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全能生”浙江省选考科目8月联考(A卷)地理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喜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我国“北斗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的服务主要是 ( )A.定位导航 R资源普查 C空间查询 D.灾害监测位于浙江三门湾的花岙岛,以独特形状的玄武岩厦地貌成为旅游热点。
完成2,3题。
2.一般认为,形成玄武岩的物质主要来自A.硅铝层 B.硅镁层 C.软流层 D.地壳3.形成图示海岛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A.物理风化、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流水搬运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下图为我国尺度较大的甲、乙两个地形单元示意因,完成4-5题。
4.甲地形单元典型的地理特征是A.高寒 B.干旱 C.湿润 D.半湿润5.有关甲、乙两地气温差异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天:甲地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 B.白天:乙地地面辐射弱,气温较低C.夜晚:甲地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 D.夜晚:乙地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读图示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东风劲吹 B.暴雨倾盆 C.南风和煦 D.雪花飞舞7.图中乙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气流运动分别是A顺时针辐散下沉 B.顺时针辐合上升 C.逆时针辐散下沉 D.逆时针辐合上升下国为安第斯山东坡不同纬度垂直自然带示意略图,完成8-9题。
8.不同纬度甲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有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水分 C.热量 D.土壤9.乙自然带典型植被为 ( )A常绿硬叶林 B.热带草原带 C.针阔混交林 D.荒漠半荒漠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
19世纪中叶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城市。
完成10-ll题。
10.匹兹堡城市兴起最主要的条件是A.平坦的地形 B.充足的水源C.便利的交通 D.发达的农业11.匹兹堡城市不断扩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A.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扩大城乡发展差距B.带动周边农村发展,改善农业产业结构C.增加工业生产成本,提高工业生产效率D.形成信息交流中心,降低农村开放程度某电商企业在南蔓洲厄瓜多尔“承包”上万亩(1亩≈666.7平方米)玫瑰花田,通过建立直供鲜花基地,为中国消费者跨境送鲜花。
完成12-13题。
12.近年来,厄瓜多尔玫瑰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主要得益于 ( )A.交通快速发展 B.气候不断变暖C.种植技术提高 D.市场需求扩大13.该电商企业选择厄瓜多尔的玫瑰花供应我国市场,主要原因是 ( )A.保鲜技术的进步 B运输成本比较低C.玫瑰花产量较高 D.玫瑰花品质更好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是我国四天工业基地之一,它也经历了兴、衰的历程。
下图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
完成14-15题。
14.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衰落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运输条件差②水资源更加短缺③新技术革命冲击④环境污染较严重⑤产业结构较单一A.①②③ B.②②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15.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大力引进国外高新技术人才 B.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工业c.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D.关停和迁移大型钢铁煤炭企业下国为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图。
完成16-17题。
16.从图示信息看,世界消费的能源大多是 ( )①清洁能源②可再生能源③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④化石能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7.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目前属于 ( )A.木柴时代 B.煤炭时代 C.石油时代 D.核能时代世界上最“贵重”的詹姆斯·韦拍望远镜将在发射。
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如图所示)。
完成18-19题。
18.按天体的运动特征,该望远镜类似于A.卫星 B.行星 C.恒星 D.星云19有关望远镜运行位置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天空呈现蔚蓝色 B.磁暴现象常威胁航天器安全C.常发生极光现象 D.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用常数2月20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国部分行业去产能的原则、路径和保障政策。
下图为“某煤炭基地发展模式图”。
完成20-21题。
20.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是A.压缩煤炭开采规模 B.转移机械制造工业C.关闭化工化肥工业 D.重组建筑材料工业21.去产能政策实行后,该基地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群是A.环保业 B.服务业 C.制造业 D.服装业下图为北京、上海不同时期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速。
完成22-23题。
22.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A.北京人口老龄化更严重 B.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北京迁出人口数量增多 D.上海外来人口数量减少23.北京、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人口容量不断下降 B.工资水平不断提高C.与其他省经济差距缩小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下图为青藏高原某湖泊流域气温及降水量相对于1981-平均值的变化曲线图。
完成24-25题。
24该流域气候特征的变化趋势是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25.图示期间该地农业生产的变化是A.冬播作物不断增加 B.作物种类变化明显C.冻害天气有所减少 D.不再需要温室大棚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置(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矿产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莱茵河对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洼国卢瓦尔河谷的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由此可见该河各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与下游地区相比,其上游河谷种植葡萄的气候优势是______________。
(2分)(3)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模式,大量北非、西亚难民的进入,可以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2分)(4)简述是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了欧洲西部的产业转移。
(3分)27.下图1为我国某区域图,图2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此设立的国家级新区示意图,图3为图1中甲河段“地上悬河”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图1大部分属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_________,该地区冬季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
(3分)(2)图中箭头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的____________,该工程的实施,对调出地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____________。
(2分)(3)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会疏解北京市的一些非首都功能,对北京市环境的直接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说明甲河段“地上悬河”的形成原因。
(3分)28【加试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虚线范围为甲国范围示意图。
图2为A河流域气候统计国,图3为A河相对流量季节变化曲线图。
材料二甲国平原占其国土面积的95%。
该国粮食出口重达4160万吨,成为但洗于美国和阿根廷的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被称为“欧洲粮仓”,中国从欧洲进口的粮食99%来自甲国。
(1)分析地形因素对甲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
(4分)(2)说明中国成为甲国重要粮食出口对象的条件。
(3分)(3)阐述气候对A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特征的主要影响。
(5分)(4)在下图中绘出B城(30°E,50°N)春分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并标出最大太阳高度度数。
(3分)29【加试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图1为我国陕西省地理事物示意图,图2为西安建成区面积度城镇人口变化曲线。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扣国成立初期,位于陕北的延安市森林覆盖率不足10%。
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由1 996年的16. 3%猛增到的46. 35%,增速为全国第一。
市内河流输沙总量也由1996年的2 68亿吨减少到的1. 93亿吨。
材料三陕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目前该省矿产赍源主要有露天开采和矿井采掘两种开发方式。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延安市植树造林对域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4分)(2)说明西安市城市化对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主要改变。
(4分)(3)说出陕西省矿产资源开采对当地水资源的主要影响。
(4分)(4)渭河平原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区,“春旱”也更为严重。
说明“春旱”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影响。
(3分)“超级全能生”浙江省选考科目8月联考(A卷)地理参考答案1.A【解题思路】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掌握。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空间定位功能,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定位导航服务。
资源普查、灾害监涮是遥感技术的功能,空间查询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故选A。
2.C【解题思路】本题以花岙岛的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类岩石成因及地球的内部圈层。
玄武岩按成因分类属于岩浆岩,由岩浆玲凝作用形成,软流层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故选C。
3.A【解题思路】本题以花岙岛的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学生针对景观特点分析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能力。
风化是最普遍的外力作用,图示海浪景观主要受物理风化作用;根据景观位置,得出该地的主要外力来源还有海浪,根据景观地貌特征,得出该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为侵蚀。
故选A。
4.A【解题思路】本题以穗国两大地形单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某区域典型的地理特征。
图示为穗国尺度较大的甲、乙两个地形单元,甲地形单元比乙地形单元高4000米左右,且甲地地形平坦,海拔高,应是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典型的地理特征为高寒。
故选A。
5.D(解题思路】本题以“我国甲、乙两大地形单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甲、乙两地海拔相差4 000米左右,甲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少,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因此气温较低;乙地海拔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但吸收的地面辐射也多,因此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
夜间,甲地地面辐射弱,且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乙地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