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介绍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介绍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介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王维。

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14、虚实相间如:“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前四句,只一句写晋军,往下全写东吴,可实写东吴,也虚写晋军。

15、乐景写哀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

”(《绝句二首》杜甫)再如:“江上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越调平湖乐》王恽16、巧用问答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相》杜甫)再如:“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17、巧用比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8、巧用讽喻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陆游)19、巧用借代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琵琶行》白居易);再如:“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大庾岭》宋之问)“长沙”代贾宜。

20、巧用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晴”谐“情”(《竹枝词》刘禹锡);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丝”谐“思”。

21、巧用夸张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李白);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白居易)22、巧用拟人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再如:“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秦观)23、巧用对比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李白);再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雁歌行》高适)24、巧用白描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温廷钧)再如“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25、巧用典故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文天祥。

“旧家燕子”典出刘禹锡《乌衣巷》。

26、巧用象征如:“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踏纱行》贺铸)再如:如“红豆生南国”(《相思》王维)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27、巧用反复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再如“莫,莫,莫……错,错,错。

”(《钗头凤》陆游)28、巧用互文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白居易)29、巧用曲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再如“邯郸驿里逢冬天,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30、言有尽而义无穷如:“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债中行》岑参)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3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王维)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2、开门见山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33、卒章显志“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儿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花非花》白居易)“夜半来,天明去”,谁来谁去读到此不了解。

最后两句“卒章显志”使不可捉摸的本意显现出来了。

34、首尾呼应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王维)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

35、不着一字尽现风流如:“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苏轼梅花词,和杨元素)写寻梅,全诗56字,竟不见一个“梅”字。

正所谓“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36、平中见奇如:“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 (《过山农家》顾况) ; 诗句似不经意,叙述小事,而农家气息、山农形象却跃然纸上。

高中语文最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混淆一、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

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混淆二、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2019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9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混淆三、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

中国2019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

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混淆四、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混淆五、经常被混淆的词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混淆六、繁体字容易误认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

2019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

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混淆七、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

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

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混淆八、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

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混淆九、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

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

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

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混淆十、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

这一差错在2019年出现频率较高。

高中语文归类析异法识记字形的方法介绍相同点多的,莫过于形体极其相近的。

如,己、已、巳,只差一笔,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辨析其不同之处,以强化理解和记忆。

最基本的,是通过辨形掌握读音,比如,有人就此编成口诀——开口jǐ,半封yǐ,全封s;或,堵口s,半堵yǐ,不堵口的念个ji。

这种办法适合初学者使用。

其次,可进一步,通过研究使用频率和构词能力加以区别,你会发现,己、已很活跃,分别能构成很多词语,使用频率很高,而巳只在十二生肖及相关词语中使用,相对较生僻些,我们可以将之放在十二生肖(即十二地支)的大环境中记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又如竟和竞,也只差一笔,我们可在上述辨识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探寻其字形字义变化的源流,进而明晰二字的区别,加深记忆。

从字形看,两字原本差异很大,竟的甲骨文、金文字形都是上下结构,金文字形最形象,像一个人头顶某种乐器,所以一般认为它的本义为奏乐完毕,后来就泛指结束、完毕;而竞的繁体作競,甲骨文、小篆字形都是左右式的合体字,小篆字形最有代表性,像二人竞逐,所以它的本义为争竞、角逐、比赛。

这样,我们就知道,这两个字模样这么接近是汉字简化的结果,记忆效果会更好些。

这种模样相近的字还有不少,如雎和睢,戌和戊、戍、戎、戒等,先归类,再析异,是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其次,应抓住汉字形声字多的特点,对同声旁形声字归类处理。

如,牒、碟、谍、喋,四字差别在义符,我们抓住义符的表义功能就可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从而掌握其基本区别。

这种字易混的很多,如,磬、罄、馨、磐,俊、悛、峻、竣、浚,惴、揣、湍、端、踹,都可抓住形声字这一突破口,从义符的表义功能及本音和声符的关系中找出差别,在比较中强化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