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屠宰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
屠宰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
自胴体两侧横膈肌脚各取一小块 旋 毛 虫 压 片 镜 检 法
肉样,先撕去肌膜作肉眼观察,然
后顺肌纤维方向随机剪取米粒大肉
样24块,进行压片镜检。旋毛虫包
囊与周围肌纤维有明显的界限,镜
下包囊内的虫体呈螺旋状,被旋毛
虫侵害的肌肉发生变性、肌纤维肿
胀、横纹消失,甚至发生蜡样坏死。
旋毛虫生活史
肌肉压片
猪囊尾蚴多寄生于肩胛外侧肌、臀肌、
咬肌、心肌、脑部、眼球等部位,我国规定
检验部位为咬肌、深腰肌和膈肌,其他可检
验部位为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等。
肌肉中有许多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囊
内充满液体,囊壁有一圆形、粟粒大的乳白 色头节,显微镜下可见头节周围有4个圆形 吸盘和2圈角质小钩。
2、牛囊尾蚴是寄生于人体内 的无钩绦虫的幼虫—牛囊尾蚴在牛 体内寄生所引起的疾病。本病主要 寄生在牛的咬肌、舌肌、肋间肌、 心肌和膈肌等部位,我国规定牛囊 尾蚴主要检验部位为咬肌、舌肌、
钙化的包囊体积小,滴加10%稀盐酸将钙盐溶解后,
可见到虫体或其痕迹。
囊虫的囊包为单层,囊液不清晰,不见有螺旋形虫 体,滴加稀盐酸溶解后,可见到崩解的虫体团块和特征
的角质小钩,囊包周围形成厚的结缔组织。
住肉孢子虫的虫体呈灰色柳叶形,钙化多从虫体部
开始,滴加稀盐酸溶解后不见虫体,钙化的虫体周围不
形成结缔组织包膜,与其毗邻的肌纤维横纹不消失。
九、华枝睾吸虫病
是华枝睾吸虫寄生于猪胆管内所
引起的一种吸虫病。除感染猪外,也
可寄生于人、狗等。(生活史)
(一)鉴定
虫体扁平,呈叶状,前端销尖,后端较钝,
体表光滑,虫体长10~25mm,宽3~5mm。由
于虫体机械性刺激引起胆管和胆囊发炎,管壁
增厚,消化机能受到影响。严重感染时,虫体
阻塞胆管,出现黄疸现象,长时间寄生后,肝
常出现神经症状、头昏眼花、视力模糊和声音嘶哑
等。人患绦虫病时,身体虚弱,消化不良,经常腹
痛、下痢,有时恶心和呕吐。
(一)鉴定 1、猪囊尾蚴病 是寄生于人体小肠内的有钩绦虫
的幼虫在猪体内寄生所引起的疾病。
轻症者在临床上不易觉察,严重感染时才呈现症状, 如前肢僵硬,后肢不灵活,左右摇摆,似醉酒状,反应 迟钝等,寄生在大脑,则出现痉挛或因急性脑炎而突然 死亡。
(一)鉴 定
肝片吸虫虫体扁平,呈柳叶状。牛羊急性感
染时,肝肿胀,被膜下有点状出血和不规整的出
血条纹,慢性病例,肝脏表面粗糙不平,颜色灰
白,部分胆管显著扩张,常突出于肝脏表面,呈
白色或灰黄色粗细不均匀的索状。切开肝脏,可
见胆管黏膜由于结缔组织极度增生而肥厚,胆管
内有虫体。
(二)卫生处理 1、病变轻微的,割除病变部分, 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场。 2、病变严重的,整个脏器作工 业用或销毁。
华枝睾吸虫
第二节
其他寄生虫病
一、球孢子虫病 二、肺线虫病 三、细颈囊尾蚴病 四、肾虫病 五、前后盘吸虫病 六、猪浆膜丝虫病 七、蠕形螨病
一、球孢子虫病 是球孢子虫所致牛、羊等的一种慢性寄生 虫病。特征是皮肤过度增生肥厚而表现为慢性 皮炎、脱毛、皲裂,因此又名厚皮病。
(一)鉴
定
该虫寄生于牛的皮肤、皮下结缔组织、筋膜、
中国歼—10战机
脂肪中的孟氏双槽蚴
孟氏双槽蚴
虫体盘曲成团,如脂肪结节状
四、弓形虫病 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 畜共患原虫病。猪的感染率较高, 猪场中可以导致大批突然发病死亡 率可达60%以上。人因接触和生吃 患有本病的肉而感染。
(一)鉴 定
急性感染病猪体温升高到40.5—42℃以上,稽留
脏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萎缩,
毛细血管栓塞,引起肝硬化。
(二)卫生处理
(同肝片吸虫病)。
1、病变轻微的,割除病变部分,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场。 2、病变严重的,整个脏器作工业用或销毁。 第一节 完
华枝睾吸虫的发育,淡水螺是第一中
间宿主,淡水鱼、虾是第二中间宿主。
美国戴高乐号航母
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混在粪便中排出体外,
孟氏双槽蚴主要寄生在猪的腹肌、膈肌、 肋间肌等肌膜下或肠系膜的浆膜下和肾周围等 处,宰后检验中最常于腹斜肌、体腔内脂肪和 膈肌浆膜下发现,盘曲成团,如脂肪结节状, 展开后如棉线样,如寄生于腹膜下,虫体则较
为舒展。
(三)卫生处理 1、虫体较少时高温处理后出场。 2、虫体数量过多,局部作工业用或销毁。
吃未熟透的含有幼虫包囊的肉,可能染上旋毛虫病
三、孟氏双槽蚴病 是孟氏双槽绦虫的幼虫—双槽蚴(也称裂头蚴)寄 生于猪、鸡、鸭、蛇等肌肉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成虫寄生于狗、猫等动物的小肠内,人吃了未熟含有双 槽蚴的肌肉而感染。 (一)鉴定 孟氏双槽蚴为乳白色扁平的带状虫体, 头似扁桃,伸展时如长予,背腹各有一纵行吸沟,虫体 向后逐渐变细,体长1—100cm ,偶尔可见长达1-2m 的虫体。
羊肝片吸虫
成虫寄生在牛、羊肝脏胆管内。成虫排出的虫卵随胆汁排在肠道内,和粪
便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育成毛蚴。毛蚴从卵内出来在水
中自由游动,遇到锥实螺,即迅速穿过其体内进入肝脏,变成胞蚴,继续发 育为雷蚴、尾蚴,尾蚴成熟后离开锥实螺在水中成为囊蚴,牲畜饮水或吃草
时吞进囊蚴即可感染。囊蚴在肠内破壳而出,穿过肠壁经体腔而达肝脏。
猪体内旋毛虫常寄生于膈肌、舌肌、咬肌、肋间肌、
腰肌等,其中膈肌部位发病率最高,并多聚集在筋头和
肌肉表面。我国规定的检测方法是压片镜检法。
(二)鉴别诊断 旋毛虫包囊特别是钙化后的包囊易
与囊虫、住内孢子虫及其他肌肉内含物混淆,可以从
以下方面区别:
1、包囊与虫体形态。
旋毛虫包囊的壁是双层的,虫体通常呈螺旋状,
腰深肌和膈肌。
(二)卫生处理
1、整个胴体在去除皮下脂肪和体腔脂肪后化制处理。 2、胃、肠、皮张不受限制出场。除心脏以外的其他脏 器检验无囊尾蚴的,亦不受限制出场。 3、患畜胴体剔下的皮下脂肪和体腔脂肪,炼制食用油。
二、旋毛虫病
旋毛虫是由旋毛线虫寄生于哺乳动物 体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屠畜中主要感染 猪和狗,对人危害较大。 (一)鉴定
不退,呼吸困难,流水样或黏性鼻液,咳嗽、呕吐。
耳、鼻、后肢、股内侧、下腹部有紫红色斑点或点状
出血。宰后病变主要有肠系膜、胃、颌下及腹股沟淋
巴结 肿大、硬结,质地较脆,切面呈砖红色或灰红色,
不浆液渗出。急性型的全身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汁,
呈灰白色;肺水肿,切面间质增宽,有多量浆液流出,
肝脏变硬、有坏死点,肾表面和切面有出血点。
3、羊住肉孢子虫病
主要寄生于食道、膈肌
和心肌等处,呈椭圆形,最大
的虫体长达2cm,宽近1cm。
美企业号航空母舰
(二)卫生处理 1、全身肌肉发现虫体,但数量较少的,不受限制出场。 2、全身肌肉有较多虫体,且肌肉有病变的,整个胴体作 工业用或销毁;肌肉无病变的,高温处理后出场。 3、局部肌肉发现较多虫体的,局部高温处理后出场,其 他部位不受限制出场。 4、水牛食管有较多虫体的, 食管作工业用或销毁。 器及淋巴结割除后作工业用 或销毁。 2、胴体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场。 3、皮张不受限制出场。
五、棘球蚴病
又称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 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 寄生于牛、羊、猪和人的肝、肺 等器官中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一)鉴定
严重感染时,病畜消瘦,咳嗽,
右侧腹部膨大。棘球蚴主要寄生于肝脏,其次是 肺脏。肝、肺体积显著增大,表面凹凸不平,可
如落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吞食后,即在消化
道内孵出毛蚴。毛蚴进入淋巴系统和肝脏,发育
为胞蚴、雷蚴和尾蚴。成熟的尾蚴离开螺体游于
水中,遇到第二中间宿主,钻入其肌肉内,形成
囊蚴。人、猪、犬和猫等吞吃含有囊蚴的生鱼、
虾或未煮熟的鱼或虾肉而感染。囊蚴在十二指肠
脱囊,童虫沿着胆汁流动逆方向移行,经总胆管
到达胆管发育为成虫。
定
又称猪肺丝虫病或猪后圆线虫病,虫体呈丝线状,寄
生于猪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肉眼病变一般不明显, 在肺膈叶腹面边缘有楔状肺气肿区,支气管增厚、扩张, 靠近气肿区有坚实的灰色小结,小支气管周围淋巴样组织 增生和肌纤维肿大,支气管内有虫体。
2、羊肺线虫病 又叫羊网尾虫病或肺丝虫病。病理变化 为尸体消瘦、贫血,支气管和纵膈淋巴结肿 大。支气管内含有黏性分泌物团块,团块中 有大量成虫、幼虫和虫卵。
七、复腔吸虫病 是由予形复腔吸虫引起的疾病,虫体寄生 在牛、羊、猪等动物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多 与肝片吸虫混合感染。
(一)鉴定
虫体比肝片吸虫小,5~15mm,宽
约1.5~2.5mm,扁平而透明,呈棕红色,虫体的机械刺 激和毒素作用,可见胆管壁增生或黏膜卡他性炎症,胆 管常呈粗细一致的粗索状,病程久或严重侵袭时,可导 致不同程度的肝硬变,边缘部分尤为明显,切开较大的 胆管,可见虫体随胆汁流出。 (二)卫生处理 同肝片吸虫病。
第七章
屠畜常见寄生虫病的鉴定与处理
第一节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第二节 其他寄生虫病
第一节
一、囊尾蚴病 二、旋毛虫病
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六、肝片吸虫病 七、复腔吸虫病 八、住肉孢子虫病 九、华枝睾吸虫病
三、孟氏双槽蚴病 四、弓形虫病 五、棘球蚴病
一、囊尾蚴病 俗称囊虫病,是由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一种人畜 共患寄生虫病。人感染时,在四肢、颈背部皮下出 现半球形结节,重症病人有肌肉酸痛、全身乏力、 痉挛等表现。虫体寄生于脑、眼、声带等部位时,
找到棘球蚴,有时也可在脾、肾、皮下、肌肉等
处发现。切开棘球蚴可有液体流出,形成腔洞,
将液体沉淀,用肉眼或在放大镜下可见许多蚴,
有时肉眼也能见到液体中的子囊,偶尔可见到钙
化的棘球蚴或化脓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