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

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

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及干预措施1 前言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加工工艺的不断发展,中药饮片以其使用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逐渐被患者所青睐,用药量占医院门诊部的比例逐步增大。

中药饮片,是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加工工艺,对产地加工的净药材进一步切制、炮炙而成的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材。

中药饮片和中药材、中成药一起构成了是中国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的重要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

中药饮片是我国古老中医的智慧结晶,是临床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在门诊中合理使用中药饮片意义重大。

以下为本人在XX 时间段对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用药情况的的调查分析。

2 现状分析市场上的中药饮片主要有普通中药饮片、中药免煎饮片、中药颗粒饮片、中药精制饮片等种类。

《中国药典》以及国家中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和书写规范》都对中药饮片的处方书写、用药味数、单味药物使用量以及毒性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规定。

中药饮片处方能够直接反应中药饮片的用药情况。

为此,我们随机抽取了门诊部中药饮片处方6000张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保证有效性,我们根据医生的职称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分成三组,每组随机抽取2000张。

统计结果如下:表1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规范情况表2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每张药方用药味数情况表3 6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毒性中药饮片使用情况3 问题提出医院门诊部存在中药饮片用药不合理情况,主要表现在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规范、剂量不合理、单味药物以及有毒中药饮片剂量偏大等不合理用药情况。

4 目的针对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提出干预措施,加强用药管理,促进中药饮片临床合理用药。

5文献查证《中国药典》以及国家中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和书写规范》,是保证用药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重要文献,是判断中药饮片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

不少学者和医务人员从医院管理的角度出发,也对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过抽样统计分析,例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梁晋川发表的《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朱育风对解表类中药饮片使用分析,都反映了其所在医院的中药饮片用药情况。

6 问题分析及干预措施问题分析:(一)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规范问题。

药名书写不规范。

有的医生以错别字或别名代替,例如“百部写成百步,首乌藤写成夜交藤等,都是没有严格按照《中国药典》规范书写。

药名书写不规范,占处方书写不规范的8.66%。

用法用量书写不规范。

不同中药饮片的用法一样,有的要熬成汤、有的只要放在热水中浸泡、有的用搽抹、有的是熏蒸;用量更是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

不少处方上,都没有完整书写用法和用量,让患者无所适从。

医生签名和签证不规范。

医生书写处方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处方书写要求字迹清楚不的涂改,如需修改医生须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而在抽查中有不少处方,病人信息、药名改动或用量改动时有发生,但是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的寥寥无几。

这与医生的工作态度息息相关。

中药饮片处方诊断不规范。

中医诊断应该清新完整的填写病名和证型。

只有在病名不明确的情况下才可以不写病名。

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较多,主要有处方中临床诊断缺失、中医诊断只辨病不辨证、西医诊断中英混合(如胃Ca)、用英文缩写(如OA、SLE)和西医诊断不规范的缩写(如慢支炎、上感)等现象比较常见。

不注明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

中药饮片处方需要在脚注处加以注解,指示调剂人员对该味药采取脚注要求的特殊处理。

如果医生不注明,调剂人员通常不会采取特殊处理,影响药效的发挥。

这是中药处方书写不规范最主要的方面,占比19%多。

还有一些不规范之处。

处方的前记内容不完整,不适用法定剂量单位等。

(二)中药饮片的用量不规范。

通过表2可以看出,用量不规范表现在量不足和量超标两种情形,但主要是超量问题。

超量占到30%多,用药超量50%的比利高达3.12%。

国家药典对用药量都有规定,但是不少医务工作者从经验出发,在实际用药中加大用量,给患者带来了不良反应。

(三)毒性中药饮片使用不规范。

毒性药物药性突出且猛烈,使用不慎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乃至死亡。

国家药典标注有毒的药物总共83种,分为大毒、有毒和小毒三类。

毒性药物是治疗疑难重症的有效药物。

现实中的问题是有些医生不敢使用毒性药物,而有的医生毒性药物用量超标。

毒性药物在治疗上不可缺少,但要科学使用,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

通过表3可以看出,我院处方中有毒药物用药次数较高,占到中处方的30.15%,对比兄弟医院处于较高的频率。

针对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用药状况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医院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1)加强药典和规范学习,强化规范书写意识。

在抽查中发现不少书写不规范的处方,并不是医生业务素质差,而是态度跟不上。

通过在全院开展国家药典和《中药处方书写规范》等相关管理制度学习,要求所有医师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书写处方。

我院的所有处方均是手写,医生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引进信息技术,用电子处方代替手写处方。

(2)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提高医生和调剂师业务水平。

加强对中医药学人员相关用药知识的培训,切实规范医师处方用药与提高药学人员审查处方的能力。

提高药剂人员的整体素质。

严格处方的审核,药剂人员要, 严格执行“四查十对”力争在处方调配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严防医疗差错的发生。

(3)加强知识管理,发挥集体智慧作用。

一是组织全院骨干力量编写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手册,要求各科室学习使用。

规范中药饮片名称的书写,便于调剂人员使用。

二是专家组通过讨论商议确定对有毒性的中药用量的限制。

如:特殊情况下,使用制附子用量大于15g 时,需要医师再次签名确认,起到了医师超量开具自我提示的作用。

(4)加强用药抽查和监督。

药剂科每月进行一次中药饮片处方抽查,对抽查中出现的不规范、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及时上报给医院质控部门和临床科室。

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与处理,并把问题刊登于医院质控简报上,对相关医师进行通报与处罚。

(5)提高计算机水平,开展电子处方技术。

以往处方书写之所以存在大量不规范,部分原因是因为我院的所有处方均是手写,医生的工作量较大,因此引进信息技术,用电子处方代替手写处方。

(6)加强医患沟通。

合理用药不仅仅决定于医生,还去取决于患者及其家属。

我院不少中药饮片是由患者或患者家属带回家里加工的。

患者及其家属中药知识匮乏,不明白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往往对用药不太重视影响用药效果。

例如,中药材通常要用陶瓷罐熬制,有些患者家里没有就以铁锅代替,殊不知铁锅容易分解出铁元素,会影响药效。

建立医生与患者双向交流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用药方面的问题,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7结果评价通过开展对医务人员中药饮片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我们又一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全院的中药饮片用药情况进行了一次检验。

发现,全院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水平得到了提高。

如表4、5所示,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规范率仅有0.3%;用量不规范有0.6%,成绩喜人。

总结一下进步表现在:首先,医务人员的态度有所提高。

之前突出的中药饮片处方书写不规范问题得到解决、医生在遇到用药量不明确的地方能够主动查询相关资料。

其次,通过培训学习,着实提高了全院医务工作人员用药水平。

中医的治疗原则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每味药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又不能盲目堆砌。

现在,无论是中药配伍还是毒性药物的使用都比以前有所提高。

最后是患者的积极反馈。

患者没有学过中医理论,不知道用药注意事项。

要求医务人员规范书写处方,患者可以用药中的无所适从情况。

表4 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规范情况表5 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每张药方用药量情况8 结论中药饮片是指中药材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理论,经过炮制加工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用的所有中药。

它是古老中医的智慧结晶和治病、防病的重要武器,以其使用方便、疗效好,良反应小而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人们用药理念逐渐回归自然,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而用药是否合理关乎治疗疗效和医疗安全,通过对全院中药饮片合理用药的调查,发现了在用药方面存在的不少问题。

在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之后,全院的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水平得到了提高,保障了患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1] 刘伟,王咏梅,朱晓虹.医院药房中药中药饮片的损耗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9):3737.[2] 李毅,赵淑芝,舒波.医院药房中药中药饮片的耗损与报损浅议[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5,25(1):70.[3]赵鑫.医院门诊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分析与干预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5,412.12:[4]芦柏震,周俐斐.毒性中药使用及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4):362 -364.[5]王光明,周蓉.半夏的中药药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4,13.[6]梁学政,吴昭璇.毒性中药的研究近况[J]传统医药 .2014,19(16):70 -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