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国传统音乐与戏曲

最新中国传统音乐与戏曲


改编把原著的55折、删剪磨合成了27 折,非常充分地把握住了原著的精神, 将其变成一部歌颂青春歌颂爱情的戏剧, 紧扣一个“情”字,改编后的昆剧《牡 丹亭》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梦中 情”、“人鬼情”和“人间情”。
•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人类口头与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名录。
• 昆曲有“百戏之祖”之称,发源于江苏 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是最古老而 珍贵的艺术剧种之一。曲调清丽婉转、 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有“水磨腔” 的美称。因过于文雅、繁难,几乎绝迹。
一个反映古代才子佳 人的爱情故事。主人公 张生和崔莺莺在红娘的 帮助下,历经磨难和斗 争,终于冲破封建礼教、 门阀制度和家长制的束 缚,为自己赢得了爱情 和婚姻。为后人昭示了 一条追求幸福的光明之 路。
主要人物形象: 张生(志诚君子) (张珙、张君瑞): 痴情专一、憨朴热忱、才志清俊。
崔莺莺(大家闺秀) : 美丽温柔、端庄大方、有胆有识、敢
于斗争。 红娘(梅香):侠骨柔肠、聪明机灵
故事情节:
相识,隔墙和诗,西 厢遭拒,张生闹病,西 厢欢会,拷红,张生赶 考,成亲
故事主题: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并非 简单的才子佳人故事,突出了人的自然 情感在爱情中的作用。
它启示人们:爱情本是人类最美好、 最高尚、最宝贵的感情;建立在爱情基 础上的婚姻,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真正幸 福。
中国传统音乐与戏曲
中国传统音乐
▪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 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 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 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 还包括当代作品。
二、音乐的内涵
音乐理论成果:《礼记·乐记》 《史记·乐章》 【音乐的产生、功能、与礼的关系】
关汉卿
《窦娥冤》
“驱梨园领袖, 总编修帅首,
捻杂剧班头”,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王实甫《西厢记》
中国古典四大名剧:
西厢记 [元]王实甫
张生\崔莺莺
牡丹亭 [明]汤显祖
柳梦梅\杜丽娘
长生殿 [清]洪昇
唐玄宗\杨玉环
桃花扇 [清]孔尚任
侯方域\李香君
王实甫《西厢记》
▪ 音乐的三个层次:
声、音、乐
1、声:指由内心发出的情感之声。
“凡声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 于声。”【人与动物皆有】
十二律的传说、七音律的考古发现
2、音:借助七声音阶,加以旋律和节奏,创 作出风格各异的乐曲。“声成文,谓之 音。”
音乐的风格:积极和消极 风雅中正、狂热贲张、 淫荡猥琐、颓废低靡……
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
清微淡远等思想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春 江花月夜)、“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 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 落雁”、“十面埋伏”。
中国传统戏曲

戏曲(traditional opera)是中国传
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
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 成的。

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
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
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 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戏曲的成熟期是元代
元代是中国审美大转折的时代,由之 前的雅文学为主转向以俗文学为主。
曲(散曲、杂剧) ,更贴近世俗生活, 以雅俗共赏见胜。
——《牡丹亭题记》
姹紫嫣红的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1937— ),广西桂林人,当 代著名作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1952年赴台,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63年赴美,任教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 部达29年之久,现为荣休教授。
白氏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 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 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 《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等,并 有多部作品改编为电影或舞台剧,已出版 的有《游园惊梦二十年》、《玉卿嫂》、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他的小说被译 成英、法、德、意、荷、希伯来、日、韩 等多国文字,在海内外都拥有广大读者。
风格上,求抒发率真,锐意尖新,豪辣灏烂, 有蒜略味,每多谐趣,以穷形尽相,酣畅淋漓为 尚。
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 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 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 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西厢记》第一折
京剧是京腔、昆腔、 秦腔、汉调等相融 合的结果
2006年5月京剧被国 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四大 行当
生旦净丑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
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
《牡丹亭》汤显祖
明代后期的传奇作品。在那个被称为“解 放”的时代唱响了性情之音。杜丽娘和柳梦梅 的爱情故事。
故事情节:闺训,闹学,游园惊梦,病梦,逝 去,捡画,思人,人鬼会,还阳,怒争,皇帝 主亲。
主题: 体现了“至情”的主张。《牡丹亭题记》
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 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的 进步之处:
由原来的由情到欲, 到由欲到情。第一次大胆 的提出了爱情的基础问题: 人的最本真的欲望。表现 了追求爱情自由和个性解 放的人性要求,具有强烈 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 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莫 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 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而可与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 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3、乐:具有道德的内涵。“德音之谓乐。” 体现人文精神,
有助于心灵平和的乐曲。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 为能知乐。”
重金属音乐、靡靡之音、恐怖音乐 “郑卫之音”(魏文侯与子夏对话)
《诗经》的风雅颂之曲:“思无邪” 《孝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 中国传统音乐特点:
融合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