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教学设计《金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鱼的外形结构、身上长有什么、是怎样运动的。
(2)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观察、记录和表达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客观表达与描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1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
1只滴管、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环境,知道今天的科学课学习什么内容吗?(金鱼)2.真会观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
(板书课题)3.金鱼是我们人工培养的,使我们常见的一种观赏鱼类,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观察过金鱼,以前都观察到什么,谁能分享一下?4.学生汇报。
5.小结:我们平日的这种自由观察虽然也能发现很多金鱼的秘密,但科学的观察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科学秘密。
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一)观察金鱼的形态结构(1)科学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科学认识方法。
同学们想不想进行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呢?(想)(2)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老师为每个组准备了一条金鱼,让大家来做一次真正科学的观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出示PPT)请大家齐读观察目的:金鱼的外形是怎样的?由哪几部份组成?身上长有什么?(3)请各小组的派一位同学领取金鱼吧。
看看哪些同学发现金鱼的秘密多。
2.交流与整理(1)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什么?(学生交流)(2)看来这一次我们有目的的观察比平时的自由观察更仔细、收获也更多了。
3.深入观察金鱼(1)但是,老师还想让观察更深入一些,现在请同学们一边仔细观察一边用简图方式把金鱼画下来,观察到什么就画什么,并尝试把金鱼的各个部分标示出来。
(2)学生边观察边画金鱼简图,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共享观察记录(金鱼简图)请小组与全班交流分享。
(二)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
1、怎样进食?注意:别看金鱼的肚子大,可是金鱼的饭量却很小,每条金鱼吃2--3粒鱼食,鱼食不能喂的太多,因为金鱼不知饥饱,如果给金鱼喂过量的食物,会导致金鱼吃食太多而胀死。
还要注意喂食要轻一些,因为金鱼非常胆小,以免吓着金鱼。
组中的一个人给金鱼喂食,注意观察金鱼是怎么吃食物的。
学生回答。
--金鱼进食的方式是吞食。
小组内观察:鱼缸里除了金鱼,沉淀的鱼食,还有什么?学生汇报(粪便),教师讲解:金鱼进食后营养部分被身体吸收,废物排出体外,这就是生命体基本特征---新陈代谢。
2、怎样运动:观察金鱼的运动:各部分鳍的作用,如何配合?用鳍摆动游泳(板书)背鳍:保持鱼体直立,平衡鱼体腹鳍:平衡。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
臀鳍:协调其它各鳍,维持身体直立,使鱼不易左右倾斜。
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3、怎样呼吸?注意:滴管放入要轻,不然小金鱼会受惊吓乱游。
在金鱼嘴前轻轻挤出红色的水。
滴管轻轻的从水中拿出。
(四)比较金鱼、蚂蚁的相同与不同1.讨论:小组内讨论金鱼和蚂蚁的相同与不同,填在记录表上。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总结。
三、本课总结,拓展提高: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
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金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金鱼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的方法。
2.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分六个小组,每组:1-2条金鱼,装在玻璃缸里。
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略。
二、观察图片,设问引入,板书课题1.出示“池塘”图片,让学生猜想池塘中会有哪些生物?2.教师补充介绍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强调在水中生活,和水中其它生物有密切的联系。
3.设问:水中最多的动物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以金鱼为例研究水生动物的特点。
板书课题:金鱼4.激发兴趣,提出课堂要求,分发实验物品。
5.强调研究方法,投影出示观察与实验的要求。
三、活动一: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1.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静静的观察,组内交流,填写记录卡,然后各组汇报。
老师边听边在黑板上画出金鱼身体轮廓图。
强调鱼鳍的位置既数量、名称。
2.你能画下来吗?在老师发的白纸上画,看谁画得像。
3.金鱼是怎样运动的?补充介绍鱼鳞、鱼鳍的作用。
4.金鱼是鱼类中长得最漂亮的,有水中牡丹的说法,它的品种很多。
最常见的有:绒球——在头顶长有绒球一样的东西,红色的叫红绒球,白色的叫白绒球。
鹤顶红——又叫红头帽子,在头顶有一红色的肉块,好像戴着一顶红帽子。
珍珠——又叫珍珠鳞,鳞片中央比较突出,很像晶莹发光的珍珠。
龙睛——眼球膨大,突出于眼眶之外,像绘画中龙的眼睛一样。
红色的叫红龙睛,黑色的叫墨龙睛。
水泡——在眼球下生有一个半透明的泡,泡内充满液体。
狮子头——它身体短壮,头部长有肥厚肉瘤,特别发达,从头顶一直包向两颊,眼与嘴均陷于肉内,酷似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
草金鱼——又叫红鲫鱼,身体红色,很像普通的鲫鱼。
(课件展示图片。
)四、活动二:观察金鱼的捕食1.指导观察金鱼捕食的方法。
强调观察的要求,分发鱼食,进行观察。
2.汇报观察情况。
(如能发现排泄情况就更好了,教师可以补充。
3.观看视频资料进行强化。
五、活动三:观察、猜想和验证金鱼的呼吸1.金鱼的嘴在不停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数一数金鱼的鳃一分钟开合多少次?猜一猜,这是金鱼在干什么?2.用红水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观察并记录,汇报交流。
老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五、总结金鱼的特点:身体流线型,颜色五彩缤纷,身上有鳞片,靠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
六、课堂小结1.欣赏视频,强化对金鱼的印象。
2.欣赏儿歌:小金鱼3.金鱼是有生命的动物,我们该怎么处理今天上课用过的金鱼呢?我们应该爱护生命,把金鱼带回家继续观察与了解,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金鱼特征:外形:流线型有鱼鳞鱼鳍颜色:五彩缤纷运动:靠鳍摆动捕食:吞食呼吸:用鳃《金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金鱼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的方法。
2.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分六个小组,每组:1-2条金鱼,装在玻璃缸里。
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略。
二、观察图片,设问引入,板书课题1.出示“池塘”图片,让学生猜想池塘中会有哪些生物?2.教师补充介绍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强调在水中生活,和水中其它生物有密切的联系。
3.设问:水中最多的动物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以金鱼为例研究水生动物的特点。
板书课题:金鱼4.激发兴趣,提出课堂要求,分发实验物品。
5.强调研究方法,投影出示观察与实验的要求。
三、活动一: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1.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静静的观察,组内交流,填写记录卡,然后各组汇报。
老师边听边在黑板上画出金鱼身体轮廓图。
强调鱼鳍的位置既数量、名称。
2.你能画下来吗?在老师发的白纸上画,看谁画得像。
3.金鱼是怎样运动的?补充介绍鱼鳞、鱼鳍的作用。
4.金鱼是鱼类中长得最漂亮的,有水中牡丹的说法,它的品种很多。
最常见的有:绒球——在头顶长有绒球一样的东西,红色的叫红绒球,白色的叫白绒球。
鹤顶红——又叫红头帽子,在头顶有一红色的肉块,好像戴着一顶红帽子。
珍珠——又叫珍珠鳞,鳞片中央比较突出,很像晶莹发光的珍珠。
龙睛——眼球膨大,突出于眼眶之外,像绘画中龙的眼睛一样。
红色的叫红龙睛,黑色的叫墨龙睛。
水泡——在眼球下生有一个半透明的泡,泡内充满液体。
狮子头——它身体短壮,头部长有肥厚肉瘤,特别发达,从头顶一直包向两颊,眼与嘴均陷于肉内,酷似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
草金鱼——又叫红鲫鱼,身体红色,很像普通的鲫鱼。
(课件展示图片。
)四、活动二:观察金鱼的捕食1.指导观察金鱼捕食的方法。
强调观察的要求,分发鱼食,进行观察。
2.汇报观察情况。
(如能发现排泄情况就更好了,教师可以补充。
3.观看视频资料进行强化。
五、活动三:观察、猜想和验证金鱼的呼吸1.金鱼的嘴在不停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数一数金鱼的鳃一分钟开合多少次?猜一猜,这是金鱼在干什么?2.用红水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观察并记录,汇报交流。
老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五、总结金鱼的特点:身体流线型,颜色五彩缤纷,身上有鳞片,靠鱼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
六、课堂小结1.欣赏视频,强化对金鱼的印象。
2.欣赏儿歌:小金鱼3.金鱼是有生命的动物,我们该怎么处理今天上课用过的金鱼呢?我们应该爱护生命,把金鱼带回家继续观察与了解,你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金鱼特征:外形:流线型有鱼鳞鱼鳍颜色:五彩缤纷运动:靠鳍摆动捕食:吞食呼吸:用鳃篇2:三年级科学金鱼教案水里生来水里长,一双大眼鼓囊囊,甩起漂亮大尾巴,嘴里吐出一串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
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可以让学生准备)【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1、出示金鱼,交流: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金鱼的生活环境和前面研究的小动物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和金鱼一样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还有哪些?2、交流:关于金鱼,你们都了解些什么?师:同学们对金鱼的了解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地观察一下金鱼,肯定会有新的发现。
出示课题:金鱼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提出观察问题: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是如何运动地,今天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