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课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教学内容: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教学目标:1、认识“盥、兼、漱、溺、辄”几个字,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意识。
教学重难点:会读、会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一、力行反馈、情境导入1、复习:生齐背上节课的内容: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2、师:孩子们,你们做得真好,早上都能按时起床了,但是起床后你们都做些什么呀?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七讲《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二、理解含义、表演导行1、认识生字,熟读成诵(1)出示“盥、漱、溺、辄”几个字请学生认一认。
(2)出示句子,读书检测: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分行赛读。
2、释义盥:洗手(脸)溺:指小便。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漱口,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把手洗干净。
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
这样做可以预防病菌入口,也可以避免“身有伤,贻亲忧”。
3、借助故事,强化理解不拘小节的王安石王安石是宋朝最有名的宰相之一。
不过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讲究衣着的卫生。
他不爱洗澡,不爱换洗衣服,整天总是脏兮兮的。
有一次,皇帝召见王安石和几位大臣商议大事。
谈话间,一只虱子从王安石的衣领里爬出来,爬到了他的脸上。
皇帝看到后,偷偷地笑了,可王安石一点也不知道。
后来,这件事成了人们的笑谈。
王安石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而他的仪表真是糟糕啊!说一说:听了刚才这个故事,你想对王安石说些什么呢?讲卫生的苗苗有一个叫苗苗的孩子,她的父母特别注意讲卫生。
妈妈告诉她,要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苗苗问:“为什么饭前便后要洗手?”妈妈告诉她:“因为手上摸了脏东西,在吃饭前不洗干净,吃进肚子里就会生病,肚子里就会长出虫子来,有虫子,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了.”等她稍大一点,妈妈还进一步告诉她,饭前便后洗手可以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于是,苗苗每天早晨起床后,自己洗脸洗手。
尤其是吃饭前,从来都不用人提醒,自己主动去洗手,口里还念念有词,洗完手,要甩三下,把自己手上的水甩干。
有时大人一忙,吃饭前忘记了洗手,她总是及时提醒大人。
说一说:(1)苗苗是怎样讲究卫生的?(2)为什么要做到“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4、表演导行请学生上台表演如何刷牙、洗脸。
师:教给学生洗手的方法:(教师边说边演示)1、首先用流动的温水冲洗手部,应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湿。
2、用香皂均匀地涂抹手掌和手背,并两手互相揉搓,要特别注意清洗指尖和指甲缝。
3、再用清水冲洗,冲洗是把手尖向下,双手下垂,让手把香皂泡沫顺手指冲下。
4、每次洗手时要重复两遍。
5、整个洗手时间不应少于30秒。
6、洗完手后要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抹干双手,并勤换毛巾。
三、拓展延伸、实践运用(一)练一练:练习刷牙(1)说明刷牙的重要性。
(2)以模型讲解刷牙法。
(3)请全体小朋友使用自己的牙刷练习一次。
(4)检视镜中自己的牙齿是否洁白无垢。
(二)实践运用1、判断:他们的做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1)、小丽都三年级了,可她从来不刷牙漱口。
妈妈总提醒她,她就不听。
()2)、小红说天天早晚刷牙真麻烦,不用天天刷牙的。
()2、辨一辨:1)、弟弟学了《弟子规》后,每天上厕所回来都用流动的水洗手。
哥哥却说浪费水。
你同意哥哥的看法吗?2)小明的妈妈卖菜回来数完钱后拿起馒头就吃。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呢?、3、教师定位性小结:孩子们,你们刚才说得真好,知道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请同学们牢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三)、关于讲卫生的谚语:(1)脸要常洗,衣要勤换。
(2)勤换衣服常洗澡,被褥常晒疾病少。
(3)毛巾不乱用,眼睛不生病。
(4)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5)饭前便后要洗手,免把病菌带入口。
(6)入厨先洗手,饭后要漱口。
2、儿歌:小朋友,像花朵,爱清洁,促成长。
生活事,贵洁净,讲卫生,求质量。
吃饭前,方便后,要洗手,不能忘。
常洗澡,衣勤换,除汗垢,循环畅。
勤刷牙,也重要,三分钟,方法当。
得牙病,别轻视,找医生,看端详。
病入口,医治难,严把关,须提防。
讲卫生,多用心,习惯成,保健康。
四、畅谈收获、指导力行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后会怎么做?2、教师课堂总结:3、家校共育,指导课后力行。
(1)、坚持每天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2)、练习洗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
(3)、亲子共读:和爸爸妈妈读读记记。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免把病菌带入口。
入厨先洗手,饭后要漱口。
板书设计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讲卫生保健康第二十七课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教学内容: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教学目标:1、认识“冠、纽、履”等字,并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2、让学生从小养成穿戴衣冠要整洁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保持仪容整洁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会读、会背,养成良好的衣着整洁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力行反馈、情境导入1、复习:生齐背上节课的内容。
并指名说说自己回家是怎么做的?2、请一名同学表演:衣服纽扣故意系错,鞋带也没系,走进教室差点被绊倒。
(同学大笑)师:孩子们,看了干才的情景你们都笑了。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八讲《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二、理解含义、表演力行1、认识生字、熟读成诵:(1)学习“冠、纽、袜、履”几个字。
(2)出示句子,读书检测:指名读、齐读、师生互读。
2、释义:冠:指帽子。
履:指鞋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带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也不会踩到鞋带跌倒发生危险。
因为衣冠不整的话,给人感觉就是不懂得尊重自己,同时也是不尊重对方,可以说是失礼。
3、借助故事,强化理解鉏麑(chúní)触槐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谥号“赵宣子”。
他的君王很荒淫,但他很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王,使君王很不耐烦。
有一天,君王突然起了一个歹念,雇了一个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
这个杀手叫鉏麑,天不亮的时候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的寝室门却已经开了,他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
鉏麑见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就退了出来,叹着一口气,心想:一个人平居时候,都毕恭毕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百姓;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最后鉏麑就撞在院子里的一棵槐树上自杀了。
赵宣子的那种威仪,让鉏麑非常感动和震惊。
这是古人对穿衣戴帽礼仪深入骨髓的遵从,不论是卑鄙无耻的小人还是气概如天的英雄,这一点上都是相同的。
在现代社交礼仪中名,穿衣戴帽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什么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都有讲究,不遵守规则,就会被视为无修养,没礼貌。
一个人的穿着得体、美观,既代表了一种自信,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乔.吉拉德的故事一天早上,美国销售专家乔.吉拉德,躺在床上睡觉时突然想起要给约好的客户打电话,于是马上跳起来,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拨通客户的电话。
他讲话的时候,好像客户就坐在他对面一样,表情、动作非常恭敬,不停地点头称是。
通完电话后,他才把衣服、领带脱掉,仍旧回到床上睡觉去了。
他的太太看到后,瞪大眼睛问他:“你是不是发疯了!怎么为打一个电话还要‘全副武装’?”而他却对太太说:“当我穿得很正式的时候,我的内心对客户会非常的尊重,对方一定会在电话那边感受到我对他的恭敬心,这样会加深客户跟我之间的友情。
”说一说:乔.吉拉德的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4、表演导行自编情景剧:《应聘》(请一名男同学办成一名大学生)一男大学毕业生到某公司应聘部门经理,可是他身穿牛仔服,纽扣也没系好;脚穿运动鞋,有一条鞋带也松了;背包带长到跨下,走路时一晃一晃的。
看上去很散漫,虽然很有才华,确没有被录用。
孩子们,看了刚才的故事,你认为那位大哥哥哪里做得不好?三、拓展延伸、实践运用(一)、意义延伸我们除了自己衣装整洁外,那么当我们看到生活的校园、教室有垃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二)、实践运用1、说一说(1)小明歪戴帽子上学,我想告诉他。
(2)小强上学没有系鞋带,他说自己不会系。
(3)我看到我的同学没拉上衣的拉链。
2、判断:他们的做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1)哥哥穿衣从来不系上衣扣,整天敞胸露肚的。
()2)小丽说,我不但自己会系鞋带,还帮奶奶系。
()3)小红说,我每天起床都是自己穿衣服。
然后在帮小弟弟穿衣服。
()3、辨一辨: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呢?4、教师定位性小结:孩子们,可见,一个人服装整洁是多么重要啊。
那对于我们的校园,我们的教室也一样,我们也要让它们保持整洁,要时刻牢记不破坏坏境卫生,你扔我捡,让我们的校园、教室也一样整洁。
(三)知识积累1、谚语:(1)人靠衣妆马靠鞍;(2)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2、名言警句:(1)衣食足而知礼仪;(2)外表决定了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3)外表会显现你的个性。
(4)外表的整洁和文雅应当是内心纯洁和美丽的表现。
3、编一编:穿衣歌公鸡叫,天大亮,小宝贝,该起床。
一骨碌,做起来,自己来,把衣穿。
伸出手,穿小褂,左右手,入袖口。
上衣领,要翻好,小纽扣,对齐扣。
屈伸腿,穿裤子,前与后,别穿反。
小袜子,脚上套,两只脚,都别忘。
小鞋子,分左右,系鞋带,把鞋穿。
对镜子,微微笑,小宝贝,真能干。
四、畅谈收获、指导力行1、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2、教师课堂总结3、家校共育,指导课后力行(1)练习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拉拉链。
帮父母整理房间、打扫卫生。
(2)亲子共读:和爸爸妈妈读读记记。
①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②人靠衣妆马靠鞍③外表决定了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板书设计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服装整洁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