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教学园地11-23 1940诗歌鉴赏之分析表达技巧分析技巧型设题方式: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设题变式: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思路:这首诗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技巧,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某某)思想、感情。
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河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拟人表现手法。
(步骤一)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二)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二)表露了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三)专项训练1.最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行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春尽(宋)郑獬(注]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2.诗人为什么要以“孤桐”作为本诗的标题?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分)孤桐(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②,愿斫五弦琴。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时代。
②愠:疾苦,怨愤,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4.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蝶恋花王诜小雨初晴迴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5.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4分)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6.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
”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7.“万叶千花一手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诗分析这句诗艺术上的表现特点。
(4分)探春(黄庶)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8.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分)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 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9.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叶燮称此诗“寄托深而措辞婉”。
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二人评论的理解。
(3分)流莺李商隐①流莺②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③何处有花枝?[注]①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飘零潦倒终生。
②流莺:不知所往、飞落无依的黄莺。
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10.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
(3分)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11.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4分)杏花天影(姜夔)丙午之冬,发沔口①。
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
北望淮楚,风月清淑②,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③。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
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注】:①沔口,今湖北汉口。
②清淑,晴和。
③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
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
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12.同是送别,但两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4分)送魏二淮上与友人别王昌龄郑谷醉别江楼橘抽香,扬子江头杨柳春,江风引雨入舟凉。
杨花愁杀渡江人。
忆君遥在潇湘月,数声风笛离亭晚,愁听清猿梦里长。
君向潇湘我向秦。
13.“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4分)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4.颈联(第三联)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恨别①桂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阐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写于上元元年(760年对诗人避安史之乱于成都)15.这两首诗在写“听雨”的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4分)寄鉴上人 [唐]左偃一从携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
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冬夜听雨戏作③ [宋]陆游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
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注]①戈鋋(yán),借指战争。
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
③本诗作于淳熙五年秋,这年诗人54岁,他告别四川军旅生活,回到故乡绍兴。
16.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4分)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7.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分)江上董颖①万顷沧江②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
18.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鹧鸪天夏竦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
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19.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宫词武衍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20.这首诗描写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竹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官舍竹王禹傅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
21.从表现手法上看,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何关系?这样写有何深刻内涵?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蚕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22.联系全诗,简析“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一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2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注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参考答案1.尾联的“尘埃污”和“清泉漾白沙”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行人对乌烟瘴气之官场的厌恶,回归自然的喜悦之情(1分)。
2.本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的形象来抒发自己作为一个杰出的改革者却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或曰天才都是寂寞的)之情。
(答出“托物言志”得1分,答出《孤桐》命意得3分)3.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间接抒情。
(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
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4.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以上阕的乐景反衬下阕的哀情;(2分,答“反衬’’或“以乐景写哀情”均可)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但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境况凄凉孤寂,苍茫暮色与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
情景之间形成强烈反衬。
(或“写景设色愈是富丽,就愈反衬出词人心情的黯淡凄凉”。
)(2分)其他答案: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
(1分)首句写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天晴虽可喜,但夕阳黄昏义可悲,这又比喻了被贬之人被召固然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现实。
(2分)5.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
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4分。
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6.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7.诗中的“万叶千花”,既是眼前所见的早春落梅映雪,梅枝缀雪的奇特景象,更是想像之中的百花斗妍的春天的气象。
“一手裁”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春天裁得“万叶千花”的美景,充满了对春之神造化之功的赞赏。
(意思对即可得分 4分)8.参考答案:①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1分)。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1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1分。
答对所表现的情感其中一点即可得这1分)。
9.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寓怀。
答“象征”亦可)的手法,(1分)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1分),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抒写不为人赏识运用(怀才不遇)的精神苦闷(1分)。
(大意对则可)10.(3分)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