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逻辑学试题
四、图解题(每题 4 分,共 8 分) 1、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标有横线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红楼梦》 (A)是中国小说(B),也是古代小说(C),但不是武侠小说(D)。 贾宝玉(E)是小说中塑造的不朽的艺术形象(F)。 2、若 MIP 为假而 SAM 为真,请用欧拉图表示 S 与 P 可能有的各种外延关系。 五、表解题(每题 3 分,共 6 分) 1、请用真值表方法解答 pq 与 pq 之间为何真假关系? 2、列真值表说明:在甲与乙不能同时上场比赛的条件下,“若甲不上场比赛,则 乙上场比赛”与“要么甲不上场比赛,要么乙不上场比赛”的真值情况是否相同。 六、分析题(每题 4 分,共 16 分) 1、以“没有任何犯罪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和“私拆他人信件的行为不是合法行 为”作前提,能否必然推出“私拆他人信件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为什么? 2、以下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故凡是可战胜的就不是正义的事业。 3、如果同时肯定如下 A、B、C 三个判断,是否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为什么? A、如果这家公司破产了,就要清偿债务。 B、这家公司破产了。 C、这家公司不清偿债务。 4、下列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 直言判断就是本身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可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肯定 判断和否定判断。 七、证明题(5 分) 根据三段论基本规则证明:一个第二格的有效三段论,大前提必须为全称判断。 八、综合题(每题 7 分,共 14 分) 1、某公安局的刑侦员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对某案的嫌疑犯 ABCDEF 作了如下断定: 甲:“我认为 F 和 C 至少一个是凶犯。” 乙:“B 不是凶犯,而 E 是凶犯。” 丙:“A、B 都不是凶犯。” 丁:“D 可能不是凶犯。” 戊:若 E 是凶犯,那么 B 也一定是。 己:F 和 C 都不是凶犯。 庚:D 必定是凶犯。 辛:我认为 A 是凶犯。 事后证明这八个判断中只有三个是正确的,请判定谁是凶犯,并请写出推导过程。 2、某董事会在确定赴某国谈判的代表团人选时,各位董事发表了以下意见: (1)B、D 二人不能都参加代表团; (2)如果 C 参加,那么 D 也要参加; (3)只要 A 参加,B 就要参加; (4)如果 E 和 F 都参加,那么 C 也要参加;
南京大学逻辑学试题(2004.6.)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大小题号;在 每一张答题纸上均写明姓名、学号、所属院系,留学生请注明所属国家或地区)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1 分) 1、在形式 pq 中,逻辑常项是( 1 )。 2、从概念外延间的关系看,“辩论队”和“辩论队员”是( 2 )关系,“传递 关系”和“非传递关系”是( 3 )关系。 3、反证法是先反驳与论题具有( 4 )关系的判断,然后根据( 5 )律确 定论题为真。 4、有效演绎推理不可能前提( 6 )而结论( 7 ),否定结论而( 8 )前提 必导致逻辑矛盾。 5、科学假说的证伪所使用的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 9 )式。 6、违反类比推理合理性准则的逻辑错误称为( 10 )。 7、 充分条件假言连锁推理的主要逻辑机理, 是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 11 ) 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1、人们有时这样问律师:“你明知罪犯有罪,为什么还尽力地为他辩护?”律师 答:“我这样做是为了维护法律赋予被告的合法权利,这对于法律的公正是必不可少 的。” 从律师的回答中,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只有维护被告(即使是真正的罪犯)的合法权利,才能保证实施法律的公正。 b、只要维护被告(即使是真正的罪犯)的合法权利,就能保证实施法律的公正。 c、如果剥夺被告(即使是真正的罪犯)的合法权利,那么就不能保证实施法律 的公正。 A、a、b 和 c B、只有 a C、只有 a 和 c D、只有 b 和 c E、只有 a 和 b 2、有人说:“李华想攻读 MBA,所以他一定想从事商业。” 下述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A、许多生意人想获得 MBA 学位。 B、没有 MBA 学位的人都不想从事商业。 C、凡是想获得 MBA 学位的人都想从事商业。 D、有些经营有方的生意人是获得过 MBA 学位的。 E、获得 MBA 学位是从事商业的有利条件。 3、有人说:“学生甲上了业余体校,他一定想当优秀运动员。” 下述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上述推断? A、所有上业余体校的学生都想当运动员。 B、有些优秀运动员是业余体校学生。
B、“并非如果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就害怕战争”与“我们不害怕战争, 但是我们热爱和平”。 C、“并非科学可能终结”与“科学必然不会终结”。 D、“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与“并非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E、“并非必须出示证据”与“不允许不出示证据”。 7、下列断定中违反逻辑基本规律的有: A、同时否定 SAP 与 SEP B、同时肯定 pq 与 pq C、同时否定必然 p 与可能非 p D、同时否定 pq 与 pq E、同时否定必须 p 与允许非 p 8、“如果想取得出色的成绩,那就必须付出艰巨的劳动”等值于: A、如果不想取得出色的成绩,就不必付出艰巨的劳动。 B、只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就一定会取得出色的成绩。 C、如果不付出艰巨的劳动,就不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D、并非不付出艰巨的劳动也能取得好成绩。 E、只有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才说明付出了艰巨的劳动。 9、下列言行中表现出“反理性”思维方式的是: A.我不支持反恐战争并不意味着支持恐怖主义。 B.“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是大贪官慕 绥新发明的,因此我们再也不要使用这种荒谬言论了。 C.我认为从有的 S 是 P,一定可推出有的 S 不是 P D.我承认 PAM,也承认 SAM,但拒绝承认 SAP E.我承认 MAP,也承认 SEM,但拒绝承认 SEP 10、下列形式为逻辑真理(永真式)的是: A、p∧q → p∧q∨r B、(┐p→q)∧(r→ ┐s)∧(q∨┐s) → ┐p∨r C、MIP∧MAS→SAP D、S0P → POS E、SIP → ┐PES 11、在“穆勒五法”中,除被研究现象外,要求其他相关情况都相同的探求因果联系 的逻辑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E、剩余法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尊重论证”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共同特征。 B. 逻辑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普适工具。 C.探求真理既不能诉诸权威也不能诉诸群众, 而应培育理性的独立思考的能 力。 D. 只要合乎逻辑就可正确思维。 E.指明一个论证的论据虚假,其论题即不攻自破。
(5)A 和 F 都要参加。 请问,如果以上意见都得到遵守,E 是否参加代表团?请写出推导过程。
南京大学逻辑学试题(2003.12.)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并注明大小题号; 在每一张答题纸上均写明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 留学生请注明所属国家或地区) 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9 分) 1、从词项的外延关系上看,“法庭”与“法官”是(1)。 2、对于类似 “父在母先亡”这样的语句,要解决其语义歧义性,应采用(2) 惟一确定原则。 3、从逻辑常项、变项角度看逻辑形式“┐p→q”与“p∨┐q”,它们具有不同 的(3)。 4、复合命题公式有三大类,即协调式(适真式)、矛盾式(永假式)和(4)。 5、二难推理破坏式的主要逻辑机理,是运用假言推理的(5)式。 6、像“东施效颦”那样违反类比推理合理性准则的逻辑错误称为(6)。 7、从关系的传递性角度看,“朋友”属于(7)关系。 8、命题间形式上的“蕴涵关系”可以划分为“差等关系”和“(8)关系”。 9、 反证法通过驳倒反论题而确定论题为真, 其所运用的是逻辑基本规律中的 (9) 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2 分) 1、有人说:“科学不是宗教,宗教都主张信仰,所以主张信仰都不科学。” 以下哪项最能说明上述推理不成立? A. 所有渴望成功的人都必须努力工作, 我不渴望成功, 所以我不必努力工作。 B. 商品都有使用价值,空气当然有使用价值,所以空气当然是商品。 C. 不刻苦学习的人都成不了技术骨干,小张是刻苦学习的人,所以小张能成 为技术骨干。 D. 台湾人不是北京人,北京人都会说汉语,所以,会说汉语的人都不是台湾 人。 E. 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都应受到社会的谴责,所以应受到社会 谴责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2、网络写手蔡智恒在其成名作《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开头写道:“如果我有 一千万,我就能买一座房子。我有一千万吗?没有。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如果 我有翅膀,我就能飞。我有翅膀吗?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飞。” 下列哪一个选项,其手法与逻辑谬误都与上面诗句中的类似? A.假如你是天边的月,我就是月边的星。假如你是山上的树,我就是树上的 藤。 B.假如只依靠我厂的力量,是不能攻克这个难关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外 部协作,联合攻关。 C.正因为已经不是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所以我们要靠自己去争取定单, 而不是等待政府的定货。
8.吴大成教授:各国的国情和传统不同,但是对于谋杀和其它严重刑事犯罪 实施死刑,至少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公开宣判和执行死刑可以有效地阻止恶 性刑事案件的发生,它所带来的正面影响比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肯定要大得多, 这是社会自我保护的一种必要机制。 史密斯教授: 我不能接受您的见解。 因为在我看来, 对于十恶不赦的罪犯来说, 监禁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而一般的民众往往以为只有死刑才是最严厉的。 以下哪项是对上述对话的最恰当评价? A.两人对各国的国情和传统有不同的理解。 B.两人对什么是最严厉的刑事惩罚有不同的理解 C.两人对执行死刑的目的有不同的理解。 D.两人对产生恶性刑事案件的原因有不同的理解 E.两人对是否大多数人都接受死刑有不同的理解 三、双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1、中央文件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 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说明,以往 把“公有制经济”局限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认识,在概念的使用上错在: A、划分标准不同一 B、子项相容 C、多出子项 D、子项不穷尽 E、划分子项之和不等于母项 2、“选言判断”可以概括为: A、相容选言判断 B、选言推理 C、假言选言推理 D、复合判断 E、判断 3、“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青年”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E、两者既是集合概念又是非集合概念 4、判断间的下列关系中,不属于对称关系的是: A.差等关系 B.蕴涵关系 C.矛盾关系 D.反对关系 E.独立关系 5、下列判断间具有矛盾关系的是: A.“有选民拥护所有候选人”和“所有选民拥护有的候选人” B.“所有真理都接受实践检验”和“有的真理不接受某些实践检验” C.“所有规律都可为人所认识”和“有规律不能为任何人认识”。 D.“我们反对任何恐怖主义行径”和“我们不反对有的恐怖主义行径” E.“所有人都不爱有的人”和“有的人不爱任何人”。 6、下列判断间具有等价关系的是: A、“并非发光的都是金子”与“并非发光的都不是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