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课堂PPT)

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课堂PPT)


7
2020/4/26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2.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革命、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否正确坚持马列主义,始终 是与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与挫折联系在一起的。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只有正确坚持马列主义,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8
2020/4/2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 行动指南
(三)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
9
2020/4/26
(三)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八大党章明确规定:马克思列宁 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 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 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 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 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 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 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 得最终的胜利。
第四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脉相承 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
2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 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是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
2
2020/4/26
4
2020/4/2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
2.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实践中,揭示了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及其灭亡的规律,指出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国家 甚至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论断,并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列宁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 论,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理论和策略;论述了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 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列宁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而且也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 义阶段。列宁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 思想武器,是全人类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帜。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一些国家的无产阶 5 级先后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20。20/4/2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 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
3
2020/4/2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
1.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谨的工人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 解放运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而产 生的,也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进行解放 斗争的旗帜。它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 历史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社会的 创造者。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 行动指南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6
2020/4/26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武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党建理论关于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共产 党的建党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提出了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 础,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 党原则,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原理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在总结执政 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方针和原则。这对新时期加 强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问题进 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党建理论,其中有标志性地位的是“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2
2020/4/26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初步形成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通过调查研究,论证了 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 要性。
应知道,马列主义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经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体系,作 为普通真理,它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不会也不可能过时的。同时,我 们也应该看到,马列主义和任何事物一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的理论”,它必 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11
2020/4/26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光辉典范
10
2020/4/26
(三)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
在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必须反对两种错误思想:
一种是以马列主义的个别论断和原则不能适用当前形势等为由,认为马列主义已经 “过时”,因而产生动摇,怀疑甚至排斥马列主义;
另一种则把马列主义当作绝对真理,对某些原则,某些本本作机械的教条式的理解, 从而陷于僵化。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 重要思想,提出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这些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 又与时俱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对于新世纪新 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对于胜利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主题