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设计课题质量
授课对象初二学生
设计者伍洪平
指导教师严洪
2014年11月12日
【课题】质量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
【教学对象】2016级4班
【教材】沪教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教材分析】
质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因而《质量》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学生对这节内容的学习情况,对今后的物理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教材结构清晰,三部分的内容组织非常紧凑。
通过比较引出质量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和测量工具,通过举例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和测量工具,让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同时也深化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本班是一个普通班,无论从学习习惯还是从知识基础上来说,都要比同年级的其他班级略差一些。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当他们面对学习时,也并没有表现出一个八年级学生对学习应有的积极性,大都习惯了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学习习惯。
这就造成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跟不上学习的步伐,导致他们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这样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虽然大多数学生想学好,但是学习成绩却一直提不上去,所以有时也会产生厌学和彷徨的情绪,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交给他们知识还要交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尽量做到深入浅出,生活化,简单化,降低他们的理解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3)能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4)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以及托盘天平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发现这个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2)通过宇宙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拓展学生视野,树立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
(3)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质量的概念及特点;
2.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及换算。
依据:本章主要讲的是物体的质量与密度,在生活中学生对质量一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质量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而且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如生活中的:质量!重量!所以弄清楚质量的概念就尤为重要,由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它不变的特性,知道质量单位间的进率,懂得换算,这不仅是经常考到的,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难点:
1.观察、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依据:学生根据质量的概念能比较容易的推断出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改变,而且还要升华为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但是学生对属性一词还比较陌生,所以理解起来可能就比较困难。
【教法学法】
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
依据: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学习物理不久,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以及对实验探究的方法还比较模糊,因此从他们的认知角度来说,感性认识往往要比理性认识来的更快更直接,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应以生活或自然界当中等直观形象生动的现象引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逐步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实验探究等过程,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还教会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理论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先由感性认识再到理论认识的认知特点,同时也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首先由生活或自然界中的现象引入,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有物质组成的,然后通过比较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引出质量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探究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接着由前面所学的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再结合生活,引出质量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最后介绍质量的测量工具,以及托盘天平的结构。
【教学器材】
多媒体,ppt,橡皮泥,托盘天平等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