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消化科的常见药物及护理
治疗呼吸消化的药物相当多,但基本可归纳为四大类:
1.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如肺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2.糖皮质激素:这类药物起效快。
3.止咳化痰、平喘药:临床常用的平喘药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支气管扩张药、抗炎平喘药和抗过敏平喘药。
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等、肺癌等。
4.止血类:凡功能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
第一节. 抗生素
1、定义: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如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骨关节炎、痛风等。
2、科室常见药物:头孢甲肟、头孢替安、头孢哌酮等。
一.头孢甲肟
(一)、作用:该品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霉素。
抗菌谱与其它第三代头孢
菌素类似,对革兰阴性菌有高效,对各种阴性菌产生的β- 内
酰胺酶特别稳定,具有杀菌作用
(二)、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软便、腹泻、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暖气
2、血清病样反应:较其他抗生素多见,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反应和关节痛。
3、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外阴部瘙痒等。
4、其他:血清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及肌酐轻度升高、蛋白尿、管型尿等。
二、左氧
(一)、作用:该药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取得良好疗效。
其中治疗急、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和细菌清
除率达80%~100%,
(二)、副作用:
1.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
3.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光敏反应较少见。
4.偶可发生: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混乱、幻觉、震颤、发热、静脉炎、关节疼痛。
三、阿奇霉素
(一)作用1、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肺炎链球菌、尿道炎和宫颈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
组织感染。
(二)副作用
1.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粘膜炎、口腔念珠菌病、胃炎等;
2.神经系统:头痛、嗜睡等;
3.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等;
4.其它反应:味觉异常等;
第二节.糖皮质激素
1.科室常见药物:
1.中效激素包括:强的松、甲强龙。
2.长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等药。
(一)作用
1.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多种机制对多种原因导致的炎症(免疫因素、机械因素、化学因素和感染刺激物)均有抑制作用。
其抗炎作用表现在对免疫调节蛋白和免疫调节细胞的抑制,具体包括:减少炎症渗出;降低炎症调节因子的产生和效能;减少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聚集,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
总而言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抑制细胞免疫甚于抑制体液免疫。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血管炎、硬皮病、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病的治疗。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非免疫调节作用。
具有与免疫调节无直接关系的作用。
例如,它们对代谢的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虽然它们与免疫调节活性并无直接关系,但可能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
如造成胰岛素抵抗,降低葡萄糖耐受。
还能是血脂浓度发生改变,一般来说容易发展成为动脉粥样硬化。
(二)不良反应
1.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但肌无力恢复慢且不完全。
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可减轻这些症状。
此外,糖皮质激素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延缓创伤病人的伤口愈合。
在儿童可因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而造成负氮平衡,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2.诱发或加重感染。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特别是原有抵抗力下降者,如肾病综合征、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等。
由于用糖皮质激素时病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掩盖感染发展的症状,故在决定采用长程治疗之前应先检查身体,排除潜在的感染,应用过程中也宜提高警惕,必要时需与有效抗菌药合用,特别注意对潜在结核病灶的防治。
3.消化系统并发症。
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也能掩盖溃疡的初期症状,以致出现突发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应加以注意。
长期使用时可使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加重。
在合用其他有胃刺激作用的药物时更易发生此副作用。
对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由于可导致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5.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
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是各种年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严重的合并症。
肋骨与及脊椎骨具有高度的梁柱结构,通常受影响最严重。
这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钙磷排泄,抑制肠内钙的吸收以及增加骨细胞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如发生骨质疏松症则必须停药。
为防治骨质疏松宜补充维生素D(vitamin D),钙盐和蛋白同化激素等。
6.神经精神异常。
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
如欣快现象常可掩盖某些疾病的症状而贻误诊断。
又如神经过敏、激动、失眠、情感改变或甚至出
现明显的精神病症状。
某些病人还有自杀倾向。
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7.白内障和青光眼。
糖皮质激素能诱发白内障,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
白内障的产生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晶状体上皮Na+-K+泵功能,导致晶体纤维积水和蛋白质凝集有关。
糖皮质激素还能使眼内压升高,诱发青光眼或使青光眼恶化,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眼内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糖皮质激素使眼前房角小梁网结构的胶原束肿胀,阻碍房水流通所致。
第三节. 止咳化痰、平喘药:括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祛痰药、止咳药。
1.沙丁胺醇
(一)作用:用于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所致的支气管痉挛由对羟基苯乙酮经氯甲基化、酯化、溴化、胺化后再经水解、
中和、氢化制得。
(二)副作用:
1.少数人可见恶心、头痛、头晕、心悸、手指震颤等副作用。
剂量过
大时,可见心动过速和血压波动。
一般减量即恢复,严重时应停药。
2.对其他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过敏者可能对本品呈交叉过敏。
3.长期用药亦可形成耐受性,不仅疗效降低,且可能使哮喘加重。
4.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能拮抗本品的支气管扩张作用,故不宜合
用。
5.心血管功能不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糖尿病、和甲亢进
患者慎用。
2.氨茶碱
(一)作用: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缓解喘息症状;也可用于心力衰竭的哮喘(心源性哮喘)。
(二)副作用:
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胃部不适、呕吐、食欲减退,也可见头
痛、烦躁、易激动。
2.本品中毒时其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率增快、肌肉颤动或癫痫。
由于
胃肠道受刺激,可见血性呕吐物或柏油样便。
3.心血管系统:血中茶碱浓度升高可致有心血管不良反应,而患有心
血管疾病者应用此药,则发生心脏毒性反应的危险性增大。
心
4.呼吸系统:氨茶碱有时可使支气管痉挛加重。
5.神经系统:除了常见有颤抖、头昏、焦虑、激动、失眠、视力紊乱、
癫痫发作外,还可出现抑郁、精神错乱及中毒性精神病。
6.过敏反应:有人强调氨茶碱所致的过敏反应是乙二胺所致,因为它是
致敏物质,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血管神经性水肿。
有报告可发生延缓型
过敏反应。
3.溴己新
(一)作用:本品有较强的溶解黏痰作用可使痰中的多糖纤维素裂解稀化痰液抑制杯状细胞和黏液腺体合成糖蛋白使痰液中的唾液酸减少减低
痰黏度利于排出本品尚有促进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作用(二)副作用:偶有恶心胃部不适及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
第四节.止血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药、促进凝血系统功能止血药、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1.氨甲环酸:
(一)作用: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动脉瘤出血,等。
(二)副作用:
1.偶有药物过量所致颅内血栓形成和出血。
2.尚有腹泻、恶心及呕吐。
3.注射后可有视力模糊、头痛、头晕、疲乏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严重不良反应:据报道,不出现休克的报告,因此,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
应立即停药,给予对症,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