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


歌德过于博学,天性过 于活跃,过于富有血肉, 因此不能像席勒那样逃向 康德的理想来摆脱俗气, 他过于敏锐,因此不能不 看到这种逃跑归根到底不 过是以夸张的庸俗气来代 替平凡的鄙俗气。他的气 质,他的精力、他的全部 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实际 生活,而他所接触的实际 生活却是很可怜的。(恩 格斯)
创作心理机制的特点
《观刈麦》
(唐)白居易
另一方面是艺术创作心理机制的完整性。从作为 主体的艺术家的心理层面看,艺术创作是其对社 会生活现象的感觉、知觉、直觉、体验、注意、 记忆、思维、联想、想象等各种心理过程的综合 。这显然是一个动态而活跃的完整过程,既错综 复杂、因人而异,又有一定的层次、结构、系统 和规律。
二、创作动机
“走向内心”的创作动机
只有一个唯一的方法。请你走向内心。 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 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 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 死去。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 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 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若是 这个答复表示同意,而你也能够以一 种坚强、单纯的“我必须”来对答那 个严肃的问题,那么,你就根据这个 需要去建造你的生活吧;你的生活直 到它最寻常最细琐的时刻,都必须是 这个创造冲动的标志和证明。
创作构思的表现
首先,创作构思是一个整合的过程。艺术创作通常 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创造性行为,整合并非对各种 素材、对象的随意堆砌、拼凑,而是艺术家以自己 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感灌注为主要推动力的重新筛 选、加工、改造,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对原材料进行 分解与重组,进而实现一次完美的再创造。
其次,创作构思主要是移情作用的结果。所谓移情 ,是指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外化 ,融入其所要表现的对象之中,并生成新的审美情 思的心理活动。
三、创作构思
创作构思是指创作主体在艺术体验、审美需要的基 础上,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结合各种心理因 素,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进而创作 艺术的过程,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安排人物 和情节、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等。 艺术家在构思的过 程中往往会调动自己的全部心理因素,结合自己的 审美诉求,遵循特定的艺术创作规律而创作。实际 上,构思其实是一种艰苦、复杂又充满创造性的有 智慧的精神活动。
为什么我正好在1932年转向了农村题材,而且以后几年又 连续写了不少农村题材的作品呢?这也有它的机缘:其一,在 最初构思《子夜》时,我原是打算其中包括一个农村三部曲 的,因此,也有意识地注意和搜集了一些农村的素材。…… 其二,1月28日,上海爆发了淞沪抗战。如果说‘9.18’对 太湖沿岸的普通老百姓震动还不大,‘l. 28’战争却象一颗 炸弹,骤然惊醒了被压抑的沉默的人心。……农村的题材又 有了新的意义和内容。其三,1931年我曾两次回乡,也耳 闻目睹了‘1.28’战争后家乡一带的人情世态的变化。最后 ,我写惯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现在也有意识换一换口味 ,或者说,想从自己造成的壳子里钻出来。”(茅盾《我自 己的路》)
神话的心理机制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宝库 ,而且是它的土壤。任何神话都是 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 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希 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 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 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 式本身。(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 判导言》)
内驱力和动机在促成人的行为方面层次不一样。内 驱力是人的生命力的直接迸发,动机则是根据外界 条件和主观意志对内驱力的控制和调节,使之更适 合社会实践和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艺术家的内驱力和创作动机
与常人相比,艺术家的内驱力显然更加敏锐,有时 甚至受幻觉、梦境的影响。
创作动机即推动和维持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 内部原因或动力。创作动机由创作主体某种内在的 需要转化而来,这种需要包括物质、生理、精神等 诸多方面。文艺创作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基 于创作主体精神上的失却平衡或热烈追求而形成动 机。
创作动机的情感性
创作者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摆脱了个人私欲, 以社会、人民的需要审美规范和最高目的的审美需 要。审美需要包蕴了创作主体为审美心理结构的诸 多因素,其中情感始终起主导作用。
情感在创造性活动中,尤其是在艺术创作中,起着 重要的动机作用,各种情感,比如爱情、愤恨、美 感、快乐、甚至羡慕等,都可以成为创作动机。创 作动机就是表现作家的审美情感。
后者包括完整的创作心理过程,还有创作过 程中各种心理因素,诸如动机、灵感、情感 、思维、想象、直觉、意识、无意识等,以 及各个心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艺术思维的规 律。
一、创作心理机制
创作心理机制及其生成 创作心理机制的特点
二、创作动机
创作主体的内驱力 激发创作动机的因素 创作动机的主要特征
文艺心理学
第三讲 创作的心理过程
主讲人:
“诗人的生涯”
《诗人的生涯》(1974),川本喜八郎导演,改编自安部公房同名小说
青年人是怎样成为一 个诗人的?
他为什么要写诗?
他写诗时内心如何?
“诗言志”
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 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 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 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诗大序》)
三、创作构思
创作构思方式 艺术构思的表现 艺术创作的完成
一、创作心理机制
“艺术与疾病”
名目繁多的疾病,作为 文学主题或题材,它们 首先传导了人们不寻常 的经验。其次,疾病在 文学中的功用往往作为 比喻(象征),用以说明一 个人和他周围世界的关 系变得特殊了。 (波兰特:《文学与疾 病》)
创作者的心理机制是一个既 包含人的天性又包含人的习 性的过程性结构,它没有完 成时只有进行时,它根本上 是一种历时结构。
器质与气质
创作心理机制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器质和气质两 方面。
心理学研究中,与器质有关的学则是人的特定的心 理因素的集合,它是同人的 个性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心理 方面的特征。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 型特征在行动方式上的表现 ,表征为主体的人的心理活 动的动态反映。
西方:恩培多克勒“四根说 ”;希波克拉底 “四体液说 ”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 质和抑郁质
中国古代典籍对“气”多 有论述,这也体现在文艺 理论上。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 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 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 齐,巧拙有素,虽在父 兄,不能以移子弟。( 曹丕《典论·论文》)
“在自己心理唤起一度 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 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 动作、线条、色彩以及 言词所表达的形象传达 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 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 ——这就是艺术活动 ” (托尔斯泰《论艺术》 )
内驱力与动机
内驱力是有机体为维持生存和延续种族而与生俱来 的、带有基本生物效能的动力。动机则是主体内驱 力的外在表现。动机由内驱力派生,以内驱力为其 基本动力来源,但不再是纯本能的表现,而是经过 意识加工过的心理能量。
里普斯认为“移情”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审美必 须有受到主体生命灌注的、自我对象化了的客观对 象;第二,审美必须在对象中“观照自我”;第三 ,主体和对象之间必须具有主体将“生命灌注”到 对象中的情感活动。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层面,即创作构思需要主体刻 意而为的立意方能完成。立意是指创作主体将自己 的主观意图和审美趣味灌注于艺术意象之中,最终 要使被展现的意象获得完美体现的过程。创作的立 意过程也就是艺术意象逐渐完整、艺术主题逐渐完 善的过程,它使艺术意象的灵魂获得升华的过程。
“入乎其内”
艺术家的创作既可拓展到宇宙人生,又指向 其心灵内部。
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创作心理指创作主体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全
部心理过程,包括创作动机的发生、作品构 思的运行和传达的完成等方面。
创作心理一般分为艺术家的心理经验的积累 过程和艺术作品的创造过程两部分。
前者包括具体客观情境与创作主体的关系、 艺术家的艺术观察方式、艺术感受方式、形 象记忆、情绪记忆以及动机的激发过程,艺 术家个人的完整心理过程和一定社会、时代 、民族的心理历史。
激发创作动机的因素
创作动机由创作主体某种内在的需要转化而来,这 种需要包括物质、生理、精神等诸多方面。
创作动机一般是由外部刺激和内部需要所引起的。 外界刺激因素包括:创作原型的启发;先在艺术形
象的感化。特定的情景触动;某种思想的启发。 内部需要。巴西小说家加贝拉说:“我写作是为了
被他人所爱”。墨西哥作家鲁尔福说:“我搞不清 是何原因促使我写作, 我只觉得非写不可”。英国作 家格林说:“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长了个疖 子,只等疖子一熟,就非得把脓挤出来不可。”
“抒情言志”与创作动机
中国古代的“情本说”、“发愤著书说”、“有感 而发说”、“不平则鸣说”其实都从情感角度说明 了创作动机。
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为文也。其胸 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 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 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 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 恶,感数奇于千载。(李贽《杂说》)
创作动机的复杂性
与一般的心理动机不同,创作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 中相对高级、相对复杂的心理现象,其复杂性表现 在: 第一,创作动机往往不是单纯和单一的,而往往是 由多种动机相互交织,形成所谓的“动机簇”; 第二,创作动机往往是隐匿的,它常常处于个人意 识知觉的范围之外; 第三,创作动机不是平面的,而是一个纵深的系统 。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 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 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 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 有馀,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 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 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 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 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
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 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 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 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 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 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 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