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90分)一、积累与运用(31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8分)默qì()污huì()妇rú()皆知目不kuī()园亘.()古酣.()然入梦呜咽.()锲.()而不舍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可歌可汽鞠躬尽瘁言外之意峰芒毕露沥尽心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浩浩荡荡苛绢杂税不可捉摸微不足道大廷广众3.请根据要求填写作家作品或古诗名句。
(10分)⑴▲,弹琴复长啸。
(王维《▲》)⑵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⑶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⑷杨花榆荚无才思,▲。
(▲《晚春》)(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编者是宋 (朝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B.《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是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后来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C.《土地的誓言》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有长篇小说代表作《大地的海》《科尔沁旗草原》等。
课题的意思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北宋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5.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2020年一场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又把钟南山院士推到台前,继17年前英勇抗击SARS之后,年过8旬的钟院士再次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B.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做学问最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D.我想多踢一会儿足球,可是爸爸原形毕露....,威胁我说:“你再不回去做作业,小心晚上不给你饭吃。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七年级六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的一个班级。
B.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再扩散。
C.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患者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D. 在本届世乒赛上,经过运动健儿们的奋力拼搏,再次赢得了男子团休冠军。
二、理解与感悟(一)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7-10题。
(17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即更.刮目相待(▲)③释.担而立(▲)④但手熟尔.(▲)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6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以我酌油知之。
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但当涉猎但微颔之B.大兄何见事之晚见其发矢十中八九C.自以为大有所益以钱覆其口D.但当涉猎当世无双10.甲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乙文所阐释的道理可以用四字成语“▲”高度概括。
(4分)(二)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1—13题。
(10分)(选段一)祥子昏昏沉沉地睡了两昼夜, A 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
给他灌下去,他的确睁开眼看了看,可是待了一会儿又睡着了,嘴里唧唧咕咕的不晓得说了些什么。
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
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
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
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
他躺了十天。
刚顾过命来,他就问 A :“车呢?”(选段二)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
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
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
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
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原先他以为拉车是拉着条人命,一不小心便有摔死人的危险。
现在,他故意的要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他又恢复了他的静默寡言。
一声不出的,他吃,他喝,他掏坏。
言语是人类彼此交换意见与传达感情的,他没了意见,没了希望,说话干吗呢?除了讲价儿,他一天到晚老闭着口;口似乎专为吃饭喝茶与吸烟预备的。
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拉车少卖点力气而多争一两个铜子,都使他觉到满意。
他占了便宜,别人就吃了亏,对,这是一种报复!11.以上名著选段的作者是谁?选段①中人物A又是谁?(2分)12.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祥子问起的那辆车子后来的命运怎样?(4分)13.根据这两段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祥子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三)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14——18题(17分)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⑤“我们顶着天啦!”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个多小时,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然入梦了。
⑾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4.①段中的“奇观”在文中具体是指▲。
(3分)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3分)16.选文③——⑥节是对红军战士的▲描写,它表现了红军战士们▲的精神。
(3分)17.文中划线句用了▲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18.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老山界难走,“难”在哪里?(4分)(四)阅读文章《一个车夫》,完成19—22题。
(15分)这些时候我住在朋友方的家里。
有一天我们吃过晚饭,雨已经住了,天空渐惭地开朗起来。
傍晚的空气很凉爽。
方提议到公园去。
“洋车!洋车!公园后门!”我们站在街口高声叫道。
一群车夫拖着车子跑过来,把我们包围着。
我们匆匆跳上两部洋车,让车夫拉起走了。
我在车上坐定了,用安闲的眼光看车夫。
我不觉吃了一惊。
在我的眼前晃动着一个瘦小的背影。
我的眼睛没有错。
拉车的是一个小孩,我估计他的年纪还不到十四。
“小孩儿,你今年多少岁?”我问道。
“十五岁!”他很勇敢、很骄傲地回答,仿佛十五岁就达到成人的年龄了。
他拉起车子向前飞跑。
他全身都是劲。
“你拉车多久了?”我继续问他。
“半年多了,”小孩依旧骄傲地回答。
“你一天拉得到多少钱?”“还了车租剩得下二十吊钱!”我知道二十吊钱就是四角钱。
“二十吊钱,一个小孩儿,真不易!”拉着方的车子的中年车夫在旁边发出赞叹了。
“二十吊钱,你一家人够用?你家里有些什么人?”方听见小孩的答话,也感到兴趣了,便这样地问了一句。
这一次小孩却不作声了,仿佛没有听见方的话似的。
他为什么不回答呢?我想大概有别的缘故,也许他不愿意别人提这些事情,也许他没有父亲,也许连母亲也没有。
“你父亲有吗?”方并不介意,继续发问道。
“没有!”他很快地答道。
“母亲呢?”“没有!”他短短地回答,声音似乎很坚决,然而跟先前的显然不同了。
声音里漏出了一点痛苦来。
我想他说的不一定是真话。
“我有个妹子,”他好像实在忍不住了,不等我们问他,就自己说出来;“他把我妹子卖掉了。
”我一听这话马上就明白这个“他”字指的是什么人。
我知道这个小孩的身世一定很悲惨。
我说:“那么你父亲还在──”小孩不管我的话,只顾自己说下去:“他抽白面,把我娘赶走了,妹子卖掉了,他一个人跑了。
”这四句短短的话说出了一个家庭的惨剧。
在一个人幼年所能碰到的不幸的遭遇中,这也是够厉害的了。
“有这么狠的父亲!”中年车夫慨叹地说了。
“你现在住在哪儿?”他一面拉车,一面和小孩谈起话来。
他时时安慰小孩说:“你慢慢儿拉,省点儿力气,先生们不怪你。
”“我就住在车厂里面。
一天花个一百子儿。
剩下的存起来……做衣服。
”“一百子儿”是两角钱,他每天还可以存两角。
“这小孩儿真不易,还知道存钱做衣服。
”中年车夫带着赞叹的调子对我们说。
以后他又问小孩:“你父亲来看过你吗?”“没有,他不敢来!”小孩坚决地回答。
虽是短短的几个字,里面含的怨气却很重。
我们找不出话来了。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还没有仔细思索过。
在我知道了他的惨病的遭遇以后,我究竟应该拿什么话劝他呢?中年车夫却跟我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