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部解剖

面部解剖


(三)穿经腮腺的血管和神经 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 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
颞浅动脉、静脉
耳颞神经
面横动脉 上颌动脉、静脉
颈外动脉 下颌后静脉
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 浅动、静脉,下颌后静 脉及耳颞神经
1、 颈外动脉
由颈部上行,在 深面穿入腮腺, 行于下颌后静脉 的前内侧,至下 颌颈平面分为上 颌动脉和颞浅动 脉两个终支。
9、鼻唇沟:为由鼻翼 外侧至口角处的浅沟。
10、 人中:为上唇外 面中线上的纵行浅沟。
二、面部的分区
面前区 腮腺咬肌区 面侧深区
第二节 面部的解剖
一、面前区的主要解剖结构
(一)皮肤和浅筋膜
1、面部皮肤:薄而柔软,富有弹性,含有较多 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皮脂腺囊肿和疖肿 的好发部位。 2、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 肪聚成团块,称颊脂体。 浅筋膜内有神经、血管和腮腺管穿行。 面部血液供应丰富。
面静脉 特点:口角以上段缺少静脉瓣
交通: 面静脉 内眦静脉 眼静脉
面深静脉 翼静脉丛 海绵窦 进入颅内,导致颅内感染。
2、神经
面肌受面神经支配,面部的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
(1)面神经 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 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 为五支,支配面肌。
提口角肌 (中层)
颧肌
提上唇肌
颊肌(深层) 降口角肌 降下唇肌(中层) 颏肌(深层)

(三)血管、神经和淋巴
1、血管 为面动脉,它有同名 静脉伴行。
(1)面动脉 起自颈外动脉。
走行:在下颌骨下缘和咬肌前 缘交界处,出现于面部。面动 脉行程迂曲,斜向前上行,经 口角和鼻翼的外侧至内眦,改 称内眦动脉。
头面部解剖
面部概述
一、面部的主要体表标志: 1、眉弓:位于眶上缘上方,适对大
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2、眶上缘:在该缘的内、中1/3相交
处,距正中线约2.5cm,有眶上孔或眶 上切迹。
3、眶下孔:在眶下缘中点的下方 约 1cm处,为眶下孔。
4、颧弓:由颞骨和颧骨共同组成, 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球颞叶前端的下 缘。
(二)面肌(表情肌)
1、 面肌的特点
提上唇肌
(1)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 薄而纤细 。 (2)大多起自颅骨或筋膜的不同 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3)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状肌两 种,面肌主要集中在眼裂、口裂 和鼻孔的周围。可开大或闭合上 述孔裂,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出 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
降口角肌
1)颞支 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上部。 2)颧支 支配眼轮匝肌下部和上唇诸肌。 3)颊支 出腮腺前缘,支配颊肌和口裂周围诸肌。 4)下颌缘支 支配下唇诸肌及颏肌。 5)颈支 支配颈阔肌。
(2)三叉神经 三个分支在面部的终末支(皮神经)
皮支
滑车上神经 眶上神经
眼神经
泪腺神经的睑支 滑车下神经
鼻外侧神经
2、下颌后静脉
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与 同名动脉伴行,穿入腮 腺,汇合成下颌后静脉。 在颈外动脉的浅面分为 前后两支,前支注入面 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 合成颈外静脉。
3、颞浅动脉、静脉 二者伴行,出腮腺上端, 越过颧弓到达颞区。 4、耳颞神经 和颞浅血管伴行,来自三叉神经 第三支,出腮腺上端后,它紧贴耳郭前缘上升, 分布于耳郭和颞部的皮肤。
下唇动脉 分支: 上唇动脉
鼻外侧动脉
(2)面静脉 起自内眦静脉, 伴行于面动脉的后方,位置较 浅,迂曲也不太明显,至下颌 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 汇合,穿深筋膜,注入颈内静 脉。
面静脉经眼静脉和面深静脉与 颅内海绵窦交通。面静脉通常 无瓣膜,面肌收缩可促使血液 逆流。
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 所形成的三角形的区域内,若 发生化脓性感染时,可循上述 途经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 感染,故此区有面部“危险三 角”之称。
3、淋巴 面部浅层的淋巴管丰富,吻合成网。这些淋巴 管通常注入下颌下淋巴结。





巴 结
下 颌




二、腮腺咬肌区的主要解剖结构
主要结构为腮腺、咬肌,以及有关的血管、神经等。
(一)腮腺咬肌筋 膜
为颈深筋膜浅层 向上的延续,在腮 腺后缘分为深、浅 两层,包绕腮腺形 成腮腺鞘,两层在 腮腺前缘处融合, 覆盖于咬肌表面, 称为咬肌筋膜。
面肌由面神经支配,面神经受 损时,可引起面瘫。
颧 肌
笑肌
口轮匝肌
2、面肌的分群 分五群。
枕额肌
枕腹:起于枕骨.下拉帽状腱膜。 帽状腱膜:连于前面的额腹。
额腹:扬眉、皱额。 外耳肌 耳上肌、耳前肌和耳后肌
眼周围肌:主要眼轮匝肌:闭眼。
鼻肌
口轮匝肌:收缩时可使口裂紧闭 提上唇肌:上提上唇、开大鼻孔。 浅层 颧肌:牵口角向外上方。
笑肌:牵口角向外上方。
降口角肌:口角下方、牵口角向下。
口周围肌
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和颧肌的深面,上提口角。 中层
降下唇肌:位于下唇下方两侧皮下,下降下唇。
颏肌:降下唇肌的深面,上提颏部皮肤,前送下唇。
深层
颊肌:位于面的深部,被提口角肌、颧肌、笑肌和
降口角肌遮蔽。使唇颊紧贴牙龈,参加咀嚼和吸吮。
口轮匝肌
(二)腮腺
1、形态和位置 略呈锥体形, 上邻颧弓;下平下颌角;前邻 咬肌;后缘邻接乳突。
2、腮腺管
腮腺的前缘
咬肌表面
咬肌前缘
穿颊肌
颊粘膜下潜行一段距离 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的颊粘膜上
腮腺管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 切迹连线的中1/3段。
开口处的粘膜隆起,称腮腺乳头。用力咬合时,在咬肌前 缘可触摸到腮腺管。
〖面部深区〗 一、位置:此区位于颅底下方,口腔及咽的外侧。
二、境界 此区为一有顶、底和四壁的腔隙,内有翼内肌、 翼外肌及出入颅底的血管和神经通过。
前壁:为上颌骨体的后面。 后壁:为腮腺的深部。 外侧壁:为下颌支。 内侧壁:为翼突外侧板和咽 侧壁。 顶: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 底:平下颌骨下缘。
三、内容
3、上颌动脉 平下颌颈 高度起自颈外动脉,经 下颌颈的深面入下颌窝, 行经翼外肌的浅面或深 面,经翼突上颌裂入翼 腭窝。
4.下颌神经 为三叉神 经最大的分支,自卵 圆孔出颅进入颞下窝, 位于翼外肌的深面。
5、下颌角: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 相交处。为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
6、翼点:位于颧弓上 方约二横指处,额、顶、 颞、蝶四骨在此相接, 多呈“H”形。此处骨质 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的前支通过。
7、乳突:为位于耳垂 后方的隆突。其根部的 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 经有此孔出颅。
8、 咬肌:当上、下颌 咬合时,下颌角前方的 肌性隆起,即此肌 。
1、翼内、外肌:咀嚼肌,下 颌神经支配。
2、翼丛:位于颞下窝内,翼 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
收纳: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 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汇流到下 颌后静脉。
翼丛的交通:通过眼下静脉和面深 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并经卵圆孔网 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故 口、鼻、咽等部的感染,可延上述 途径蔓延至颅内。
颧颞神经
上颌神经 颧面神经
眶下神经
耳颞神经
下颌神经 颊神经
颏神经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眶 下 神 经
上颌神经
上牙槽后支
①眶上神经 眼神经的 终末支,与同名血管 伴行。由眶上切迹或 孔穿出至皮下,分布 于额部的皮肤。 ②眶下神经 上颌神 经的终末支,与同名 血管伴行,穿出眶下 孔,分为数支,分布 于下睑、鼻背外侧及 上唇的皮肤。 ③颏神经 下颌神经的 终末支,与同名血管 伴行,出颏孔,分为 数支,分布于下唇和 颏部的皮肤。
5、面横动脉 由颞浅动脉在穿出腮腺以前发 出,向前穿经腮腺实质,横过咬肌表面,经 颧弓与腮腺管之间,与面神经的分支伴行, 营养腮腺、腮腺管、咬肌及附近皮肤。 6、面神经的分支:前已叙述。
(四)咬肌
为咀嚼肌。起自颧弓下缘,止于下颌支外侧面和咬肌 粗隆。表面覆以咬肌筋膜,浅面有面横动脉、腮腺管、 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横过。由三叉神经的下颌神 经支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