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局部解剖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 放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 致。
❖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 系上唇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 收缩所致。
❖ 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 肌收缩所致。
5.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 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矫治修复时, 此沟常用以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 况的指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 支的深面,前为上颌骨的后面, 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 外以下颌支为界。该区亦即颞下 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
10.额面区:上界为发际, 下界为眶上缘,两侧为上颞线。
11.颞面区:后界为发际, 下界为颧弓上缘,前上界为上颞 线。
❖ (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 中点、眉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形成 三个夹角,其夹角差小于10°则符合颜面美的 要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 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 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 鼻底,两侧界为内眦与鼻翼点的 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 为唇面沟,下以颏唇沟与颏区分 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 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 缘为界。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5.眶下区:上为眶下缘,内 邻鼻区,外侧界为上颌骨颧突根 部的垂线,下界为唇面沟中点至 上颌骨颧突根下缘的连线。
6.颧区:上为颧弓上缘,下 为颧骨下缘,前界为上颌骨颧突 根部,后界是颧弓后端。
7.颊区:前界为唇区和颏区, 后界为咬肌前缘,上邻眶下区和 颧区,下界为下颌下缘。
8.腮腺咬肌区:上为颧弓及 外耳道下缘,前为咬肌前缘,后 为胸锁乳突肌、乳突、二腹肌后 腹的前缘,下以下颌下缘为界。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纹: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 外侧部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 纹垂直方向或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 轮匝肌收缩所致。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鼻根、鼻尖鼻背: 2.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
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右卵圆 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3.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 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鼻前孔 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4.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 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愈合后 瘢痕不明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面部,又称颜面部,指上起发际, 下达下颌骨下缘,两侧至下颌支后缘 之间的部位。
。 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点的两水平线为界,将 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2)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颏 上点(颏唇沟正中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面 下1/3分为三个基本相等部分,其中上1/3为上 唇高度,下2/3为下唇及颏的高度。男性上唇约 24mm,下唇及颏约50mm,女性少4mm。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12.耳屏:外耳道前方之结节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突起,
临床常在其前方,颧弓根部之下, 检查下
颌骨髁突的活动情况。耳屏前方 约1cm可 触及颞浅动脉的搏动。
面部为人体经常外露的部位,是外形美的重 要代表区之一和敏感部位,在功能、形态及外观 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 又可分为:
❖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 面部分成水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 腔位于面下1/3。颅面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 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主要为面中 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
皮肤及皮肤分裂线
❖ 1.面部皮肤皱纹线 按照皱 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 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 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 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 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 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 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 征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3.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约 0.5cm,体表投影:鼻尖至眼外 角连线的中点。
14.颏孔:下颌体外侧面,成 人多位于第二前磨牙或第一、二 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 下缘中点微上方,距正中线约
2~3cm 15.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
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 1/3段。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