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临床的合理用血

妇产科临床的合理用血

① 丰富的凝血因子Ⅷ(每单位40IU以上);
② 丰富的纤维蛋白原(每单位75mg以上);
③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④ 纤维结合蛋白;
⑤ 凝血因子XⅢ。
血浆衍生物—冷沉淀
妇产科用途:
• 产妇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 妇女出现大出血或合并DIC
• 妊娠合并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 妊娠合并血管性血友病
• 妊娠合并因子XⅢ缺乏症
血浆衍生物—白蛋白
• 白蛋白是使用最多的血浆衍生物
• 常用于妇科癌症患者以治疗低蛋白血症, 消
除营养性水肿和减轻腹水; • 用于妊高征患者 “血液浓缩” 的扩容治疗; • 妇产科手术大出血时亦应输注白蛋白。
血浆衍生物—丙种球蛋白
• 丙种球蛋白含 IgG, 可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
3、手术前应将血小板提升至50×109/L(腰麻)或
100×109/L(硬外麻)。
血小板制品
以妊娠合并ITP为例,阐述血小板的合理应用:
ITP 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ITP患者血浆中血小板抗体(PA-IgG和PA-IgM)水 平升高 ,其婴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罹患率较高。
血小板制品
高凝期已消耗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包括ATⅢ;
肝素的强大抗凝作用取决于ATⅢ的活性水平;
我国目前尚无ATⅢ浓缩剂供应
• 但羊水栓塞合并DIC早期应尽早使用肝素 25-50mg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 下列患者纠正贫血时需考虑输注少白细胞 的红细胞:
①曾反复输血或妊娠时已产生白细胞抗体者;
②不明原因的输血反应;
③需要反复输血者; ④孕母为Rh (-) , 胎儿为Rh (+) , 胎儿发生同种免疫 性溶血病时, 可采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进行宫内胎 儿输血。
红细胞制品
洗涤红细胞
产科DIC
临床表现:
• 出血
• 微血管栓塞引起脏器功能障碍
• 循环功能——休克
•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产科DIC
实验室检查:
• 血小板计数:< 100x109/L
• 纤维蛋白原:< 1.5g/L •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为13秒,延长3秒以上 •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正常40~80ug/ml, DIC时 > 40~80ug/ml
疫功能。
• 当严重细菌或病毒感染不能控制时, 可采用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 V IG)进行治疗。 • 妊娠合并ITP治疗时优先选用IVIG
血浆衍生物—丙种球蛋白
IVIG用于治疗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
• 妊娠为一种半异体移植, 在正常情况下, 胎儿所以不被母体 排斥, 是因为孕妇在妊娠过程中会产生针对丈夫淋巴细胞 的抗体, 特别是HLA - DR 抗体, 这是一种封闭抗体, 可保 护胎儿不被排斥。 • 原因不明的反复流产可能是因夫妻间组织相容性增大, 妊 娠时胚胎的父系抗原呈免疫低反应,以致胚胎缺乏HLA 抗 体的保护而流产。 • IVIG是含有包括HLA 抗体在内的多种抗体, 故亦可将其输 注至流产孕妇进行被动免疫以达到保胎的目的。 • 用法用量各异,多为10g/次,妊娠前两周一次,孕后每月 一次,直至妊娠26-30周。
妇产科最危急的用血
产科DIC
产科DIC
常见原因:
感染性流产
稽留流产、胎死宫内 胎盘早剥 羊水栓塞 产后出血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产科DIC
发生机制:
•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 性凝血系统
• 组织严重破坏使大量组织因子进入血液,启动外 源性凝血系统 • 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在DI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 其它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阳性,可 预测DIC不同阶段
产科DIC
以产后出血合并DIC为例
• 全球每年约有30万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
• 美国统计由产科出血致死者占孕产妇死亡者的
49.1﹪;
• 胎儿出生后24h之内产妇失血500ml以上为产后
出血;
产后出血
• 迅速查明出血原因,针对病因治疗最为重要。
如无DIC不必输注FFP或冷沉淀,也不宜与红细胞搭配输
注(增加输血风险)。 若血小板<20~50×109/L且有明显出血者应输血小板
产后出血合并DIC
去除产后出血原因是治疗DIC的关键,病因
去除后DIC多能迅速好转。
一旦怀疑DIC应迅速抽血做有关实验室检查 在等待结果时不要延误治疗
血浆衍生物
• 冷沉淀;
• 白蛋白;
• 免疫球蛋白; • 纤维蛋白原浓缩剂;
• 因子Ⅷ浓缩剂;
• 凝血酶原复合物;
• 因子Ⅸ浓缩剂;
• 纤维蛋白胶; • 抗凝血酶Ⅲ(ATⅢ)浓缩剂……
血浆衍生物—冷沉淀
冷沉淀是将新鲜冰冻血浆臵4℃条件下融化,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分不
易融解的白色沉淀物为冷沉淀。
冷沉淀含有5种主要成分:
1、血小板生成减少:见于各种原因所致骨髓抑制 或衰竭,如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
2、血小板功能异常:主要见于药物、肝病、尿毒
症等,如妊娠合并肝病; 3、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见于大量输血病人。
血小板制品
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1、血小板<20 ×109/L,有发热或感染要输;
2、血小板<5×109/L,紧急输(易发生颅内出血)
• 补液扩容:应用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补充血容量, 确保组织灌注和供氧。
• 估计失血量在1000ml以上应迅速开放2条静脉通 路,在抽血做配血的同时快速输入平衡盐液 2000ml(45min内)。
• 扩容是否充足观察尿量最为简便(尿量应至少> 0.5ml.kg/h)
产后出血
• 输血
Hb<70g/L应在扩容的基础上输注红细胞。 美国NIH输血标准:Hb<80g/L或HCT<0.24且产妇有 明显贫血症状或仍有活动性出血应输红细胞。 多数产妇年轻体健,肝功能良好,可不断合成凝血因子,
妇产科临床用血特点
• 妊娠期用血需考虑对母婴双方的影响
• 妊娠合并症的输血
• 产科出血与DIC
• 胎儿宫内输血
•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治疗
血制品分类
成分血 全血制剂
何为成分输血?
• 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
要,输给相应制品。
• 成分输血是由Gibson于1959年首先提出来的。60 年代末逐渐发展起来,70年代中期全世界广泛风 行。进入8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达95%以 上。到了90年代,发达国家的成分输血比例几乎
• 妊娠合并ITP治疗 无症状则不需治疗 即将临盆或手术者,需适当提高血小板水平,可 采用: a.IVIG(静脉用免疫球蛋白):400mg/kg/d,连用 5天 b.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1mg/ kg / d ,当血小板计数 升高时 ,可逐渐减至维持剂量 ,维持剂量须保证血 小板计数大约为 50 ×109/ L 的水平 有出血倾向,应输血小板对症治疗,指征同前
血浆制品
新鲜冰冻血浆(FFP)
• 该制品是取新鲜全血于6~8小时内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冰冻成块。
• 这样一种制备方法几乎保存了血液中所有的凝血因子。 • 多数血站将FFP制成200ml、100ml、50ml的不同规格。
普通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与FFP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缺少两种不稳定的凝血因子 (Ⅷ和Ⅴ)
达到100%,很少使用全血。
妇产科常用血制品
红细胞制品 血小板制品 血浆制品 血浆衍生物
红细胞制品——使用最多且最重要
妇产科常用的有: 红细胞悬液
• 是由已移出大部分血浆的浓缩红细胞内加 入适量的保存液构成; • 具有血液的最主要功能, 即输送氧气, 故适 用于妇产科的各种急性失血。
红细胞制品
• 是用生理盐水反复离心洗涤红细胞或自动连续洗
涤法尽可能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残余血浆, 再以
生理盐水稀释的红细胞悬液, 其红细胞压积为0.70
• 适应症:
主要用于对血浆蛋白过敏的患者。
血小板制品
主要制品有:
• 富含血小板血浆 • 浓缩血小板 • 少白细胞血小板
血小板制品
输注血小板的适应症:
一)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妇产科临床的合理用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游泽山教授
妇产科哪些疾病可能需要输血制品?
妇科
• 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或中重度贫血
•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子宫肌瘤(尤其粘膜下肌瘤) • 子宫、宫颈及卵巢恶性肿瘤 • 原因不明的反复自然流产
产科
前臵胎盘
胎盘早剥
死胎
妊娠合并症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 妊娠合并肝病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 产后出血
血浆制品
输注FFP的适应症:
① 单个凝血因子缺乏的补充;
② 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③ 大量输血伴发的凝血功能障碍;
④ 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 ⑤ 抗凝血酶Ⅲ缺乏; ⑥ 免疫缺陷综合征; ⑦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补充:②中也应该同时输入Vitk ④若为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应用鱼精蛋白拮抗 (1mg可中和100U肝素),
产后出血合并DIC
• 应迅速补充凝血因子作替代治疗,为去除病因争
取到宝贵时间:
浓缩血小板输注:2个治疗量(机器单采)
FFP:15ml/kg
冷沉淀:1.5U/10kg • 是否要应用肝素抗凝存在争议,倾向于不用(高凝 期例外)。
产后出血合并DIC
• 倾向于不用肝素原因可能是:
临床上所见到的DIC多为低凝期或纤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