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原虫学
第一节 概述
一、 一般形态结构
原虫(原生动物):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单细胞
能够完成全部生命活动
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腔道、体液、组织和细胞内
细胞结构
大小:1~30um,形态多样
基本结构:表膜、细胞质、细胞核
运动器官:鞭毛、纤毛、伪足和波动嵴
特殊细胞器:动基体,为动基体目原虫所特有
顶符合其,复顶门虫体阶段所特有的
二、 生物学基本特征
(一) 营养
营养方式:4种
植物式营养
动物式营养:胞饮和吞噬
食腐性营养:细胞膜渗透和胞饮
渗透:营养分子直接通过外膜进入。又包括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三种方式。
(二) 排泄和渗透压调节
大多数原虫可以排氮。他们的大部分氮是以氨形式排出的,大部分氨直接通过细胞膜扩散到周围环境中。此外,还产生一些性质不明的废物。细胞内寄生虫所产生的废物蓄积在宿主细胞内,对宿主有毒性。常见的废物有丙酮酸和短链脂肪酸。
伸缩泡与渗透压调节关系密切,对自由生活的淡水原虫有重要意义。
(三) 生殖
原始的生殖方式,有无性和有性生殖两种
1. 无性生殖:
二分裂:即一个虫体分裂为两个。
裂殖生殖:也称为复分裂。细胞核和其基本细胞器先分裂数次,而后细胞质分裂,同时产生大量的子代细胞。
孢子生殖:即一个卵囊,在外界和体内发育,形成含多个孢子的卵囊,孢子囊内的合子变为结合孢子,结合孢子在分裂发育为子孢子,此种生殖往往在配子生殖后出现。
出芽生殖:即先从母细胞边缘分裂出一个小的子个体,逐渐变大。
内出芽生殖:又称内生殖,即先在母细胞内形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成熟后,母细胞被破坏。
2. 有性生殖
结合生殖:两个虫体并排结合,进行核质的交换,核重建后分离,形成两个含有新核的虫体。
配子生殖:虫体在裂殖生殖过程中,出现性的分化,一部分裂殖体形成大配子体,一部分形成小配子体。小配子体进入大配子体内,结合形成合子。 (四) 包囊
许多原虫可以分泌一种保护性外膜,并进入静止阶段。这种静止期虫体称作包囊。
在包囊形成过程中,虫体还蓄积储备一些食物,如淀粉和糖原等。运动器官的放射器部位可能部分或全部消失,一些其他结构如伸缩泡也难以辨认。
第二节 泰勒虫病
一、 病原:泰勒科、泰勒属的各种原虫寄生于牛、羊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内引起的疾病。
二、 宿主和寄生部位
宿主:牛、羊、野生动物
寄生部位: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
媒介:蜱 期间传播
分布:西北、东北和华北
症状:高热、嗜留,贫血和体表淋巴结肿大
三、 形态
红细胞内:配子体,多种形态
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裂殖体(石榴体)
四、 生活史
子孢子随蜱唾液→牛→淋巴细胞核巨噬细胞→进入全身
裂殖生殖反复进行,部分形成小裂殖体(有性)→小裂殖体→配子体(在红细胞中,配子生殖)
蜱吸血吸入配子体,变为大小配子,结合成合子,转变为动合子。动合子进入蜱的肠管、体腔;当蜱蜕化时,虫体进入蜱的唾液腺 细胞,形成合孢体,进行孢子生殖,产生子孢子。
配子体→大小配子→合子→动合子→孢子体→多个子孢子→进入网状内皮系统发育为裂殖体(无性)→裂殖子→有性的裂殖体→有性的裂殖子→配子体
在牛羊体内和蜱体内属于无性生殖,在红细胞内属于有性生殖。
总结:感染泰勒虫的蜱在牛体吸血时,子孢子随蜱的唾液进入牛体,首先侵入局部单核巨噬系统的细胞内进行裂体生殖,形成大裂殖体。大裂殖体发育形成后,形成许多大裂殖子,又侵入其他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重复上述的裂体生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虫体随淋巴和血液循环向全身扩散,并侵入其他脏器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在进行裂体生殖。裂体生殖进行数代后,可形成小裂殖体,小裂殖体发育成熟后,形成许多小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发育为配子体。
幼蜱/若蜱在病牛身上吸血时,把带有配子体的红细胞吸入胃内,配子体由红细胞逸出并变为大小配子,二者结合形成合子,进而发育成为杆状的能动的动合子。当蜱完成蜕化时,动合子进入蜱唾液腺的腺细胞内变为圆形的合孢子,开始孢子生殖。
五、 流行病学
媒介:璃眼蜱 大裂殖体 裂殖生殖(无性) 宿主:牛
传播方式:期间传播
发病季节:6月始,7月达高潮,8月逐渐平息
发病年龄:1~3岁高发
病死率:16%到60%
疫区牛:多隐性感染 带虫免疫现象普遍
六、 致病机理
局部:侵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裂生殖,虫体和毒素直接破坏宿主细胞,细胞坏死、增生,局部充血,渗出增加,出现急性炎症。
全身:虫体在局部淋巴结和全身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分裂繁殖,全身出现淋巴结、脏器与局部相同的变化,病畜全身症状。
七、 症状
潜伏期14~20天,3~20天死亡
高热病初40~42℃,嗜留热,然后41℃
全身症状,精神沉郁
呼吸、心率
黏膜黄染,出血、水肿
食欲下降,消化系统紊乱
体表淋巴结肿大,触痛
血常规、贫血,红细胞下降,血沉快,红细胞异性
病理变化:贫血、出血、溃疡
第三节 球虫病——辨别:卵囊形态,宿主转性,寄生部位
一、 病原种类——辨别:根据卵囊内孢子囊和子孢子数辨别
艾美耳属:每个卵囊有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两个子孢子。
等孢属:卵囊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子孢子。
温扬属:卵囊含有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子孢子。
泰泽属:卵囊含有8个裸露子孢子,无孢子囊。
7种得到世界公认的球虫种(致病性由强到弱)——混合感染
柔嫩艾美耳球虫:盲肠,致病性最强。
毒害艾美耳球虫:繁殖生殖在小肠,配子生殖在盲肠;致病性仅次于柔嫩艾美耳球虫。
堆型艾美耳球虫:十二指肠和空肠,致病性较强。
巨型艾美耳球虫:小肠中段,中等致病力。
布氏艾美耳球虫:小肠后部,盲肠近端和直肠;致病性较强。
早熟艾美耳球虫:小肠前三分之一处,致病性较轻。
和缓艾美耳球虫:小肠前半段;致病性较轻。
不同国家、地区、地域、鸡场内所含的虫种不同,优势种不同。
不同地区分离的同种球虫不同地理株的致病性及普通生物学特性有差异。
不同虫体各阶段时间和繁殖生殖代次不同
不同虫种潜伏期不同
(孢子化卵囊有侵袭力,新鲜无)
二、 生活史→侵入肠上皮细胞,崩解肠上皮细胞→便血
三个阶段
孢子生殖(体外)
配子生殖(体内) 裂体生殖(体内)
不同虫体各阶段时间和裂殖生殖代次不同
不同虫种潜隐期不同
卵囊排入空气中形成孢子化卵囊,被鸡食入在嗉囊中各种酶的作用下脱去孢子囊释放出子孢子,子孢子侵入小肠上皮细胞进行裂体生殖产生裂殖体,裂殖体发育为裂殖子,裂殖子进一步发育为大小配子体,发育为大小配子,激活为动合子,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入空气中)、
卵囊→孢子化卵囊→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大小配子体→大小配子→合子→动合子→卵囊→含孢子囊的卵囊→含子孢子的卵囊
发育史中呈现的多种形态:子孢子,滋养体,繁殖子,裂殖体,大配子体及大配子,小配子体及小配子,合子,未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
三、 流行特点
卵囊的抵抗力:孢子化卵囊在外界一般可存活半年以上,在潮湿阴暗处可以存活15~18个月,一般杀死WSW的有效浓度的消毒液对其无效。卵囊对5%的福尔马林、10%的硫酸都有抵抗力,但氨气、溴化甲烷可杀死卵囊。
发病季节:北方以5~8月份最多,青海主要在7~8月发病,而南方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对北方地区来说,若舍内温度保持在10℃以上,则随时会爆发球虫病。
动物年龄:一般幼龄畜禽的发病率、死亡率高于成年。鸡2月龄尤以2周龄最多发,兔12周龄,牛4~9月龄,绵羊1~2月龄多发,仔猪多发。
宿主转性:球虫具有宿主转性,即鸡的球虫不寄生于兔。
其他因素:饲养管理不好,营养不全,维生素缺乏,拥挤,潮湿其发病率就高,死亡率也高,主要经中间宿主感染,鸟、蝇、饲养人员可机械性传播虫卵。
各种球虫虫卵形态、寄生部位、危害与流行特点:见书285页。
四、 病变
球虫孢子化卵囊被宿主食入后,在消化道经十二指肠液和胰蛋白酶的作用,消化卵囊,子孢子逸出钻入肠上皮细胞进行裂体生殖,产生第一代裂殖体,成熟后连同宿主肠上皮细胞一起崩解释放大量裂殖子,裂殖子再进入新的肠上皮细胞进行第二代裂体生殖。这样对宿主上皮细胞的破坏很大。加之肠道细菌的作用,引起肠炎。崩解的肠上皮细胞被机体吸收,还会引起神经症状。
鸡:患盲肠球虫时,可见肝脏肿大,暗红色,切开可见一白色芯,涂片可见大量卵囊,患毒害球虫病时可见小肠中部充血、出血。
兔:患肝球虫病时,可见肝脏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灰白色结节,切开结节涂片后可见大量卵囊。
五、 诊断
由于鸡的带虫现象普遍,所以仅在粪便和肠壁刮取物中检获卵囊,不足以作为鸡球虫的诊断依据
正确诊断方法:
病例剖检级肠道涂片检查 病变记分 粪便记分 卵囊计数 虫种综合鉴定:卵囊形态,肠道病变,雏鸡传代,测定潜隐期,分子生物学鉴定
据发病季节,动物年龄,症状可定为可疑。对死亡的进行解剖。剖检的共同变化为:急性的表现,肠道出血、充血,慢性的可见肠壁上有灰白色结节,切开涂片后可见大量不同发育期的卵囊。
病原学检查: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发现大量的卵囊即可确诊。注意刚开始下俐时卵囊不多,因为此时正在进行裂体生殖,所以应连查三天。
单卵囊分离技术:鸡体采取卵囊,用饱和溶液浓集法收集卵囊,离心后沉淀物置于2.5%重铬酸钾中,27℃温箱中培养使其孢子化,在镜下分离至种,再将单个卵囊接种于无虫动物,在收集、分离即可收到单卵囊。
六、 治疗
治疗原则
1. 越早越好,在用药时应注意轮换用药或穿梭用药。因球虫极易产生抗药性,同一类药物则不能轮换使用,同一种药物最长不能使用半年。
穿梭用药:即在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至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常常是将化学药品和离子载体类药物穿梭应用。
轮换用药:即合理的变化使用抗球虫药,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抗球虫药,或不同批次的鸡使用不同的抗球虫药。
2. 在用抗球虫药治疗的2~3天内,动物仍会因球虫病死亡。原因为,多数抗球虫药对球虫无杀灭作用,只能抑制其繁殖,抗球虫药对球虫引起的病理变化和消化功能紊乱无作用,这些应向畜主及时交代清楚。
3. 在使用抗球虫药治疗的同时,给动物服用乳酶生或酶母片,给予维生素A制剂或富含胡萝卜素的饲料,可改善病畜的消化工能,从而提高疗效。
七、 治疗药物
鸡:球痢灵,克球粉,盐霉素,速丹,氨丙啉,敌菌净,马杜拉霉素。
兔:氯苯胍,莫能霉素,控制球虫病的发生:复方敌菌净,磺胺二甲基嘧啶
牛:呋喃西林,氨丙啉,莫能霉素
羊:痢特灵,氨丙啉,磺胺喹恶啉
猪:呋喃西林,百球清
八、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粪便或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
饲槽、用具应定期清洗,用热消毒。工作人员的手沾染粪便时,要清洗后方可准备饲料和抚喂幼畜。
幼畜应尽早和成畜分开饲喂,新引进的幼畜应隔离检查,无病后方可合群,对鸡可采取网上饲养或提前孵化。
尽力灭鼠、蝇嘞及其他昆虫。杜绝卵囊的散布,同时严格控制进入饲养场的车辆和人员。
药物预防,在发病季节用上述药进行预防
免疫预防,目前用致弱继代虫苗、基因工程苗。
第四节 弓形虫病
人畜共患病,宿主范围广,对人蓄危害巨大
一、 病原——刚地弓形虫
单细胞动物,属于广义的球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