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 古代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第7课 古代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第7课古代科技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古希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荷马史诗》《伊索寓言》
难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异同如何欣赏古典文学名著
自主学习
一.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填一填: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同时,人发明了楔形文字
说一说: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特点
想一想:这两种文字对世界语言文字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中外联系:我国的什么文字为汉字发展的基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哪朝开始?
二、古希腊的科学家
填一填:⑴提出勾股定理⑵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⑶阿基米德发现了原理和原理。

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工具是根据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制造的?
三、文学和戏剧
填一填:《》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

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有《》。

说一说:古希腊的文学成就
想一想:你知道《狼和小羊》、《农夫与蛇》出自哪部文学名著吗?它说明了说明道理?
四、麦加清真寺和巴黎圣母院
填一填:是伊斯兰文化的代表。

法国的是欧洲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代表。

说一说:清真寺建筑和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艺术特色
同步达标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
1、.楔形文字为人类文明作出重要贡献,它的创造者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
A.古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古印度人
D.古罗马人
2、属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的世界名著是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俄狄浦斯王》D.《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3、.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这句话精辟地阐明了他在物理学方面一大贡献,即提出
A.万有引力定律
B.杠杆原理
C.比重原理
D.能量守恒定律
4、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体系的科学家是A.毕达哥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阿基米德 D.牛顿
5、我们熟知的天平,它应用了杠杆的原理。

发现这一原理的是A.毕达哥拉斯 B.亚里士多德 C.阿基米德 D.牛顿
6、关于古代阿拉伯的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公元7世纪产生伊斯兰教 B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国家
C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D有文学名著《天方夜谭》
7、要了解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首先应查阅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马可·波罗行纪》D.《哈姆雷特》
8、古代世界各民族创造的科技和文化为近代文明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现早期希腊社会图景,对西方文学
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学巨著是A.《威尼斯商人》B.《圣经》C.《俄狄浦斯王》D.《荷马史诗》9、衡阳宗教协会准备兴建一座伊斯兰教寺庙。

你认为设计者应该参考的古建筑是
A巴黎圣母院B麦加清真寺C印度佛塔D帕提侬神庙
10、下列各项与阿基米德的成就无关的是
A、发现了比重原理
B、创立多学科体系
C、发现了杠杆原理
D、发展了机械学
11、下列属于古代西方文明成就的是
海报 时间:公元2010年6月16日 主题:古代希腊的历史贡献 内容: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汉姆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该法典应该用什么文字写成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拉丁文字
2.当前,欧洲政治经济日益一体化。

回顾历史,德国、法国、意大利曾为“一家”。

9世纪,这三个国家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A.奥斯曼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波斯帝国
3.2008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

奥运会圣火的火种源于A.古罗马 B.古希腊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4.丝绸之路刚刚开通之际,古罗马处于哪一历史阶段
A.罗马城初建之时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罗马帝国时期
D.西罗马帝国时期
5.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到欧洲的大秦,“大秦”就是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古尼罗河流域文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
A .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
B .基督教产生于此地
C .古代该地区人们使用象形文字
D .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
7.“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

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

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上述材料中的“他”是指
A .史蒂芬孙
B .毕升
C .阿基米德
D .赫胥黎
8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A .雅典的民主政治
B .印度的种姓制度
C .汉谟拉比法典
D .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希腊与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与融合的机会。

材料二 13 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口述成一本书,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三 中国的火药、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

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⑴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种方式?
(2)材料二中的“意大利商人”是谁? “该书”是指什么书?中国当时正处于哪一王朝统治时期?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国的火药、火器技术”大约出现于何时?这些技术的西传对近代的欧洲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4)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快速增强,欧美列强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你怎么看?请用史实佐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