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第八章第二节概要
(4)成本收益的权衡
如果人们接受政策的成本大于不接受的成本,则人们往往不接受。
(5)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有时候,从大局或整体出发,人们认为政策是合理的,尽管局部
不合理,他们也会受政策。
(6)避免受到惩罚 人们有时接受政策是害怕受到惩罚。当然惩罚不能乱用,否则就 权力的滥用。 (7)环境条件的变化 一些被人们抗拒的政策可能经过一段时间,人们接受了。而一些 被人们接受的政策可能经过一段时间,人们却不接受了。
5.心理素质 (1)执行者的心理素质与其行为和效果具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应 培养自己的意志力,保持稳定的情绪状态,遇事不惊、临危不乱、 随机应变、善于克制,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等。 6.身体素质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条件,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才能具有适应 环境的能力。
(二)执行队伍的群体合作 1.在传统的理论中,关注效率有余,关注合作不足。 2.1+1>2吗?在现实中常常小于1。表明人与人的合作不是简单的 人力相加。
三、政策执行策略 (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政策作为指导和规范人们正确行动的依据和准则,在实施中具 有高度的原则性。因此,执行者应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去执行。 2.原则性并不排斥灵活性,即执行中可以在原则允许的限度内因 地、因事、因时、因势灵活处理。否则就是教条主义。
(二)、发挥制度优势 1.法治还是德治?法治要求限制政策执行中的自由裁量,需要制 度做保证;德治是法治的最高境界,需要执行者的素质和觉悟做 保证。 2.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法治是更为现实的选择,即先保证程序 合理,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实质合理。因此政策执行中建立 有效的制度安排是一项重要的执行策略。
(三)政策抗拒的起因
(1)合法性危机
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合法性危机,其原因是:传统价值观受到冲
击;物质文化需求的攀升;政府的许诺不能兑现。
(2)缺乏对政府官员的信任
(3)社会心理负担过大,当政策变革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政策认同障碍就会出现。
(4)政策执行存在偏差 政策执行不利,导致人们的心理抗拒。 (5)政策自身存在缺陷 政策自身的缺陷使得政策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 (6)政策评估存在问题 政策评估存在问题,也会导致政策服从的障碍。
四、政策执行的队伍 (一)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 (1)政治素质是指一个人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他 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影响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 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中形成的并 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要素。
(2)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是一 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 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 2.品德素质 (1)品德素质包括: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 (2)执行者应该是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楷模,应该具有良 好的个人修养。
(2)非正式渠道 非正式渠道是指不受正式组织约束的组织成员之间和社会成员之 间的信息沟通渠道。 非正式渠道沟通的特点是灵活多样、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量大、
覆盖面广,可以满足多种类型的需要,但无章可循、极易失真。
(二)沟通媒介
1.直面沟通
(1)直面沟通是一种自然、亲切的沟通方式,能加深彼此
之间的感情,加深问题的解决。 (2)适用情境:彼此间的办公距离较近;彼此间存在误会; 对工作不满意,需要指出不足时;彼此间已采用了E-mail的 沟通方式但问题未解决。
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
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
的感觉。在这种无序的氛围中,公众会变得麻木不仁,社会不良
现象就会滋生和蔓延。
3.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环境具有强烈的暗
示性和诱导性;必须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如何把
果之间的误差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应该根据反馈的情况,不断调
整原来所选择的策略逐步达到或接近既定的目标。
(五)重视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不是制定某项政策基础依据,但如果执行没起到
预期效果,而又支付较多的财政支出,就要考虑废除它。
(六)阶梯效应与服从成本
1.阶梯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
3.知识素质 (1)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等。 (2)执行者,既要具备一般文化知识(学历水平),又要掌握本 专业及相关知识(内行当家);既要有社会实践的经验(资历),
又要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上进心),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适应新时期执行任务的要求。
4.能力素质 (1)能力是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各种素质的综合体现,具有多层 次、多方面的特点。 (2)执行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具体是随机应变能力、组织 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 思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3.一个组织效率不高,往往归结为和尚太多,于是精简裁员,可
是有可能仍然是低效的。因此,和尚多与低效没有必然联系。
4.怎么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即怎么合作? (1)轮流挑水。 (2)协作挑水,分段接力,形成合作机制。 (3)分工,一个挑水,一个砍柴,一个做饭,各取所长。 (4)引入竞争,主动挑水的,得奖优先考虑;多挑多奖,少挑少 奖。 (5)技术创新打破困境,即找竹竿接成水管,引到庙里。
雷瑟1966年提出的。
2.阶梯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
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一个前后一致的印象,就
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是一种“无压力的屈从”。
(七)破窗理论与环境建设
1.破窗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
2.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
认可和接受;传达重要信息;澄清一些谣传信息,-mail沟通
(1)E-mail沟通是一种经济的沟通方式。沟通时间不长,
成本也低;不受场地限制,被广泛使用。
(2)适用情境:简单问题小范围沟通;复杂问题需要借助
书面或书面语口头相结合方式才能表达清楚;需要大家先思 考、斟酌,短时间不需要或很难有结果时;传达非重要信息; 为澄清事实,避免谣传对组织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节 一、政策执行的资源 1.经费资源 2.人力资源 3.信息资源
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4.权威资源。权威是执行工作务任的权力来源。对政策机构而言, 其权威多来自法律的授权。
二、政策的目标群体
(一)含义
1.政策的目标群体是政策直接影响或作用的对象,又叫政策对象。
2.目标群体对政策的态度有两种:
(1)接受:完全接受或部分接受;积极接受或消极接受;
(2)代理原则。两种情况:一是上级或下级机关不便或不能履行 执行义务,应由下级或上级机关代为执行;二是目标群体或个人 在限定期限内不执行他人可以替代的行为义务,执行机关可以指 定其他群体或个人代为执行。 (3)不停止执行原则。政策执行不应因执行障碍而停止。 (4)紧急处置原则。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执行可省略某些程序, 采取紧急措施加速解决。
(5)在一定环境下,非正式信息往往比正式信息更可信。
(6)非正式信息往往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内容多
涉及社会焦点问题。
(7)非正式信息的内容在传播中不断变化,导致极大的夸 张性。
(五)非正式信息的基本功能
1.缓解社会焦虑和心理矛盾。
2.满足社会好奇和个人躁动心理。
3.扩大利益相关者范围,提升问题厉害程度。
2.电话沟通 (1)电话沟通是一种比较快捷和经济的沟通方式。
(2)适用情境:彼此办公距离较远,但问题较简单;彼此
距离很远,很难或无法直面沟通;彼此间已采用了E-mail的
沟通方式但问题未解决。
3.会议沟通 (1)会议沟通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沟通方式。沟通时间较长,
常用于解决较重大、较复杂的问题。
(2)适用情境:需要统一思想或行动;需要当事人清楚、
握环境的暗示性和诱导性,防微杜渐,加强社会环境建设,值得
我们思考。
(八)执行程序与效率 1.执行程序的效率内涵是:在保障目标群体基本权利与公平原则 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提高执行效率。 2.执行效率体现在: (1)时效原则。执行主体在限定期限内不行使职权,那么期限届 满后不得再予行使,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目标群体被赋予的 权利在届满后丧失,并承担相应后果。
(三)执行手段多样化 1.行政手段,如行政命令、指示、规定、规章等。 2.经济手段,罚款、没收财物、调整税收等。 3.法律手段,如法律、法规、行政立法、司法仲裁等。
4.思想教育手段,如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批评与表
扬。
(四)实施反馈控制
在政策执行中会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预期的效果和执行效
五、政策执行中的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渠道 1.执行中的沟通,是指执行机构之间、执行机构与有关部门之间、 上下级之间、执行人员之间、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之间为实现政 策目标所进行的的信息交换。
2.信息沟通的渠道 (1)正式渠道 A.正式渠道是按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来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 B.按照信息的流向,正式渠道沟通可分为纵向沟通(上行和下行 沟通)和横向沟通。 C.正式渠道沟通的特点是权威、正式、约束力强,具有一定的连 续性和稳定性,但沟通速度慢且较为刻板。
(2)不接受:完全不接受或部分不接受;积极不接受(强烈反对)
或消极不接受(不予合作)。
3.政策接受的三种状态:服从、认同和内化
(二)政策认同的缘由
(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对国家、
政党、制度、权威、意识形态、权利义务的认识)和政治行为模
式的形成(遵纪守法,拥护现行社会制度)。
(四)非正式信息的主要特点
1.含义
非正式信息是指通过非正式渠道获得的信息。 2.特点 (1)在危机状态下易于泛滥,如突发事件、组织的撤销等。 (2)某个人的地位和角色表现超群或变化突然时,传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