硬物,应凿除干净或用1:2.5的水泥砂浆覆盖处理,避免浇注混凝土时刺破防水板。

4)基面上不得有铁管、钢筋、铁丝等凸出物存在,否则应从根部割除,并在割除部位用水泥砂浆覆盖处理。

75)变形缝两侧各5cm的范围内基面应全部采用1:2.5的水泥砂浆找平,便于背贴式止水带的安装以及保证分区效果。

6)当仰拱初衬表面水量较大时,为避免积水将铺设完成的防水板浮起,宜在仰拱初衬表面设置临时排水沟。

铺设缓冲层铺设防水板前应先铺设缓冲层,缓冲层材料采用单位重量为400g/m2的无缝布;用水泥钉或膨胀螺栓和与防水板配套的圆垫片将缓冲层固定在基面上,固定点之间呈正梅花型布设,顶拱上的无缝布固定间距为500m;侧墙固定间距为800~1000mm;仰拱的固定间距为1000~1500mm。

在基面凹坑处应加设圆垫片,避免凹坑部位的防水板吊空。

缓冲层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50mm。

缓冲层铺设时应尽量与基面密贴,不得拉的过紧或出现过大的皱褶,以免影响防水板的铺设。

铺设塑料防水板1)铺设防水板时,仰拱防水板宜采用沿隧道纵向铺设的方法,以减少十字焊缝的数量,减少手工焊接,保证防水效果。

2)防水板采用热熔法手工焊接在圆垫片上,焊接应牢固可靠,避免浇注和振捣混凝土时防水板脱落。

防水板固定方法见图。

3)防水板固定时应注意不要拉的过紧或出现大的鼓包,铺设好的防水板应与基面凹凸起伏一致,保持自然、平整、伏贴。

以免影响二衬混凝土的厚度或使防水板脱离。

8防水板固定方法示意图4)防水板铺设完毕后应对其表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破损部位及时进行补焊。

补丁应剪成圆角,不得有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尖角存在,补丁边缘距破损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7cm。

补丁应满焊,不得有翘边空鼓部位。

5)对防水层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6)所有施工缝部位的防水板预留长度均应超过预留钢筋搭接顶端最少20cm,也可将预留部分卷起后固定,并注意后期的保护。

2、注浆管施工矿山法结构全包防水层表面均设置注浆系统,注浆系统的环向设置间距见图,注浆系统的纵向设置间距为4~5m。

注浆系统包括EVA注浆底座和注浆导管,注浆底座应与防水层热熔焊接。

注浆导管应采用塑料螺纹管,并应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确保埋入筑混凝土内的部分不被压扁。

1)注浆底座边缘采用四点焊接在防水板表面,四点应对称设置,每个焊接点宜为10×10mm。

焊接应牢固,避免浇捣混凝土时底座脱离防水板。

但不得将底座边缘全部热熔满焊在防水板表面,以免后期浆液无9法注入。

2)注浆系统应尽量靠近变形缝、施工缝和穿墙管等易出现渗漏水的位置设置,一般距这些特殊部位的间距50mm左右设置为宜,变形缝两侧的注浆系统环向间距宜适当加密至2000mm左右。

3)注浆导管与注浆底座连接应牢固、密闭,必要时应采用铁丝将导管与底座间连接部位绑扎牢固,避免底座与导管脱离。

4)导管可以在结构内穿行一段距离后集中在两侧墙引出,引出部位可以预埋木盒,将集中引出的导管设置在木盒内(每个木盒设置6个导管)。

此时埋入混凝土内的部分应设置在内、外排钢筋之间,并且每隔400~500mm固定在钢筋上。

开孔端应牢固地固定在钢筋上,避免浇捣混凝土时注浆管被拉入混凝土内。

5)注浆导管也可以与底座连接点垂直穿过内、外排钢筋引出,此时需要将注浆导管牢固地固定在内、外排钢筋上。

6)导管开孔端可直接引出结构表面,也可根据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将开孔端用封口盖堵住并用封口胶带严密封口后埋入混凝土内(或单独用封口塑料胶带封口),模板拆除后将开孔端表面封口胶带盒混凝土破除即可露出注浆导管。

此时应采取措施避免导管开孔段移位。

7)二衬结构完工后,如果出现渗漏水,应利用注浆系统对防水板和二衬之间进行注浆。

注浆液应采用水灰比为1:2~3左右的水泥浆,同时应填加8~10%的膨胀剂。

注浆压力根据渗漏水情况、结构厚度、埋深等因素确定,一般可控制在0.3~0.5MPa。

103、排水管施工排水管施工主要由纵向透水盲管和横向排水管两部分组成,主要用于疏排渗漏进入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之间的地下水。

纵向透水盲管采用∅50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开孔率不小于40%,开孔为长条型,孔口的大小可为10mm×1.5mm~30mm×1.5mm,在360°范围内均匀分布,环刚度≥4kPa。

纵向透水盲管设置在仰拱底部防水板与二次衬砌之间,打孔波纹管底部采用C20无砂混凝土透水体填实,避免打孔波纹管移位,上覆土工布保护层后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注浆管位置应避开纵向排水盲管的土工布保护层,避免后期注浆堵塞排水盲管。

1)纵向透水盲管在施工缝(或变形缝)位置断开,端头距离施工缝(或变形缝)距离不小于200mm。

2)横向排水管采用∅50HDPE双壁波纹管,不打孔,采用三通接头与纵向透水盲管连接,排水管埋设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中,在高出道床底部600mm位置引出,横向排水管纵向间距4000mm,纵向透水盲管两侧交错布置。

3)施工期间需做好纵向透水盲管及横向排水管的保护工作,防治堵塞。

4、施工缝和变形缝施工施工缝施工缝采用中埋止水带(平铺式),在环向防水分区部位的施工缝还要在迎水面加背贴式止水带。

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中埋止水带采用U形筋固定在结构钢筋上,固定间距400mm。

要求固定牢固可靠,避免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止水带倒伏影响止水效果。

2)中埋止水带除对接外,其它接头部位(T字型、十字形等)接头均采用工厂接头,不得在现场进行接头处理。

对接可采用冷接法,也可采用现场热硫化法接头。

接头部位的抗拉强度不得小于母材强度的80%。

3)结构厚度不大于500mm时,止水带设置在结构中线位置,结构两侧厚度差均不得大于50mm。

结构厚度大于500mm时,止水带靠近施工人员一侧的混凝土厚度控制在250~300mm即可,便于后期对止水带的维修处理。

所有止水带接头均应设在应力较小部位,不应设在阴阳角部位。

4)浇筑和振捣施工缝部位(尤其是侧墙水平施工缝)的混凝土时,应注意边浇筑和振捣边将止水带扶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