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doc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doc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讲述并提问:引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学生活动:读“黄河水系图”回答问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
问题2:从地图上 看黄河 像什么?
教学重点
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投影“黄河景观图”、播放“黄河壶口瀑布视屏”。让学生猜测视屏播放的是哪一条河流?然后教师讲述: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它在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泛滥,给黄河流域的人 民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那委,我们应如 何看待黄根深叶茂的功与过呢?
活动:找学生上台画地上河。
探究2:
播放黄河水灾视屏并提出问题: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读阅读材料结合活动题,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 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 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
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学生活动:在读“黄河的忧患”图,及教材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和污染等问 题。
学生活动:读“中国地形图”回答:几字形。
3.看图2.41说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上中下三游的划分。.
设计理念:通过读“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4.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长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比较,并总结出黄河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①。水量较小。
读图分析黄河水量比长江小的原因。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了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 境化,“地上河”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改道,造成洪灾的危险,因此,黄河成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也成为中国的一大“忧患”重点就是“治沙”。
(四)根治黄河
教学反思
学生回答: 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 ,探究 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 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教师用动画展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②黄河含沙量大。
师生合作演示实验:探究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二)黄河的贡献
学生自读第49面3、4 、5段,说一说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发电和旅游。
(三)黄河忧患
教师讲述:几千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化文明。那么黄河有没有过呢?
学生回答:有。
教师让学生读第53面的图2.45分三组说一说黄河的上中下三游各有什么忧患。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2
教学内容
河流(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之情;
3、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