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点(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点(普通心理学-意识和注意)【圣才出品】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考点
专题5意识和注意
考点1意识的基本概念
1.意识的机能和作用
(1)定义
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2)基本特征
觉知性、能动性和历史制约性。

(3)意识的作用
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

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
间模式)。

③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2.意识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1)20世纪初,行为主义兴起,把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2)1929年,汉斯·伯格发明了脑电图仪,为心理学家研究意识提供了新的手段。

(3)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后,恢复了对意识的研究。

斯佩里关于裂脑人的研究大大促进了对意识的研究和思考。

(4)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后,意识经验受到特别重视。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将人的认知过程、神经机制以及病理学的临床发现结合起来,对推动意识研究的进展有重要意义。

(5)近30年来,对意识的研究吸引了众多心理学家的兴趣,并作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

3.非意识、潜意识、无意识
(1)非意识过程
涉及那些既不存在于意识,也不存在于记忆中却影响着基本的躯体和心理过程的信息。

(2)潜意识过程
涉及的信息并不在现实意识中,但却在记忆中,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从记忆中抽取出来。

(3)无意识过程
常常用于指所有不具意识性的过程。

人的大部分的心理活动或过程是无意识的,意识只
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

考点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1.睡眠与梦
(1)睡眠
个体间睡眠的时点、睡眠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差异,但都遵循睡眠-清醒这一模式。

①脑电波
通过精确测量脑电变化并绘成相应的脑电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揭示睡眠的本质。

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5个阶段。

表1-5-1大脑状态与脑电波变化
②睡眠的功能
a.恢复理论认为,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

b.生态学理论认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能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

(2)梦
对梦的功能的解释长期存在分歧。

①精神分析学家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示,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

②心理学观点认为,梦是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

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

梦则是人们的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

③认知观点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在有些情况下,个体在梦境中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这一现象被称为清醒梦境或明梦。

2.催眠
(1)定义
催眠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表现为一些人对暗示有特殊的反应能力,并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变化。

(2)催眠的步骤
①让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把外界的干扰减少到最小。

②催眠师要求被试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情,并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被试的感受和体验。

③被试慢慢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会顺从和接受催眠者的指示做一些动作或事情,并对催眠者的描述信以为真。

(3)特点
①催眠状态的脑电记录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是一样的。

②催眠状态由于个体间易受暗示的程度存在差异,催眠的力量在于被催眠者的可催眠性。

③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

3.白日梦与幻觉——意识的自发漂移
白日梦或幻觉的内容一般包括:成功或失败、攻击或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等。

在很大程度上,白日梦是以个体的记忆或想象的内容为基础自发产生的,经历过的事件对白日梦的内容有重要影响。

考点3注意
1.注意的特点和功能
(1)注意的概念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密不可分。

①指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的想象。

②集中性是指当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的现象。

(2)注意的功能
表1-5-2注意的功能
2.注意的分类
(1)不随意注意
①定义
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②原因
a.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等。

b.个体本身的状态。

包括人的需要、兴趣、爱好、期待等。

(2)随意注意
①定义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其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②原因
a.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

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b.对兴趣的依从性。

有趣的事物易于引起随意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