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诗歌探究诗人如何运用虚实相生手法,营造艺术境界,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
2、体会诗人情感,感受古诗给予的感情力量,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

重点
1、通过品读与分析,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歌意境,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
2、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给予的感情力量,思考诗歌的意义。

难点
1、审美鉴赏能力
2、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诵指导
2、合作探究
3、自主研讨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是“虚实相生”这种艺术手法,熟读两首诗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学生课前预习过本节课的预设问题“探究诗人在诗中如何运用虚实相生”手法,本节课属于交流分析点拨
导入:课前与学生共同鉴赏齐白石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此画为齐白石代表作品之一,名扬海内外。

这幅画好在何处?
(学生谈看法,老师解读)画中实在有的只有蝌蚪,可谓只见蝌蚪不见蛙,但我们从这些顺流而下的小蝌蚪可以推测青蛙就在附近,仿佛能听到蛙鸣与奔腾的溪流合奏,可谓画中有画,画外有声,以有限创造无限,写实与想象结合,充满艺术魅力。

艺术是相通的,在诗文中,也有这样的手法,我们称为虚实相生,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鉴赏《蜀道难》《蜀相》这两首诗歌
以画导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虚实相生”
朗读体会
(活动1)老师与同学合作朗读《蜀道难》《蜀相》(点评)李白不愧为诗仙,原因之一在于他豪放的诗风,他的诗多情绪高昂,境界开阔,尤其此事,不拘一格,句式参差不齐,读的时候气势要足。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表现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应深情一些,老师可范读,学生模仿。

(活动2)学生自由朗读,再次体会。

参、赏析手法词二首诗都写了蜀地之貌,虽风格迥异,但表现意境之深渊,情感之真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在其中均有体现,下面我们就从这个角度进行鉴赏。

(活动1)2分钟自主探讨,交流鉴赏,找到相关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手法的?表现了蜀地什么样的特点?或抒发什么情感?
(活动2)学生分析诗句,老师点拨预设一学生不能从中找到恰当的诗句Ppt 展示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诗句,学生从中找,进行赏析诗句: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6、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预设二学生可以自己从诗歌中寻找相关诗句进行赏析老师根据学生分析,进行点拨相关点拨:
1、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2、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音乐旋律很抽象,但白居易能将婉转之虚转化为“间关莺语”之实;愁情是很抽象的,但在李煜笔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
4、《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四、风格
总结李白:豪放、奇丽——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沉郁顿挫——现实主义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学生个别朗诵展示
活动2:学生自由朗诵
活动3:自主探讨交流
活动四:分析诗句,老师点拨赏析形式:我找到——诗句,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认为虚实相生的手法在诗句中时——这样体现的,可以表现——的特点(或表现诗人——的情感)
通过分析诗句,总结诗人风格
李白:豪放、奇丽——浪漫主义
杜甫:沉郁顿挫——现实主义
五、体味情感
1、李白《蜀道难》这首诗创作时间历代有不同看法,认为应在742到756年
间创作的,此时李白已经四五十岁,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他虽自命不凡,渴望大展身手,但却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也众说纷纭,多集中在劝告友人不要羁留蜀地,免遭不测;寄寓仕途功业难成;对蜀中军阀割地作乱的担忧。

2、《蜀相》的创作时间是760年,杜甫结束了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来到蜀
地,探访诸葛武侯祠。

此时,杜甫已经48岁,遭遇了安史之乱的他,尽管个人不幸,但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怀着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惋惜,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写下了这首诗。

六、诗歌在当下的意义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袅袅
升起并与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用一种怜爱之心对待茶花女和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的黎明百姓。

时而诉诸浪漫,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生活中,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情感,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总结:在疫情期间很多古典诗词走红网络,中国捐给伊朗的物资上写有“万里尚为邻,相扶无远近。

”日本给大连的物资上写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中国古诗跨越千年不仅濡养我们的血肉,更彰显中华文化自信,展现大国风范。

七、作业
作业及练习作业
1、必做:运用虚实相生手法,写一写校园秋景,可写诗词,也可写散文。

2、选做:阅读相关书籍,开拓视野,积淀文化《吾国与吾民》《重温最美古
诗词》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探究了虚实相生手法在《蜀道难》《蜀相》两首诗中的体现,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体会诗词对我们的意义。

【测评练习】:
一、古典诗词中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1、写景为实,抒情为虚。

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问题:请分析诗中的虚实相生手法。

2、意象为实,意境为虚。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提问:请赏析颔联的虚实相生手法
3、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江月”,“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明月江水寒”
提问:请分析这三句的虚实相生手法。

4、具象为实,抽象为虚。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所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提问:请分析下阕“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虚实相生手法。

5、眼前为实,过去为虚。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

提问:请分析诗中的虚实相生手法。

6、现时为实,将来为虚。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提问:请分析尾联的虚实相生手法
7、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满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提问:请分析全诗的虚实相生手法。

二、写一段写景散文,描绘你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

(500左右)
三、你认为诗歌对你的意义在于什么?结合你的经历谈一谈。

课后反思
一、本节课值得发扬的部分: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学生课下做了大量的查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学习研究,课堂是一个呈现学习效果的场地,老师起到点拨指导作用。

这种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其中,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

2、设计本课意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读诗词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运用一定的手法,丰富自己的想象,充分感受诗歌。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个人是否能够完成任务,是否能够独自思考,这对每一位高中生的逻辑思维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本节课意在激发学生的这种能力,思考古典诗词对当下的意义,对自己的意义。

二、教学中不足部分
主要在于部分环节的流畅度还不够,本课的最后一环节时间已经不够,内容有些仓促,在设计的时候还待加强。

板书的设计上不够精致,仍需做进一步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