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良好习惯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而小学阶段是习惯养成的最关键时期。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东城街道小学生的基本素养,提出以下指导意见,希认真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以《小学德育大纲》为指导,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为依据,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积极探索小学阶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小学生良好习惯主要包含生活行为习惯和思维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学校、社会及家庭应形成合力,通过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健体等。
具体要求是:(一)生活与行为习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主要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着重从以下十二个方面入手: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教育学生在学校讲究学校礼仪,在家里讲究家庭礼仪,在社会上讲究社会礼仪,在任何场合举止都要端庄稳重,落落大方。
2、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格力量。
教育学生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勇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拾到东西要归还,不贪小便宜,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3、尊重他人的习惯。
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
其次,尊重他人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
4、守时惜时的习惯。
良好的时间观念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合理安排时间。
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当日事当日毕,从小懂得“时间就是效率”,要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
5、感恩助人的习惯。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我们不仅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同时要学会感谢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做出的贡献,尊重他人的劳动。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会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6、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育学生从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等生活小节入手,养成节约的习惯。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生活,从中体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培养勤俭节约的品质。
7、按规则行动的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
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文化,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必要条件。
要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等。
8、勤于动手的习惯。
勤于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并要坚持不懈。
9、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能,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育学生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睛保健操,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10、自觉讲究卫生的习惯。
讲究卫生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
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用眼用脑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要爱护环境,做到不随地扔垃圾,不在墙上乱写乱画等。
11、关心社会的习惯。
关心社会是培养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孩子前进的一种动力。
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好习惯,让学生走进社会,进行调查了解,进行社会责任感的熏陶。
12、关心集体的习惯。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懂得,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每一个成员。
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学习习惯小学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1、学会倾听的习惯。
倾听他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在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时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正确理解、把握讲话者的思想,融洽双方关系,促进交流。
2、敢于质疑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
”能提出问题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
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积极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氛围,教会提问题的方法。
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质疑的良好习惯。
3、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在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或给出答案,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4、与人合作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当今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逐渐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5、自主读书的习惯。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行。
教师应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从小好读书,读好书,并养成在读书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边记的习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意义。
各校应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讲评,讲评时要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逐步让学生把规范书写变为一种自觉行为。
7、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掌握学法的一种学习行为。
教师要教会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提搞学习效率。
8、搜集资料的习惯。
搜集资料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技能和习惯。
搜集资料的方式很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查阅工具书,利用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并根据需要,整理有价值的资料。
9、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安排学生的操作,并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及时的指导。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态度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控制作业的难易程度和数量,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克服困难,愉快地、自觉地按要求完成作业。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
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价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
2、把握关键期。
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
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起始阶段的培养工作,尤其小学一、二年级,需要特别加强教育和指导。
3、目标要一致。
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
4、强化行为训练。
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各学校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
同时,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
5、制定标准,搞好评价。
任何工作,光有布臵和安排是不行的,还必须跟上检查督促。
各学校要成立学生习惯养成督查小组,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不同方式,定期组织检查、公布成绩、表彰奖励,给学生、教师创造一个争先创优的机会,激发全体师生的竞争热情,不断巩固养成教育的成果。
6、注重体验,激励带动。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
各学校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7、家校配合,形成合力。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各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孩子的养成教育,形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良好习惯的养成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各学校要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教育方案,制定措施,把习惯养成教育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并引导全体师生将自己的感悟、体会进行认真的总结,形成书面材料,于4月底交教办。
届时,教办将组织召开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对涌现的先进单位及师生进行表彰。
(各校上交实施方案及阶段总结各一份,择优上报教师论文不少于教师人数的20/100,学生征文分年级上报且不少于各年级人数的10/100)附件1:2008年好习惯伴我行征文优秀教师名单。
附件2:《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训练细节》2008年好习惯伴我行征文优秀教师名单。
窦方坛(郝家庄小学)吕军玲(徐上小学)马玉志(东贾庄小学)付少泽(七贤小学)马青莉(张庄小学)张玉峰(程台小学)张在玲(曾洼小学)王立聚(营子小学)窦荣芬(南贾庄小学)胡志荣夏连悦(营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