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语文测试题(含答案)

糙甸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监测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分歧.(qí)瘫痪..(tān huàn)树杈.(chà)熬.(áo)夜B.粼粼..(línlín)诀.别(júe)姊.妹(zí)荫蔽..(yīn bì)C. 一霎.(chà)时犄.(qǐ)角沐.(mù)浴脸颊.(xiá)D. 锤.(chuí)打菡萏..(hàn dàn)徘徊.(huí)絮絮..(xù)叨叨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内疚歧斜匿笑形影不离B.分岐憔悴攥着不可抗拒C.脸颊荡漾祷告各得其所D.虐杀繁衍烂漫自做主张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响。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我市的空气更加清新。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D.“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5、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语言描写)B.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动作描写) C.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语言描写)D.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景物描写)6、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A.当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了脚时,你说:“喂,怎么回事,没长眼啊!”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他妈妈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7、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看看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3)学习上,我们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只可能是()。

A.信服诀别事倍功半B.佩服诀别事半功倍C.信服永别事倍功半D.佩服永别事半功倍8、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成语(填写序号)A.各得其所B.自作主张C.絮絮叨叨D.不可抗拒(1)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了合适的安顿。

()(2)说话啰嗦,来回反复地说。

()(3)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

()(4)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擅自处置。

()9、下列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B.儿子毕竟很胖,即使幼小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D.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1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本文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遗言,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选自《东方少年》,本文原题为“后悔”。

D.散文诗两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题。

(10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3分)①陈太友与友期.()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④则是无信..()⑤下车引.()之⑥元方入门不顾.()1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区别:(3分)①待君.久不至()②尊君..在否()③君与家君..期日中()13、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分)(1)文中交代客人发怒原因的是哪句?(2)文中交代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哪句?1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分)(二)阅读《散步》,回答15——20题,(12分,每小题2分)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和话,就象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5、下列哪个细节表现我对母亲的孝敬()A.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B.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C.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16、“母亲”改变主意,说明了这个家庭的关系是()A.老人总爱迁就孙子,原则性不强。

B.老人本来没什么主见,总爱听别人的。

C.表现祖孙三代相互谦让团结和谐的关系。

D.母亲想看看荷塘美丽的景色。

17、对“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中的“熬”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冬天很冷,许多老人都无法度过。

B.“熬”是忍受艰苦的生活之意,融入了作者对母亲含辛茹苦的感激。

C.写出了儿子的愧疚,没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D.写出了日子的漫长,春天来得太迟,有度日如年之感。

18、“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对“整个世界”的正确理解是()A.世界就是由“母亲”和“儿子”构成的。

B.“我”上有老,下有“小”,因此责任极其重大。

C.在家庭生活里,“母亲”和“儿子”是最重要的两代人。

D.“母亲”是老一代,“儿子”是新一代,他们代表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19、第四段作者着力描写了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其用意是什么()A、描写初春的田野充满生机勃勃,烘托了一家人的和谐美满。

B、表达了对南方春天的热爱之情。

C、交代了一家人散步的原因。

D、为下文走小路作铺垫。

20、选文的感情基调是()A、欢愉沉郁的 B 、欢愉深沉的 C 、悲凉沉郁的 D 、悲凉深沉的三、按要求回答问题(7分)21、用正楷在横线上填入正确内容。

(1)曹操的《龟虽寿》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2)《咏雪》一文中用“”和“。

”来比拟大雪纷纷。

22、仿写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题(11分)无价的奖赏①当她猛然发现身边的手提包不见了时,吓得冷汗涔涔。

那手提包里的钱和银行卡都在其次,关乎“命门”的是海关进出口手册和关税证明的单据,一旦丢失,将给她所在的报关公司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

②她失魂落魄,跌跌撞撞到广场派出所报了案,然后,又心急如焚地雇来了三个人,让他们举着写有“一万元悬赏”的寻物牌,来回走动。

阳光一点点离散,她的心也揪得越来越紧。

这时候,广场派出所的民警打电话来说,有一个人拾到棕色的提包。

她急三火四地赶到派出所,的确是她的手提包,她惊喜地叫起来,可是等她打开拉链,却傻了眼,包里空空如也。

像迎头挨了一瓢冷水,她心里的希望一下子熄灭了。

③拾到包的人是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衣着破旧,看起来挺精神的。

民警悄悄告诉她:“这男孩在假期经常来广场拾破烂,上次,他也说是捡到了提包,来交还失主,哪知失主说,就是这男孩在他坐的地方转来转去,不一会提包就不翼而飞,失主一口咬定,包就是他偷的。

结果那失主不但没给赏金,还管那孩子要包里少的钱,甚至动了粗。

”民警看了看男孩又说:“我怀疑,这次他又故伎重演,要不,我们仔细地盘问盘问,看看有什么破绽?”④她忙摇摇头,即使以前男孩有过劣迹,她也不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和猜测他这次的诚心。

许是猜出了民警和她谈论的内容,男孩涨红了脸,紧咬着下唇,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分辨道:“包是捡的,不是偷的。

”⑤她走上前去,拉过男孩的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兄弟,姐姐相信你,即便你只是送来了空提包,也谢谢你。

,”⑥直到夜幕降临,也没有奇迹出现,她心灰意冷地往回走,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

突然,身后窜出一个人来,往她怀里塞了个方便袋,然后掉头跑开,消失在幽暗的小巷里。

⑦等她从惊恐中回过神来,惊奇地发现,方便袋里竞是那些让她忧心如焚、想用一万元“赎回”的票据。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她恍惚置身于不敢惊扰的梦境中一般。

⑧除了现金,一切失而复得,还多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曾经,我把拾到的提包交给失主,却被失主反咬一口,诬赖我是小偷,我当时很后悔把包给了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